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南山区15个紫花苜蓿品种饲用价值比较研究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品种饲用价值.结果 表明,甘农6号、甘农8号和WL298HQ鲜草产量均高于中苜1号.甘农6号干草产量高于中苜1号,株高表现较优;其鲜、干草产量较中苜1号分别增产18.43%、13.28%,株高较中苜1号增加0.25%.各品种干物质(D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龙牧801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为20.76%;其次为勇士、4030、WL298HQ、7G3、WL-SQT、42IQ、甘农8号和盐宝,以上品种CP含量均显著高于中苜1号(P<0.05).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以上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甘农6号、龙牧801、7G3、WL298HQ、甘农8号、42IQ、盐宝和勇士8个品种综合性状较优.研究表明,上述8个品种饲用价值较优,适宜在宁南山区推广利用.
关键词: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饲用价值;营养品质


盐碱胁迫对宁夏水稻籽粒灌浆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耐盐碱水稻品种吉粳105和盐碱敏感品种宁粳47号作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盐碱浓度的土壤胁迫处理下,比较2个水稻品种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增重及穗部性状等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对盐碱胁迫加重的情况下,2个水稻品种强势粒灌浆速率减慢,开始灌浆时间提早,达到灌浆峰值时间缩短,强势粒增重量减小,随着盐碱胁迫梯度加重,2个水稻品种弱势粒开始灌浆时间推迟.2个水稻品种的强势粒籽粒增重都明显高于弱势粒,吉粳105先于宁粳47号达到干物质积累的高峰.在不同梯度盐碱胁迫下,2个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均受盐碱胁迫抑制作用明显,相对而言,1次枝梗性状比2次枝梗性状稳定,受盐碱胁迫作用变化不明显,2个水稻品种穗部粒重的减少都受枝梗千粒重及枝梗数减少共同影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梯度盐碱胁迫下较对照均降低,降低幅度与盐碱胁迫成正比,水稻产量降低主要表现为枝梗数和千粒重的降低.
关键词: 水稻;盐碱胁迫;灌浆速率;穗部性状;产量


基于水稻RIL群体的稻瘟病抗性QTL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和利用抗稻瘟病基因,培育抗稻瘟病品种,以抗稻瘟病亲本京宁11(父本)和感稻瘟病亲本2013ZJP-3(母本)培育的包含189份株系的F6和F7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利用99对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同时,利用宁夏地区优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鉴定,并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对叶瘟抗性和穗颈瘟抗性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F7群体的抗叶瘟性状呈连续性分布,且大部分材料偏向于抗病亲本京宁11。QTL定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1个QTL:与叶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6、6、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达到5%~8%,其中贡献率最大的QTL位于6号染色体上;与穗颈瘟抗性有关的QTL有4个,分别位于6、10、10、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8%;与综合抗病指数有关的QTL有3个,位于6、10、10号染色体;此外,在10号染色体上的RM1125单标记区间内有2个控制穗颈瘟与综合抗病指数的QTL,分别解释了8%、6%的表型变异,加性效应分别为-0.75、-0.40,这个QTL对应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于父本京宁11。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稻瘟病 叶瘟 穗颈瘟 QTL分析


不同培肥措施对银北灌区土壤盐碱特性、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银北灌区盐碱地不同培肥措施下的土壤盐碱特性和作物生长情况,通过3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量化肥、秸秆、生物有机肥应用后对土壤盐碱特性、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播前土壤表现为对照脱盐碱化现象最明显,而高量生物有机肥和高量化肥有增加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在降低玉米生长前期耕层土壤pH值方面较显著;(2)高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株高和增加玉米茎粗方面优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中低量化肥,玉米株高、茎粗随着有机肥和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3)在增加玉米穗长、穗粗和穗粒重方面,单施化肥措施优于单施秸秆或生物有机肥;在增加玉米百粒重方面,秸秆还田与化肥措施效果相当;培肥第3年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为:施用生物有机肥T4>T3>T2,施用秸秆T6>T7=T5,施用化肥T10>T9>T8,配施处理T11>T12,玉米产量随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生物有机肥,而中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高量和低量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相比,试验区连续3年配施生物有机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已表现出优势,而配施秸秆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尚未发挥优势,秸秆还田相对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存在滞后效应.
关键词: 银北灌区;培肥措施;土壤盐分;土壤pH值;玉米生长;产量


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20mays20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20graminearum20species20complex)、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equiset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2.0±3.0) kg的滩羊羔羊45只,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公羔8只,母羔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和10%的地椒。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3组滩羊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滩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背最长肌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1组滩羊背最长肌中C8∶0与C16∶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的比例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的地椒可以改善滩羊的肉品质,添加5%的地椒可改善滩羊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宁夏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特征
《草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宁夏典型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变异及储量特征,以宁夏4种典型的天然草地(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全区49个固定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有机碳组分(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进行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1)宁夏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4种天然草地,0~4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23、12.84、5.76和3.82 g·kg-1;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43、5.75、2.58和2.29 kg·m-2,且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2)4种典型天然草地土样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75~7.43 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为102.52~554.77 mg·kg-1,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为69.66~89.61 mg·kg-1,均表现为:草甸草原>温性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分别为2.56、1.44、0.62和0.48 kg·m-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218.31、170.50、81.99和68.26 g·m-2,均为草甸草原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05);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4.36、35.21、37.22和43.14 g·m-2,表现为荒漠草原显著大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P<0.05).3)4种典型天然草地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为18.42%~29.72%,温性草原最高;微生物生物量碳分配比为1.54%~3.83%,草甸草原最低;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为0.23%~2.01%,表现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温性草原>草甸草原,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储量、土壤容重及pH值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见,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差,温性草原土壤有机碳活性大,土壤有机碳碳库的生物可利用性最高,宁夏温性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大,不应被低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