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原鸡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措施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充分发挥固原鸡品种的遗传潜力和杂种优势,推进地方鸡品种的开发利用,本文总结了一些蛋鸡和肉鸡的选育方法,结合传统育种和基因组水平选育的技术方法,以及目前固原鸡生产性能和种群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对固原鸡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的思路和建议。


生物炭输入对砾石土水肥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生物炭输入对砾石土水分养分保蓄及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的调节作用,在贺兰山东麓开展了2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用量生物炭输入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升高,<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结构明显改善;生物炭施用量6000 kg/hm2以上,可显著提高土壤0~80 cm土体贮水量超过30%,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且显著促进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优化了果穗长,进而提高了葡萄产量,改善了葡萄品质,基于理论产量模拟最佳生物炭输入量为7260 kg/hm2。因此,贺兰山东麓砾石土酿酒葡萄园,在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补施生物炭7260 kg/hm2可快速构建土体,保蓄土壤水分养分,有利于推进酿酒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砾石土 生物炭 水稳性团聚体 水分贮量 产量


基于层次-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无核鲜食葡萄品质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银川引种的10个无核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优良品种,为宁夏地区鲜食葡萄发展提供可开发资源的科学依据.对供试品种的14个基本品质指标进行观察测定,应用层次一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无核鲜食葡萄品质,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层次一关联度分析中,建立了3个层次,分别是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目标层即为果实综合品质,准则层分为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内在品质权重值为0.6,外观品质权重值0.4,指标层香味、风味权重赋值最高,分别是0.1535和0.1413,而单粒重和单穗重是影响外在品质的重要因素,权重值是0.1087和0.1062,'瑞峰无核'的外观品质表现最好,加权关联度是0.7477,'爱神玫瑰'的内在品质表现最好,加权关联度是0.9131,综合品质表现最优是'爱神玫瑰',其次是'无核翠宝',然后是'夏黑',加权关联度依次是0.8006、0.7732、0.7291;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332%,第一主成分的总酸、固酸比、糖酸比、风味和香味起主要影响;第二主成分的果皮厚度、果粒整齐度、单穗重和果穗紧密度对其影响大;第三主成分的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风味对其的影响大;第四主成分的着色一致性和维生素C含量对其的影响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无核翠宝',其次是'夏黑',然后是'爱神玫瑰',得分依次是1.31、1.17、1.02,综合得分最低的是'无核白鸡心',得分为-2.11.两种分析方法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均是'无核翠宝'、'爱神玫瑰'和'夏黑',排名末位的均是'无核白鸡心',可作为今后优良品种区试推广的理论依据.


不同补播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人工补播配置模式(禾本科牧草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小灌木混播及封育未补播)为研究对象,研究补播不同牧草配置模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cm和10~20cm土层间,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cm土层,封育未补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P<0.05)。在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混播>封育未补播>豆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土壤全氮储量表现为:封育未补播>禾本科+豆科混播>禾本科牧草混播>禾本科+豆科+小灌木混播>豆科牧草混播;短期内0~20cm土层是4种补播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20~40cm土层是封育未补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主要蓄积层。因此,应加强长期监测,并在兼顾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的同时,选择适宜的人工恢复措施。


限根栽培下四个枸杞品种(系)的形态及光合特性比较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枸杞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7号",以及枸杞品系‘1401’和‘1402’为试材,采用生长指标调查和光合特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下4个宁夏枸杞品种(系)的形态生长和光合指数差异,以探索根域限制栽培条件对不同枸杞品种(系)的形态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01’和‘1402’相对于其它2个品种生长指标较好,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也均高于"宁杞7号"和"宁杞1号",但‘1401’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对最低。综合分析认为枸杞优良品系‘1402’更适合根域限制栽培条件。


沙蒿多糖组合制剂对滩羊羔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蒿多糖不同组合制剂对滩羊羔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滩羊公羔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5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 g/d沙蒿多糖+5.5 g/d包被丁酸钠、5.5 g/d沙蒿多糖+5.5 g/d丁酸甘油酯和5.5 g/d沙蒿多糖+1.1 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滩羊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乙酸比例显著提高(P<0.05)。2)试验2组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2组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0.05≤P<0.10)。3)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瘤胃液中软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和丝状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试验2组瘤胃液中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试验3组瘤胃液中蓝藻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4)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瘤胃液中理研菌科RC9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解琥珀酸菌属和丹毒丝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瘤胃液中Sharpe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假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3组瘤胃液中理研菌科RC9和Sharpea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 <0.05),互营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增加的趋势(0.05≤P <0.10)。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沙蒿多糖组合制剂均可提高滩羊羔羊菌群多样性,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且以添加沙蒿多糖+包被丁酸钠的效果最好。


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物理性质
《水土保持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类型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抗冲性能,旨在从土壤抗冲性角度为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功能评价和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4种林型(山杏纯林、山桃纯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山杏*柠条混交林)的水文物理指标和土壤抗冲系数.结果表明:4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持水性能与抗冲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在0-3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大小排序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其中山杏*柠条混交林的含量最高;最大持水量为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大小均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沙棘林;4种林型的土壤抗冲系数为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山杏林>山桃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以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田间持水量、抗冲系数的相关性最好.通过上述分析,总体表现出山杏*柠条混交林优于其他3种林型,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
关键词: 宁南黄土区 人工林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 土壤抗冲性能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在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机理、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以及抗性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为水稻抗性基因的鉴定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汇总和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抗性基因在水稻抗稻瘟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结果】已有大约100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出和500个抗病基因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被鉴定和定位的基因中,已有37个基因被成功克隆;在不同的育种方法中,基因工程育种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最直接的方法。【结论】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是抗性育种的基础,抗性基因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快速有效的选育出新的具有广谱和持久抗性的抗病品种。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宁农科5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宁农科5号是以自交系14-3为母本,以自交系WH-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小果型西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98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3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易坐果,果实椭圆形,果皮浅绿色覆绿色细条带,皮厚0.4~0.6 cm,果皮硬度9.3~10.5 kg·cm-2,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脆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左右,单瓜质量1.4~1.6 kg;田间对白粉病和枯萎病的抗性与对照惠玲相当,每667 m2产量3200 kg左右,适宜宁夏及其周边地区春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西瓜;宁农科5号;一代杂种;小果型;早熟


宁南山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及减施潜力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宁南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和彭阳县调查65个春玉米种植户的产量、施肥量及肥料种类等。结果表明,该区域春玉米平均产量为9.4 t/hm2,80%的调查农户春玉米产量处在适中及偏低以下水平(<10.5 t/hm2)。春玉米生产中N、P2O5、K2O养分的平均用量分别为353、253、370 kg/hm2,其中,化肥N、P2O5投入分别为314、175 kg/hm2,K2O全部来自有机肥。有机肥以牛粪为主(施用比例达89.2%),平均用量为25.6 t/hm2。氮、磷养分的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是31.6、61.1 kg/kg;46.2%农户的化肥N施用量为300~400 kg/hm2,52.3%农户的化肥P2O5用量为100~200 kg/hm2;72.3%、83.0%的农户分别施用过量的化肥N、P2O5;化肥种类以二铵、尿素为主(施用比例分别达86.2%、83.1%)。该区域氮磷化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6.8%和37.1%,宁南山区春玉米在有机肥大量施用的条件下,化肥氮磷减施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春玉米 宁南山区 产量 有机肥 化肥用量 化肥偏生产力 减施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