科研产出
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后茬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春55号、宁春50号和农麦4号三个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分别喷施甘草根系分泌物草酸、乳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蒸馏水(对照组),采用随机裂区设计,分析喷施不同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及籽粒中蛋白质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在DIBP处理下的株高、穗长均显著增高,在草酸处理下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增高。在籽粒品质方面,3种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处理显著降低了宁春55号和宁春50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乳酸和DIBP处理提高了农麦4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12种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春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农麦4号在草酸、乳酸、DIBP处理下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提高,在DIBP和乳酸处理下必需氨基酸占比显著提高。本试验结果对研究甘草根系分泌物对春小麦的影响以及甘草种植地后茬春小麦品种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


灌溉制度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优势品种与灌溉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升精量灌溉水平。【方法】采用二因素条区设计,以当地酿酒葡萄优势品种赤霞珠(V1)、马瑟兰(V2)、梅鹿辄(V3)、西拉(V4)、黑比诺(V5)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灌水量4 500 m3/hm2为对照(W1),另设4个灌水量,分别为4 050 m3/hm2(W2)、3 600 m3/hm2(W3)、3 150 m3/hm2(W4)、2 700 m3/hm2(W5),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酿酒葡萄优势品种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各酿酒葡萄品种基径粗由大到小排序为:V3、V2、V4、V1、V5。各酿酒葡萄品种间光合速率(P<0.01)、蒸腾速率(P<0.05)和叶片气孔导度(P<0.01)差异显著;不同灌溉制度对生长发育、生理特征、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V2在W4处理下基径粗最大为14.62 cm,V3、V4、V5分别在W3、W4、W1处理下基径粗最大分别为11.24、12.51、11.14 cm。W3处理下V2 SPAD值最高为42.50,W5处理下V4 SPAD值最低为28.91;品种和灌水交互作用,V1在W3处理下总产量高达4 256.7 kg/hm2,总酚量最高达4.88 g/kg;V2在W3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量高达26.6%、总酚量为4.43 g/kg;V3在W1处理下品质及产量俱佳,总产量最高为4 425.3 kg/hm2;V4表现出对水分需求大,W1处理下基径粗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另外光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V5在W3处理下还原糖量最高达20.81%,总花色苷量最高达2.83 g/kg。【结论】赤霞珠、马瑟兰及黑比诺的灌溉制度均以W3处理最优,适合于梅鹿辄和西拉的最优灌溉制度为W1处理。


辣椒14-3-3蛋白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4-3-3蛋白(GRF)基因家族通过与靶蛋白相互作用,广泛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生理代谢过程,在植株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辣椒(Capsicum annuum)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鉴定得到15个辣椒14-3-3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aGRF1~CaGRF15。系统分析了CaGRF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组织及冷胁迫表达,并对CaGRF蛋白互作网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根据进化关系CaGRF家族成员被分为ε类和非ε类,ε类CaGRF含有更多外显子和内含子;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CaGRF启动子中有多个响应激素、胁迫、光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表明CaGRF各成员在辣椒各组织和冷胁迫响应中特异性表达;蛋白互作网络预测发现CaGRF可能与氮代谢、质子转运、转录调控相关蛋白互作。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辣椒14-3-3家族成员功能及调控途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辣椒 14-3-3基因家族 GRF 全基因组鉴定 表达特征


添加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对滩寒杂代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添加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对滩寒杂交代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组,每组羔羊15只。羔羊初始体重为26 kg左右,组间平均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羔羊饲喂肉羊育肥期浓缩饲料配合玉米制成的全价料,试验Ⅱ组羔羊饲喂添加5%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的日粮,对照组羔羊饲喂基础日粮(自配料)。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每天07:00、18:00各饲喂1次,预试期饲喂量从每天0.5 kg/只逐渐增加至1.0 kg/只,正试期开始每天按2.0 kg/只饲喂。3组羊只饲养环境一致,自由饮水,常规管理,对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脂肪含量(GR值)、眼肌面积]、肉质性状(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脏器指数(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小肠、胃)和免疫指标[IgA、IgM、IgG、白细胞介素(IL)-2、IL-13、IL-17、IL-19、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Ⅱ组滩寒杂代羔羊体重增加明显,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20.88 g(P>0.05),比试验I组高40.55 g(P<0.05)。宰前活重和GR值比对照组高8.10%和13.70%(P<0.05);试验Ⅰ组羊肉的失水率和剪切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肝脏、肺脏、肾脏和小肠的脏器指数略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的IgA、IgM、IgG含量随饲喂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试验第90天时均显著高于第30天(P<0.05),但试验Ⅱ组则为先增加后降低,第60天时IgA、IgM、IgG含量最高;对照组和试验Ⅰ组IL-2、IL-13、IL-19和IFN-γ含量随饲喂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试验第90天均显著高于第30天(P<0.05);试验Ⅱ组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试验第60天时含量最高,与试验第30,90天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第90天时均低于第30天;各组间的IL-17和TNF-β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饲喂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试验第30天时含量最高。说明在日粮中添加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可增加肉羊体重,提高屠宰性能,促进滩寒杂代羔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生长发育,对肉羊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但应合理控制饲喂时间,饲喂2个月左右效果最佳。
关键词: 滩寒杂代羊 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功能


