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宁夏天然草地植被碳储量特征及构成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广泛分布的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宁夏天然草地植被总碳储量。结果表明:宁夏天然草地地上植被、地下根系及主要灌木平均含碳率为0.40,枯落物平均含碳率为0.39。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的植被总碳储量分别为470.26、192.23、117.17和83.36 g·m-2,其中,地上植被碳储量分别为87.35、68.50、59.32和40.05 g·m-2,地下根系碳储量分别为344.29、108.83、50.65和30.29 g·m-2,枯落物碳储量分别为38.62、14.91、7.19和13.03 g·m-2,且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地下根系碳储量是构成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总碳储量的主体,地上植被碳储量是构成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植被总碳储量的主体,且地下根系碳储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宁夏天然草地植被总碳储量空间分布呈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分布的南部区域碳储量明显高于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分布的中北部区域。

关键词: 宁夏 天然草地 植被碳储量 碳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宁椒3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宁椒3号是以自交系9970为母本,以自交系98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螺丝椒一代杂种,生育期186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2 cm左右,始花节位为第8~9节。果实长羊角形,果面皱褶均匀,果长25~29 cm,果肩宽3.2 cm左右,果肉厚0.25 cm左右,平均单果质量66 g,最大单果质量98 g,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VC含量1792.4 mg · kg-1,干物质含量11.6%,总辣椒素含量0.052 g · kg-1,味香辣,田间对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3号,每667 m2产量4600 kg左右,适宜宁夏及环境条件相近区域露地和保护地种植。

关键词: 辣椒 宁椒3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秸秆及生物质炭对风沙土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生物质炭等碳量添加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组分的变化,为确定该地区最佳施肥措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和秸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7.7%、7.5%。添加生物质炭有利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的积累,二者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9.6%、17.5%;而添加秸秆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其含量分别比对照分别增加25.8%、59.9%。秸秆与生物质炭添加均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容重和黏粒含量,且以添加生物质炭增加作用更为明显,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盐、砂粒含量。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与速效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盐、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理化性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在风沙土中添加生物质炭更有利于土壤活性碳库提升和理化性质改善,且以年添加量7 t/hm2以上为宜。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秸秆 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风沙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贺兰山东路风沙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等碳量秸秆、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为农田养分调控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秸秆和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C)、全磷(P)、速效氮(AN)、速效磷(AP)浓度显著增加,且生物炭还田优于等碳量秸秆处理。而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全氮(N)浓度影响不显著。土壤C/N、C/P、N/P、AN/AP变化范围在10.1~10.9、7.4~8.2、0.7、2.7~3.4。且N/P、AN/AP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物炭还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显著高于等碳量秸秆还田。而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与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均显著高于等碳量生物炭还田。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AN与碱性磷酸酶(AKP)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MBC、(BG+CBH)/AKP、(NAG+LAP)/AKP、MBN/MBP极显著正相关。生物炭还田后土壤AP与BG、α-纤维素酶(CBH)、LAP、NAG、MBC、MBN、(BG+CBH)/AKP极显著正相关,与MNC/MBN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生物炭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量,而秸秆还田更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关键词: 生物炭与秸秆 风沙土 酶化学计量 微生物化学计量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P5CS基因抗旱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脯氨酸是小麦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调节物质,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yrrpline-5-carboxylatesynthetase, P5CS)是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合成的关键酶。为了提高小麦抗旱品种的选育效率,本研究选用国内119个小麦品种(系),鉴定其萌发期抗旱性;并从中选取10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分析响应干旱的叶片脯氨酸积累量与其抗旱性的关系;通过两组极端抗旱品种间 TaP5CS基因序列比对和随机群体验证,开发该基因抗旱相关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19个小麦品种(系)的抗旱等级不同,部分品种间相对发芽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响应干旱的叶片脯氨酸积累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 TaP5CS-1A基因在两组极端品种间基因组序列存在2个单核苷酸变异(SNP)位点,扩增第5内含子上涵盖SNP位点的1 894 bp序列,其中2个强抗旱性品种在此SNP位点不能被PflmⅠ酶切,命名为 TaP5CS-1A-a等位变异;2个弱抗旱性品种在此SNP位点被酶切为1 706 bp和188 bp的条带,命名为 TaP5CS-1A-b等位变异,以此开发分子标记TaP5CS-1A-CAPS。利用此标记检测119个小麦品种(系),采用普通PCR和半巢式PCR的方法分别进行扩增和相同酶切,结果完全一致:携带 TaP5CS-1A-a和 TaP5CS-1A-b等位变异类型的品种分别有61和58个,平均相对发芽率分别为60.7%和44.6%,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说明 TaP5CS-1A基因与小麦抗旱性相关,开发该基因分子标记TaP5CS-1A-CAPS可以用于小麦抗旱性的筛选与鉴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旱性 TaP5CS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固原地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固原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本研究对16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北农青贮208’的株高达到328.80 cm,显著高于除‘豫青贮23’之外的其他参试品种(P<0.05);‘大京九26’和‘科玉188’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35.76 t·hm-2和35.2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P<0.05);参试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淀粉、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介于6.20%~9.19%,2.11%~4.08%,20.90%~35.54%,5.78%~8.63%,16.10%~27.44%,44.69%~59.71%,36.00%~59.27%和21.86%~32.90%之间,相对饲喂价值的变化范围为96.52~158.68。从产量、品质和能量产出等方面综合评定,‘大京九26’、‘SN211’和‘蒙青贮1812’表现最好,适宜在固原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固原地区 青贮玉米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日光温室东西垄向栽培番茄产量构成及光环境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日光温室蔬菜机械化耕作的适宜栽培模式,在日光温室内采用东西垄向(垄宽70 cm、垄中心间距1.8 m,垄高25 cm)栽培方式种植番茄,研究3种种植密度(双行,行距为30 cm,株距不同)下各栽培垄番茄产量构成和群体光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番茄群体冠层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强度在温室由北向南的栽培垄中逐渐减弱,冠层中部则逐渐升高。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番茄群体冠层中下部透光率呈上升趋势。30 000株/hm2处理(B1,株距33 cm)和45 000株/hm2处理(B3,株距22.2 cm)产量显著高于37 500株/hm2处理(B2,株距26.5 cm)。B1处理番茄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均显著高于B2,且B1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综上,在宁夏地区春夏茬东西垄向栽培番茄宜采用B1处理,光照环境好、果实品质较优,收益较高。

