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MS诱变抗旱小麦冀麦418的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的特异遗传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剂处理抗旱、高产、广适小麦品种冀麦418.对M2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从6961个M2穗系中筛选出416个突变体穗系,突变率为5.98%.其中,幼苗习性突变体11株,突变频率约为0.16%;分蘖突变体12株,突变频率为0.17%;叶部突变体34株,突变频率为0.48%;株高突变体68株,突变频率为0.97%;穗部突变体62株,突变频率为0.89%;雄性不育突变体132株,突变频率为1.90%;根部突变体15株,突变频率为0.26%;其他类型突变体82株.经过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验证,M3得到遗传稳定的株系84个,其中,茎秆突变体43个,穗形突变体23个,叶片突变体7个,早熟突变体4个,晚熟突变体2个,芒型突变体2个,根部突变体2个,不育突变体1个.农艺性状分析表明,在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变异类型丰富,株高、生育期和千粒质量突变频率比较高.这些新突变株系为研究小麦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优异性状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 小麦 冀麦418 突变体 筛选 鉴定 甲基磺酸乙酯(EMS)


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其多样性,应用马来氏网,对该地区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进行采集及种类鉴定,并对其群落结构组成、主要类群发生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中共诱集到各类节肢动物3纲11目94科255种6927头,其中唇足纲45头,弹尾纲31头,昆虫纲6851头.在昆虫纲中,数量从大到小顺序为: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鳞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直翅目>蜻蜓目.主要类群包括叶蝉科、蚜科、蓟马科、夜蛾科、薪甲科、瓢甲科、蚜蝇科.叶蝉、蚜虫、蓟马、夜蛾和叶甲为优势害虫种群.蚜蝇、瓢虫为主要天敌.该地区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多于其他地区大豆地块.多样性分析表明,石家庄市菜用大豆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高,说明该地区节肢动物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水基钻屑用作基质对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富集特征的影响
《土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将水基钻屑与土壤和(或)腐熟污泥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基质,在进行定量淋洗脱盐的基础上,研究了金叶女贞与狗牙根在该种基质上的生长状况与重金属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淋洗,配比基质盐分、养分等主要理化指标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重金属含量符合CJT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满足绿化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质量要求.金叶女贞与狗牙根生物量的积累在不同配比基质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水基钻屑与土壤质量配比为10:1与10:2的基质中生物量最高.对于重金属的富集,金叶女贞与狗牙根在不同配比基质中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对镉、铅、铜存在富集作用.可见,水基钻屑合理配比后可作为基质用作绿化种植.


UPLC-ESI-MS分析中棉花次生代谢物标准品推定和加合物形成
《棉花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分析中棉花代谢产物的高通量鉴定方法;探讨特定UPLC和ESI模式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加合物种类、主导加合物及适宜的ESI模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对18个棉花代谢产物标准品进行分析,采用在线XCMS软件进行无靶标质谱数据提取,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程序建立标准品鉴定方法.[结果]针对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建立了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快速鉴定方法 POSid和NEGid;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14个标准品得到正确鉴定.正离子模式下出现[M+H]+、[M+Na]+、[M+NH4]+、[2M+NH4]+、[2M+Na]+和[2M+H]+6种加合物,负离子模式下出现[M-H]-、[2M-H]-、[M+Cl]-、[M+FA-H]-、[3M-H]-、[M+Na-2H]-、[M-H2O-H]-和[M+TFA-H]-8种加合物,单个标准品的质谱可观察到1~6种加合物,每个标准品均有主导加合物并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蜜二糖适合电喷雾正离子模式检测,棉酚适合2种离子模式检测;12种化合物均是负离子模式信号强于正离子模式,适合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结论]建立的基于计算准确相对分子质量的代谢产物鉴定方法,能实现对18个棉花次生代谢产物标准品的无靶标质谱数据的鉴定.特定超高效液相色谱和电喷雾条件下,棉花次生代谢产物的主导加合物具有电喷雾离子模式的偏好性.这些结果为开展棉花代谢组研究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数据支撑.
关键词: 棉花次生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质谱鉴定 加合物