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滩羊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滩羊生产性能、免疫因子以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育肥羊6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1%、0.2%和0.3%的酵母细胞壁多糖,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滩羊育肥期日增重试验2组显著高于试验3组、对照组(P<0.05);试验2组滩羊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系水力、熟肉率和剪切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Ig M试验2组与试验1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和试验1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2组Ig G与试验1组、试验3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与试验2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滩羊免疫因子IL-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L-10试验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IFN-γ、TNF-α试验2组均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滩羊血液抗氧化指标SOD、MDA、T-AOC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GSH-Px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3组滩羊血液生化指标INS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滩羊日粮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提高滩羊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抗氧化性能,且添加量为0.2%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酵母细胞壁多糖 滩羊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机能 抗氧化能力


舍饲、放牧对滩羊股二头肌纤维特性及宰后成熟过程中蛋白降解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舍饲(concentrate feeding, CF)、放牧(pasture feeding, PF)对滩羊股二头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变化的影响。选取体重接近的4~5月龄滩羊公羔2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以舍饲、放牧方式饲养,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后采集股二头肌作为试验样品,并对其肉质性状、肌纤维特性及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与蛋白降解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放牧组羊肉剪切力、硬度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弹性则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羊肉肌纤维密度和Ⅱ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Ⅰ型肌纤维的直径、横截面积和数量比例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舍饲组羊肉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两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在宰后24 h至最低后逐渐回升,但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上升后趋于平稳,舍饲组增加率(50.97%)高于放牧组(41.94%);超微结构显示,宰后肌肉肌原纤维结构松弛、裂解,Z线发生降解,肌原纤维小片化出现,舍饲组肌原纤维结构破坏程度比放牧组更严重。舍饲组肌浆蛋白变性程度小,宰后降解速率较慢,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较明显,降解产生的小分子蛋白量高于放牧组。综上所述,饲养方式改变了滩羊股二头肌纤维特性,并对宰后成熟过程中肌肉超微结构及蛋白降解产生影响,舍饲饲养使得股二头肌纤维密度增加,肌纤维直径与横截面积减小,并降低了肌肉剪切力;此外,由于Ⅱ型肌纤维比例的增加,舍饲饲养提高了肌肉宰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增长率、肌浆蛋白溶解度和蛋白降解速率,使宰后成熟过程加快,改善了股二头肌肉嫩度。


枸杞果胶酯酶基因LbPME克隆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宁杞1号'果实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LbPME的全长序列为1152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有38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2.63 ku,理论等电点9.20;LbPME编码的蛋白包含2个可能的N-糖基化结合位点(Asn46和Asn183),4个底物结合位点(Thr166、Gln201、Arg301和Trp303)和2个酶活性位点(Asp224和Asp245).分析发现,该蛋白由多个呈右手螺旋的β折叠肽链组成,且含有1个中空三角柱状的PME经典结构;LbPME与茄科的烟草的同源性达到90.86%.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发现不同组织中Lb PME均有表达,且在茎中最高而叶中最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果实的发育,Lb PME表达量呈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在青果期表达量最高,随后显著降低,在成熟期维持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枸杞Lb PME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枸杞;果胶酯酶基因;克隆;表达


覆沙对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4-2、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建立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方法研究
《中国油脂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品种的77份合格食用植物油、28份不合格植物油和118份地沟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极管阵列近红外光谱仪,以10 nm为步长对所有样品进行950~1 650 nm全波段扫描,通过对不同组别扫描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建立特征波长下不同组别的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及不合格植物油。结果表明:通过统计学分析手段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分类准确率为96.0%,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5.5%,该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判定准确率达到95%以上。表明基于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鉴别地沟油的分析是可行的,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样品用量小等特点,可作为地沟油快速筛查方法使用。
关键词: 地沟油 食用植物油 近红外光谱扫描 特征波长 模型


微生物菌剂对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微生物菌剂根部调控对枸杞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枸杞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施用5种微生物菌剂处理(T1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处理、T5处理),通过田间对照试验的方法筛选有效土壤微生物菌剂,以改善土壤地力、提高枸杞产量品质为目的展开探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对土壤pH值有降低作用,可促进枸杞植株的生长发育,使春梢生长量提高6.25%22.5%,秋梢提高15.01%98.54%,坐果率提高12.4923.08百分点;在产量品质方面,有效增产3.66%41.14%,提高果实品质,使甜菜碱和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4.03%13.95%、36.60%79.94%。通过土壤化学性质与枸杞植株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枝条生长量、坐果率、产量、果实品质指标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全磷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说明微生物菌剂通过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土壤养分,从而达到促生、增产优质的效果。综合分析表明,T1处理培元和新特锐菌配施对土壤养分含量、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方面促进作用最明显,T3处理根无忧对产量品质及SPAD值等方面的提升作用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