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9种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光谱特征及其识别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胁迫条件下棉叶光谱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可为棉花胁迫类型识别提供理论依据。以田间获取的9种胁迫棉叶为材料,对9种胁迫叶片进行光谱测试,分析各自光谱特征差异,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识别。结果表明:黄萎病、枯萎病、干旱、缺氮、红蜘蛛和角斑病棉叶光谱反射率形状和大小在全波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蚜虫、冻害和盐害均变化较小。9种胁迫棉叶的光谱"绿峰"和"红边"均具有"单峰"现象,其中黄萎病、干旱、缺氮、枯萎病、红蜘蛛和角斑病2个"单峰"峰值均减小,"单峰"位置均发生"蓝移",而蚜虫、冻害和盐害基本不变。蚜虫棉叶的吸收波段位置、吸收深度、吸收面积略微增加,其他胁迫均减小,蚜虫棉叶吸收宽度略微减小,冻害棉叶吸收宽度基本不变,盐害棉叶吸收宽度先增后减,其他胁迫棉叶的吸收宽度均增加。不同胁迫棉叶的14个光谱特征参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建立相应的判别式可有效对不同胁迫棉叶进行准确识别。因此,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棉花叶片不同胁迫诊断是可行的。


不同贮藏条件对新疆赤鲈鲜度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赤鲈鱼分别在0、-5、-18℃贮藏,分析其肌肉组织失水率、新鲜度、质构性能的变化,以研究赤鲈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度和质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贮藏,鱼肉失水率低,硬度、咀嚼性和弹性均能很好地保持,但保鲜期短,贮藏仅12 d就已不可食用。在-18℃冷冻贮藏,微生物生长繁殖几乎被完全抑制,贮藏30 d后鲜度几乎与新鲜鱼相同,但冷冻贮藏的鱼解冻后汁液流失严重,鱼的质构性能下降较明显。赤鲈在-5℃微冻贮藏,与-18℃冷冻贮藏相比,解冻后失水率较小、质构特性保持较好,保鲜期较0℃冰鲜贮藏长,经18 d,TVB-N值仍符合国家水产品一级新鲜标准,贮藏27 d后鱼肉仍可食用。


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绵羊IGF-1和GH分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绵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分泌及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为科学配置肉羊饲料及研究肉羊生长发育提供基础。选择6月龄体重相近的多胎萨福克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低蛋白日粮、中蛋白日粮和高蛋白日粮)。采用ELISA方法和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30、60、90和120d)羔羊外周血中IGF-1、GH浓度和皮肤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绵羊平均日增重、外周血中IGF-1和GH的浓度以及皮肤组织IGF-1基因的表达丰度,而未显著影响GH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提示,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绵羊生长发育快,外周血中IGF-1浓度增加,GH浓度降低,IGF-1基因表达量增加。


北疆春播、麦后复播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和温光生态效应利用的比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玉15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和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复播1期,6月30日播种;复播2期,7月10日播种)在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温气候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的群体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5 615、17 615、14 671 kg·hm-2,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鲜重产量53 988、67 251、68 327 kg·hm-2;复播青贮玉米生育期明显缩短,光合有效辐射和≥10℃积温较春播少;复播1期苗期、穗期、灌浆期均处于最适温度范围之内;春播、复播1期、复播2期的LAI峰值为5.01、5.72、6.36,总光合势分别为2.45×106、2.84×106、3.37×106m2·d-1·hm-2。复播青贮玉米的产量潜力主要在于大口期之前生育期优越的光温资源条件,且大口期之前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春播快。
关键词: 北疆地区 青贮玉米 春播 复播 物质生产 生态效应


基于金属元素组成的新疆石榴产地识别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新疆6个主要产地(库车、吐鲁番、叶城、疏附、喀什、和田)的36个石榴样品的可食部分(果肉)和籽中1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LDA)对石榴可食部分和籽中金属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CA得出2个三因子模型,分别解释了石榴可食部分和籽中金属元素数据的84.29%和60.33%;通过对石榴可食部分中金属元素组成进行PCA,PCA更好地将36个石榴样品划分为6类,与实际产地吻合。LDA得出新疆不同产地石榴可食部分和籽的总体验证判别率分别为100%和100%,交互验证判别率分别为100%和94.44%。说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产地识别作用,可作为石榴产地的一种鉴别方法。
关键词: 石榴 金属元素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基于冠层光谱角算法的小麦氮素营养监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在测定小麦冠层反射光谱和叶片氮素含量基础上,提出小麦冠层光谱角算法,分析小麦冠层光谱角与氮素营养水平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对选择的3个小麦品种,光谱角均随氮素施用量增加而增大,光谱角预测叶片氮素的最佳模型为y=0.3999x0.3989,其决定系数R2为0.6870,其预测的RE、RMSE和R2分别为1.63%、0.1609、0.7515。利用光谱角算法可以监测小麦冠层氮素营养的差异。


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棉花黄萎病菌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新疆棉花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土壤线虫总数、各营养类群数量和生态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萎病区和对照区共鉴定出土壤线虫属42个,其中黄萎病区36个,对照区35个。黄萎病区0~40 cm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从相对丰富度来看,黄萎病区植物寄生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P<0.01),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P<0.01)。从生态指数来看,黄萎病区土壤线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优势度指数(λ)、通道指数(NCR)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总体而言,棉花黄萎病菌会明显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对其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灌溉频率和施氮量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和施氮量下,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形成规律。结果发现,相同施氮量下,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小麦的LAI、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均表现为中频灌溉(M)>高频灌溉(H)>低频灌溉(L);相同灌溉频率不同施氮量下,小麦的LAI、干物质累积速率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则均表现为N2>N3>N1>N0;MN2处理与HN2和LN2处理相比,小麦的LAI提高了11.3%和22.1%,干物质累积最大速率提高了2.3%和1.3%,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增加了1.71%和2.28%;小麦的库容量提高了12.3%和13.7%,差异均显著(P<0.05)。产量构成的通径分析表明,小麦产量指标中,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贡献依次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灌溉频率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明显,当施氮量为308.63kg·hm-2、灌溉频率约为6.52d一次时,滴灌春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8 804.2kg·hm-2)。


不同氮水平处理下滴灌棉花叶绿素与ABA之间的响应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棉花ABA浓度与叶绿素之间的响应关系。【方法】利用滴灌盆栽试验,得到花铃期不同施N水平的条件下其相关性和模型。【结果】在花铃期,盆栽滴灌棉花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N2、N4、N6克/盆的条件下,ABA含量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的分别为-0.789、-0.877、-0.762,T检验显著水平P为0.112、0.051、0.134;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8、0.783、0.603,F检验显著水平P分别为0.192、0.046、0.122;【结论】花铃期在纯N分别为N2、N4、N6 g/盆的条件下,ABA含量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性为负相关,N4 g/盆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拟合模型为指数,决定系数(R2)达到显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