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隐孢子虫是可以感染小反刍动物的肠道原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学问题.隐孢子虫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腹泻和肠道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死亡.被感染的动物可能是人畜共患型隐孢子虫的宿主,可引起公共卫生风险、农场利润减少和动物福利等问题.隐孢子虫病已被报道是新生牛、羊等反刍动物腹泻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认为是新生羔羊腹泻的第二大诱因,仅次于轮状病毒.羊隐孢子虫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基于此,现就隐孢子虫对羊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常用检测方法,以及我国羊感染的现状进行综述,为其防控提供参考.


13种藜麦萌发期抗逆性综合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藜麦种子萌发期的抗逆性,为藜麦抗逆机理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用-0.36 MPa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300 mmol/L的NaCl模拟盐胁迫,40 mmol/L的混合碱(NaHCO3和Na2CO3物质的量比为9∶1)模拟碱胁迫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选择13个藜麦品系(南非1号、南非2号、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陇藜4号、HTH-y605、HTH-01、贺兰太行藜麦、DACE、钻石1号、嫁祺2号、青海1号)为材料,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总长和鲜质量等9个指标,结合主成分、热图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藜麦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耐盐性和耐碱性。【结果】3种逆境胁迫对13种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对出苗后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抗旱性综合评价指标中,鲜质量和发芽势可作为藜麦萌发期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陇藜3号、钻石1号和嫁祺2号为高抗旱品种,南非1号、陇藜4号、HTH-y605和HTH-01为干旱敏感品种。在耐盐性鉴定中,根长、发芽率和干质量可作为藜麦萌发期耐盐性的主要鉴定指标;HTH-y605和HTH-01为高耐盐品种,陇藜3号为盐极度敏感品种。在耐碱性鉴定中,根长、发芽势和鲜质量可作为藜麦萌发期耐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陇藜4号、HTH-y605和HTH-01为高耐碱品种,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碱极度敏感品种。种子萌发阶段,不同藜麦品系的耐盐性与耐碱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抗旱性与耐盐碱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13种藜麦品种的抗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筛选出了抗旱、耐盐和耐碱的藜麦品种和鉴定指标。
关键词: 藜麦 萌发期 抗逆性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热图


黑米中合成着色剂亮蓝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建立了一种黑米中亮蓝的提取与测定方法.采用NaHCO3为辅助提取试剂,样品经体积分数40%甲醇水萃取、离心,固相萃取小柱Strata-X-AW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经验证,样品中加入0.52 g辅助提取剂NaHCO3,40%甲醇水提取液,涡旋12 min后离心,3次重复,能够将黑米中添加的亮蓝完全提取出来.合成着色剂亮蓝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81.70% ~91.52%,相对标准偏差为0.39% ~1.75%.该方法较GB 5009.35—2016操作方便快捷,简单准确,改进后的提取方法更适用于黑米及遇水易膨胀的谷物粉类制品中亮蓝的快速测定.


不同造林方式对宁南山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效果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定量评价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和造林初期的效果,为该区域筛选出较为适宜的造林处理技术措施提供实践指导依据。[方法]对该地区造林树种樟子松进行了覆膜+浇水、覆膜+不浇水、不覆膜+浇水、修剪和对照(CK)5种技术的处理对比试验,对造林初期的3个指标成活率、年均生长量及造林成本为衡量指标,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定量的对其效果进行综合比较与评价。[结果]不同造林处理措施的成活率大小依次为覆膜+浇水(96%)>覆膜+不浇水(95%)>修剪(92.3%)>不覆膜+浇水(91.3%)>对照(CK,89.3%);保存率大小依次为覆膜+浇水(94.6%)>覆膜+不浇水(94%)>不覆膜+浇水(87.3%)>对照(CK,80%)>修剪(77%);年均生长量大小依次为覆膜+浇水(14.6 cm)>覆膜+不浇水(13.5 cm)>不覆膜+浇水(11.5 cm)>修剪(10.6 cm)>对照(CK,9.7 cm);造林成本的大小依次为覆膜+浇水(14 037.5元/hm2)>覆膜+不浇水(11 712.5元/hm2)>不覆膜+浇水(10 450元/hm2)>修剪(8 750元/hm2)>对照(CK,8 125元/hm2)。[结论] 5种造林处理方式的初期效果综合评价差异明显,由强到弱排序为:覆膜+不浇水(0.674 4)>覆膜+浇水(0.666 7)>修剪(0.508 1)>不覆膜+浇水(0.425 6)>对照(CK,0.333 3),因此覆膜+不浇水造林技术措施具备良好的造林成效,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广谱抗稻瘟病基因BSR-d1在75份北方粳稻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与表达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利用分子标记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BSR-d1基因是对稻瘟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一个重要基因。本研究利用PCR直接扩增的方法,研究广谱抗稻瘟病基因BSR-d1启动子的序列结构变异,同时验证其变异对靶基因的调控。结果表明,在75份北方粳稻品种中,仅有3份粳稻品种有BSR-d1基因的有利等位基因分布,此基因的突变降低过氧化物酶前体Os05g04470,Os10g39170基因的表达。


