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调制方式对粮饲兼用型玉米肉牛瘤胃降解规律影响的研究

饲料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同一玉米品种、地块,分别制作全株玉米青贮、玉米黄贮、玉米秸秆,利用尼龙袋试验研究其对肉牛瘤胃降解规律,为其在生产中有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DM)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有效降解率(ERD)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5);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黄贮粗蛋白(CP)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和ERD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1),慢速降解部分b极显著低于玉米秸秆(P<0.01);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黄贮中性洗涤纤维(NDF)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和ERD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P<0.01),慢速降解部分b无显著差异(P>0.05);全株玉米青贮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快速降解部分a、ERD和玉米黄贮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慢速降解部分b极显著高于玉米黄贮(P<0.01);各个时间点DM、CP降解率以全株玉米青贮最高,玉米秸秆最低;全株玉米青贮、玉米黄贮和玉米秸秆的NDF、ADF降解率随时间不同呈现不同差异。

关键词: 调制方式 粮饲兼用型玉米 瘤胃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精粗比对淘汰母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精粗比对淘汰母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淘汰安格斯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并按试验1、2、3组分别饲喂日粮精粗比为7030,6040,5050的日粮,在试验初期及试验末期称量试验牛体重并收集血清样本,记录各组试验牛日采食量,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试验牛初体重、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均为试验1组显著(P<0.05)、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3组,料重比以试验3组最高,试验1组最低,说明日粮精粗比对淘汰母牛增重效果及饲料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各试验组末期TP、ALB、ALT、BUN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Glu、AST值均为试验1组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而TCHO、TG值为试验1组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试验2组TCHO值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由此表明Glu、AST、TCHO及TG值随日粮精粗比的升高而升高。综上所述,日粮精粗比为7030,淘汰母牛血液生化指标维持正常,并获得较优的增重效果及经济收益。

关键词: 精粗比 淘汰母牛 生长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膜玉米产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西北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氮含量以及不同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于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西北半干旱区彭阳县白阳镇、城阳乡和草庙乡,采用农田生态系统调查取样的研究方法,在地膜玉米的成熟期进行整株取样,围绕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及碳氮比(C/N)变化趋势,开展土壤碳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测定玉米籽粒的产量组成和实际产量,深入理解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理.对指导农田生态系统合理培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和生产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耕层土壤SOC,TN含量及C/N分别分布于4.00~14.00 g/kg,0.80~1.30 g/kg,5.00~13.00之间,且TN随SOC呈上升趋势.总体看,一定阈值内,土壤SOC,TN含量及C/N增加,对玉米增产呈现积极的正效应.耕作层土壤SOC含量为4.00~14.00 g/kg,SOC含量每增加1 g/kg,玉米增产0.79%~12.20%.耕作层土壤TN 0.80~1.1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增产4.6%~12.40%;TN含量1.10~1.30 g/kg时,TN含量,每增加0.1 g/kg,玉米减产11.86%~20.05%.耕层土壤C/N在5.00~13.00时,玉米增产1.55%~24.09%.在其他既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西北半干旱区存在通过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来增加作物产量的潜力.一定阈值内,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壤碳氮含量对西北半干旱地区节本增效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因此,研究土壤碳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半干旱区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地膜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品种改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荞麦 生产 育种技术 产业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寄生类药用植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资源,其寄生分子机制是植物学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以寄生类药用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独脚金(Striga asiatica)和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为代表,综述了其种子萌发与吸器形成、与寄主之间寄生识别和物质交流等方面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寄生类药用植物的寄生分子机制深入研究、资源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分子机制 菟丝子 独脚金 肉苁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2份枸杞种质资源的物候特征

经济林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直观了解枸杞种质物候期特征,为枸杞资源的鉴定评价及物候性状特异性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2份枸杞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周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13个物候期。【结果】1)枸杞年生长期包括萌芽、展叶(抽梢)、现蕾、开花、结果等物候期。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中下旬现蕾、抽梢,5月上旬进入春梢现蕾期,7月下旬秋季萌芽,8月上旬现蕾、9月下旬进入盛果期。2)不同种质的物候期有差异。宁杞1号、大麻叶的萌芽均较晚,而2014-04-04-13的萌芽最早,2016-23-13-05的春梢现蕾晚,精杞5号2年生枝盛花期的出现极晚。3)13个物候期的变异系数为0~15.30%;其中展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秋季盛花期的变异系数最小。4)春季2年生枝营养生长物候期与春梢生殖生长物候期呈正相关。5)以5 d为级差,按照出现时间的早晚,将42份枸杞种质资源的各物候期划分为2~4个时序类群。6)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种质划分为晚春梢盛果期型、早春梢盛果期型、晚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早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结论】1)枸杞存在2次集中萌芽时期,3次开花结果时期;2)枸杞物候期差异主要来源于其营养生长的差异;3)时序类群的划分结果表明,春季萌芽期、秋梢盛花期、2年生枝盛果期都不能作为枸杞种质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准,而将春季展叶期、春梢盛花期、春梢盛果期、秋季萌芽期、秋梢现蕾期分为早、晚2个类群,春季现蕾期、春季抽梢期、春梢现蕾期、秋梢盛果期分为早、中、晚3个类群,2年生枝盛花期分为早、中、晚、极晚4个类群;4)42份枸杞种质资源中,14份为晚春梢盛果期型,25份为早春梢盛果期型,2份为晚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1份为早展叶晚春梢盛果期型。

关键词: 枸杞 物候特征 时序类群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性生物有机肥在露地娃娃菜种植中的肥效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验证宁夏壹加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活性生物有机肥在娃娃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 Olsson)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宁夏原州区和西吉县典型冷凉蔬菜生产条件下,开展活性生物有机肥在宁南山区娃娃菜种植中的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活性生物有机肥不仅增加了娃娃菜产量,提升了娃娃菜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而且还可以培肥土壤,缓冲土壤偏碱环境,提升土壤肥力.

关键词: 娃娃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Olsson) 活性生物有机肥料 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中部干旱区渗水地膜条件下不同糜子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引进6个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采用渗水地膜在宁夏中部干旱区开展生态适应性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该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糜子优良品种(系)3个,分别为固15-5、宁糜9号和固糜22号,以期为宁夏干旱半干旱区糜子新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渗水地膜 糜子(PanicummiliaceumL.) 影响 宁夏中部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根素水乳剂对连作辣椒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的辣根素水乳剂进行不同剂量的调制,分析不同药量处理对连作辣椒生长、光合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辣根素水乳剂改善了连作辣椒的生长特性,提高了辣椒株高、茎粗等生物量;同时改善了土壤酶活性,有效提升了连作辣椒的生长活力;不同体积质量分数辣根素水乳剂对土壤及辣椒植株生长的改善能力不同,需要科学调配到最优体积质量分数。

关键词: 辣根素 连作 辣椒 光合特性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腐真菌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饲料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对9种白腐真菌进行筛选,获得利用小麦秸秆产漆酶水解圈较大的菌株,以小麦秸秆为碳源进行产漆酶液体发酵的单因素(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添加量、氮源种类、氮源浓度)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筛选出的高产漆酶的菌株为一色齿毛菌,对一色齿毛菌产漆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小麦秸秆的最佳添加量为25 g/L,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氮源浓度为1.5 g/L,最佳培养基初始pH值为3.0,最佳培养温度为28℃。一色齿毛菌产漆酶的酶活由最初的1.09 U/mL提高至7.94 U/mL,较优化前提高7.28倍。

关键词: 漆酶 白腐真菌 小麦秸秆 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