关键词: 番茄 东西垄向 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 光环境 日光温室 宁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FoccOBP3的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特征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昆虫嗅觉相关蛋白基因并对其序列和时空表达进行研究,可为阐明昆虫与寄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提供依据。本文新克隆并鉴定获得一个西花蓟马OBP基因FoccOBP3(Gen Bank登录号:MT682352),c DNA序列全长1226 bp,读码框全长432 bp,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中六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排列方式为C1-X26-C2-X3-C3-X37-C4-X10-C5-X8-C6,完全符合典型气味结合蛋白所具有的六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结构模型。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亲脂性区域,其中第62~75位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明显的亲脂性口袋。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15.50 kD,等电点为5.24,N-末端包含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FoccOBP3与横缝茧蜂Diachasmaalloeum的DallGOBP(Gen Bank登录号为XP015125081.1)、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的TcasPBP(Gen Bank登录号为XP015835846.1)和TcasOBP07(Gen Bank登录号为EFA04593.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FoccOBP3与埋葬甲虫Nicrophorusvespilloides的NvesGOBP(Gen Bank登录号为XP017781594.1)聚在最小的一个分支,表明与该基因亲缘关系最近。Focc OBP3蛋白含有组成α-螺旋的氨基酸残基127个,形成β-折叠的氨基酸残基58个,形成β-转角的氨基酸残基15个。Focc OBP3蛋白骨架是由6个α-螺旋和连接这些螺旋的回折构成,其中5个α-螺旋形成一个结合口袋。FoccOBP3在西花蓟马1龄若虫中高表达,其次是羽化5d的雌虫,其余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较低;且在雌、雄性成虫中的表达量亦有差异,除了羽化10d的,羽化1、5、15d雌虫的表达量均比同发育阶段雄虫的高。该基因在西花蓟马成虫触角中高表达,其次是头部,在腹、足中的表达较低,在胸部微表达。本研究克隆获得西花蓟马气味结合蛋白基因FoccOBP3,明确了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特征,预测了该蛋白的二级、三维结构,测定了FoccOBP3在西花蓟马中的时空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西花蓟马气味识别、寄主定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花蓟马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结构预测 时空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6份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科学评价种质,以246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5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叶片着生状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2.46;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86%,8个表型性状的F值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6.18%,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的246份资源主要以单果质量划分为4个组群.明确番茄表型变异的丰富程度及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番茄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番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基础.

关键词: 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春小麦品种宁春27号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春小麦品种宁春27号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以宁春4号和宁春27号杂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解析宁春27号条锈病抗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宁春27号对小麦条锈病抗性属于成株期抗性,RILs群体成株抗性连续分布,且为数量性状。以反应型和严重度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宁春27号含有2对成株期抗条锈病性主基因,主基因表现的作用方式不同,反应型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 MG-Duplicate,严重度的最适模型为2 MG-Inhibiting。用普遍率分析得出,宁春27号含有3对成株期抗条锈病性主基因,其最适遗传模型为3 MG-AI。

关键词: 春小麦 宁春27号 条锈病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