不同砧穗组合对辣椒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砧穗组合辣椒的生长势、光合特性、果实品质、产量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为适宜砧穗组合选择及拱棚嫁接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神根和神威4F1为砧木,超越、卓越、金惠TN-1、金惠13-E、泰达和犇腾2号6个牛角椒品种为接穗,共计12个砧穗组合,研究不同砧穗组合辣椒的成活率、生长势、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和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成活率,12个砧穗组合嫁接为94%~100%;株高,神根/金惠TN-1和神威4F1/金惠13-E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95.6cm和92.2cm;茎粗,神根/犇腾2号和神威4F1/金惠13-E组合嫁接最粗,分别为14.12mm和13.98mm;开展度,神根/卓越和神威4F1/犇腾2号组合嫁接嫁接最大,分别为72.8cm和74.0cm;病毒病发病率,神根/超越、神根/金惠TN-1和神威4F1/超越、神威4F1/卓越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2.0%、2.0%和0.67%、0.67%;净光合速率,神根/金惠13-E、神根/犇腾2号和神威4F1/金惠13-E、神威4F1/金惠TN-1最大,分别为18.01μmmol/(m2·s)、19.07μmmol/(m2·s)和22.11μmmol/(m2·s)、21.63μmmol/(m2·s);荧光参数,神根/卓越组合嫁接叶片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最大,分别为569.11和2 735.78;神根/泰达和神根/超越组合嫁接的Fo/Fm和Fv/Fo最大,分别为0.26和4.04;神威4F1/金惠TN-1组合嫁接的Fm和Fv最大,分别为2 401.75、1 865.50,神威4F1/犇腾2号组合嫁接的Fv/Fo最小,为2.91;过氧化物酶含量,神根/泰达和神威4F1/犇腾2号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1 999.15μg/(g·min)和1 807.33μg/(g·min);过氧化氢酶含量,神根/泰达和神威4F1/超越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0.084μg/(g·min)和0.097μg/(g·min);可溶性糖含量,神根/犇腾2号和神威4F1/犇腾2号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1.65%和1.70%;可溶性蛋白含量,神根/金惠TN-1和神威4F1/金惠TN-1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0.35%和0.31%;丙二醛含量,神根/金惠13-E和神威4F1/超越组合嫁接最高,分别为7.11mmol/g和为7.54mmol/g。【结论】神根/卓越、神威4F1/卓越2个砧穗组合嫁接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留茬高度对小叶锦鸡儿光合生理和生长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留茬高度小叶锦鸡儿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留茬高度下小叶锦鸡儿生长和光合能力的强弱,探索其平茬时的最适留茬高度,为寻求合理抚育管理措施、指导小叶锦鸡儿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人工种植小叶锦鸡儿为研究材料,设置未平茬(CK)、留茬高度5 cm(T1),10 cm(T2),15 cm(T3),20 cm(T4),25 cm(T5)共6个处理于2018年秋季进行平茬,分别测定次年生长季小叶锦鸡儿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平茬能显著提高小叶锦鸡儿株高、冠幅、新稍长的增长;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净增长量均不同,留茬高度15 cm处理株高、冠幅长和宽度、新稍长净增长量值最高,分别较未平茬处理增加了203.44%,278.10%,292.59%,385.43%;留茬高度5,10和20 cm处理的净增长量次之,留茬高度25 cm的值最低,较未平茬处理分别增加了25.15%,26.38%,25.93%,88.48%;一定留茬高度平茬能显著提高小叶锦鸡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处理小叶锦鸡儿日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光合、蒸腾"午休"现象;留茬高度15 cm处理叶片Pn,Tr,WUE日均值均最高,分别比未平茬处理增加了2.52,0.37和1.52倍;留茬高度5,10和20 cm处理次之,留茬高度25 cm处理值最低,其Pn和WUE值分别比未平茬处理增加了0.45和0.32倍,而Tr值比未平茬处理降低了0.02倍。[结论]平茬后次年生长季内,留茬高度15 cm的平茬小叶锦鸡儿具有较强的生长补偿和光合能力,留茬5,10和20 cm植株的生长补偿和光合能力次之,留茬25 cm植株的生长补偿和光合能力最弱。


留茬高度对小叶锦鸡儿叶片部分光合指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3年种植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为研究材料,于2018年秋季进行平茬处理(留茬高度分别为5、10、15、20和25 cm),对次年生长季(5月至9月)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小叶锦鸡儿叶片部分光合指标和土壤含水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平茬处理中,留茬高度15 cm处理小叶锦鸡儿的株高在6月至9月均最高。7月,不同处理小叶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9月,Pn值无"午休"现象且达到最高。5月至9月,平茬处理小叶锦鸡儿的Pn值显著高于未平茬处理。留茬高度5、10、20和25 cm处理的Pn日均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留茬高度15 cm处理的Pn日均值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小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Tr)日均值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基本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留茬高度15 cm处理小叶锦鸡儿叶片Pn 5月至9月均值最高,分别较未平茬处理以及留茬高度5、10、20和25 cm处理增加了1.46、0.48、0.25、0.20和0.49倍;留茬高度20 cm处理的Tr 5月至9月均值最高,留茬高度15 cm处理的Tr 5月至9月均值次之;留茬高度15 cm处理的WUE 5月至9月均值也最高,分别较未平茬处理以及留茬高度5、10、20和25 cm处理增加了0.66、0.15、0.25、0.45和0.56倍。留茬高度15 cm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较大,6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尤为突出,这与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吻合。总体上看,留茬高度15 cm处理的小叶锦鸡儿次年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快速再生能力较强,建议小叶锦鸡儿的留茬高度为1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