辣椒抗疫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筛选及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辣椒抗疫病新品种选育进程,选育抗疫病品种是防止或减轻辣椒疫病危害的有效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辣椒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为选育抗病品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辣椒材料进行了抗疫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同时对已报道的6个抗疫病分子标记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3个STS抗疫病分子标记Phy-1、Phy-4和Phy-6扩增出特异性目标条带,共鉴定出18份抗疫病材料和2份感病材料.其中,引物Phy-1筛选出抗病材料14份,Phy-4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同时含有2个抗病基因的有3份,Phy-6筛选出感病材料2份.利用分子标记筛选抗病资源,可有效提高辣椒抗疫病分子育种的进程,为加快辣椒抗疫病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期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冬小麦的产量和光合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水氮互作下不同年代推广冬小麦品种(现代品种冀麦325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冀麦7)籽粒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变化,于2017-2018年度(丰水年)和2018-2019年度(枯水年)冬小麦生长季,在长期水氮定位试验田进行了灌水量、施氮量和品种三因子裂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设生育期灌拔节水750 m3·hm-2(灌1水)和灌拔节水750 m3·hm-2+开花水750 m3·hm-2(灌2水);副区为氮肥,设不施氮(N0)及施氮总量为60(N1)、120(N2)、180(N3)、240(N4)和300 kg.hm-2(N5)6个水平.结果表明,2017-2018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冀麦325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均为N2,冀麦7均为N3;冀麦325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N2处理产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再多施氮时灌1水有减产趋势,灌2水的产量增加缓慢;冀麦7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时N2处理产量较高(仅低于N5),灌2水时N2处理产量最大.2018-2019年度,相同灌溉水平下,两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先增后减,灌1水和灌2水时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氮肥处理分别为N3和N2.在丰水年,不同年代冬小麦灌1水、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均为120 kg·hm-2;在枯水年,灌1水和灌2水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80 kg·hm-2和120 kg·hm-2.


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甘蓝型油菜Pol CMS、新型萝卜胞质Ogu CMS、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鉴定过程中,存在必须从orf138、orf222、orf2243种引物中选用2对引物进行分子标记互相验证鉴定的缺点.以开发快速鉴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分子标记为目的,选取含有Pol CMS的CMS-AQ29和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CMS后36高的2个材料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引物orf222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对比2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确定主要差异区域为180~210 bp.通过orf222上游引物末端T/G碱基的错配,设计开发了快速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专用引物O-2,该引物可扩增出470 bp的核苷酸序列,而不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则不能扩增出核苷酸序列,具有能一次性快速鉴定出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不育基因材料的特点.利用该引物对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CMS-D571、CMS-D574及对应的保持系D571、D574分别进行了鉴定,证实雄性不育系CMS-D571、CMS-D574为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关键词: 大白菜 新型甘蓝型油菜CMS 雄性不育系 引物设计 分子标记


黄萎病菌胁迫下陆地棉冀2658根部蛋白质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陆地棉黄萎病菌侵染应答相关基因,揭示陆地棉应对黄萎病菌侵染的应急响应机制.以抗黄萎病品种冀2658为材料,用大丽轮枝菌Vd991侵染1 h的棉花根部为样品,以水处理做对照,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技术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共筛选到4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37个上调表达,9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的功能分为24类,分子功能占7类,生物过程占8类,细胞组分占9类.KEGG 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参与32个代谢通路,其中苯丙氨酸代谢P值(0.0253088)最小,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发现在黄萎病菌胁迫早期(1 h),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组织结构代谢相关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抗氧化物酶类、核苷二磷酸激酶等参与到棉花抵抗黄萎病的过程.并且,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说明棉花根部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来抑制黄萎病菌的传播.


全株玉米青贮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影响因素:以宁夏地区正大12为例
《草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地区不同产地的23份正大12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饲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30)与营养成分的关联程度,并建立由营养成分预测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影响全株玉米青贮饲料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键因素,为改善粗饲料的利用效率及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与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联程度由大到小表现为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干物质>淀粉。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与干物质、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呈负相关关系,与中性洗涤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粗脂肪呈正相关关系。建立的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回归模型R2为0.912,有效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是木质素、粗脂肪、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综上所述,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及中性洗涤纤维是影响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正大12全株玉米青贮 30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 营养成分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 多元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