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稻新品种黄籼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中国稻米 》 2013
摘要:黄籼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丰丝占/特籼占25为母本,以耐热性强、适应性广的黄华占作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具有耐肥抗倒、耐热性强、后期熟色好、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米饭食味好等特点。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雪花新占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雪花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丰丝占/新农占为母本与丰丝占/雪花占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感温型籼稻新品种。两年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21.72、456.78 kg,比对照种优优128减产1.32%和1.64%,减产均不显著,米质未达国标优质等级,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的转基因家蚕系统构建和抗性检测
《蚕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H-A和A4Pie2H-B。3龄幼虫添食感染BmNPV后,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死亡率分别比非转基因对照品种降低19%和24%;定量PCR结果显示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体内的ie-2 mRNA表达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50%和20%,病毒DNA含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32%和12%。此外,2个转基因家蚕系统的全茧量和茧层率与正常家蚕品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可以显著抑制转基因家蚕体内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幼虫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非必需基因 ie-2 转基因干涉 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和胫骨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孵化性能、蛋品质)、血清钙和磷含量及胫骨性能的影响.选用49周龄父母代黄羽肉种鸡54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处理l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2.75%,处理2-6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替代沸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3.00%、3.25%、3.50%、3.75%和4.00%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限饲粉料125g/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蛋重、破蛋率、不合格蛋率、孵化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胫骨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料蛋比显著低于3.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除3.25%钙水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根据双折线模型估测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产蛋率和日产蛋重的饲粮钙需要量均为3.00%,日摄入量均为3.75g/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丙甲草胺在氧化铝界面的亲核置换转化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批处理实验的方法研究γ-Al2O3界面上亲核试剂硫化钠作用下异丙甲草胺的转化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硫化钠作为一种亲核试剂,能促使异丙甲草胺发生亲核置换转化,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异丙甲草胺在氧化铝多相反应体系中的转化速率。结果还表明,随着硫化钠浓度的升高,异丙甲草胺降解动力学常数k值也相应增加(当硫化钠浓度为5 mmol·L 1时,k值为0.043 h 1;而当硫化钠的浓度为100 mmol·L 1时,k值上升到0.974 h 1),以速率常数k值与硫化钠初始浓度作图,发现速率常数k与硫化钠浓度成正相关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达到0.985;多相体系中反应溶液的pH会影响异丙甲草胺的转化速率,在含有10 mmol·L 1硫化钠的γ-Al2O3体系中(温度为25℃),溶液pH值由6.0上升到10.0,异丙甲草胺降解动力学常数k由0.046上升到0.195 h 1;异丙甲草胺的转化速率与多相体系中的反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速率取决于体系的反应温度,温度越高,转化速率越大;热力学Arrhenius经验式求得异丙甲草胺的活化能Ea=49.9 kJ.mol 1。转化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为:lnk=6.005 4×103/T+17.86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成熟期间有机酸、糖的动态变化分析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杨梅果实糖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最佳的采收期,以‘东魁’、‘大乌梅’及‘本地粉红杨梅’3个杨梅品种为材料,测定果实成熟过程中7种有机酸组分、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蔗糖含量以及糖酸比。结果显示:成熟期3个品种有机酸组分中均以柠檬酸为主,占可滴定酸的79.58%~93.61%,其次是琥珀酸、苹果酸,分别占可滴定酸的1.68%~5.73%、1.57%~3.88%,其他有机酸还有乳酸、乙酸、草酸、酒石酸。3个品种酸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滴定酸、柠檬酸与琥珀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乳酸与乙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东魁’、‘大乌梅’在成熟过程中草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本地粉红杨梅’却逐渐升高。还原糖、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表现出成熟后期果实的退糖现象。3个杨梅品种果实成熟期糖含量、酸含量及糖酸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东魁’的总酸和柠檬酸含量最低,糖含量最高,糖酸比值最高。3个品种杨梅的最佳品质采收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葡萄座腔菌属分类研究概况
《菌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及其无性型包括许多植物病原菌以及有经济价值的类群,是腔子囊菌的重要类群.简要回顾了我国该属真菌的分类研究历史,概述了近年来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类检索表,展示建立在分类学基础上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即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是多谱系的类群,可分为多个分支,各分支代表其不同的无性型类群.对开展该类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新品种——无籽贡柑
《果农之友 》 2013
摘要:1选育经过2003年,课题组进行贡柑资源调查时,在广东云安县南盛镇贡柑园发现1株6年生无子变异株,果实平均种子2.2粒。连续3年原地评价发现,平均种子≤3粒,达到无核性状的指标,且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优等特性。2005年开始以‘贡柑’为对比,在省内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栽。经多年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种子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果产量、价格、外贸影响3个方面对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探索水果标准化生产、品种结构优化、壮大龙头企业、抵御各类风险、拓展产业功能等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