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昆虫(家蚕)对白僵菌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广东蚕业 2013

摘要:阐述了昆虫和家蚕对白僵菌免疫防御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昆虫 家蚕 防御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乳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其沉默效应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南方根结线虫乳酸脱氢酶基因(mildh)进行克隆分析,并探索mildh沉默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害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前期研究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线虫全基因组中预测了一些线虫RNA干扰(RNAi)表型基因。本研究以预测的线虫ldh设计特异引物克隆南方根结线虫中mildh。对克隆到的mildh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后,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将其导入番茄植株,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研究mildh基因沉默对根结线虫根结数量影响。【结果】克隆到的mildh包含1个完整的编码框序列,编码315个氨基酸。该基因与预测到的mildh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4.9%,所编码的氨基酸一致性高达95.5%。构建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沉默载体pTV-mildhi,并用该沉默载体对番茄植株进行处理后,接种南方根结线虫。60 d后统计发现,pTV-mildhi处理的番茄植株上根结数分别比空载体对照减少48.6%,比清水对照降低48.4%。【结论】mildh基因沉默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也说明mildh可能参与根结线虫的致病性,该研究对线虫的病理学研究及线虫病害防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根结线虫 乳酸脱氢酶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

卡拉胶复配凝胶特性及其在绿茶可吸果冻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卡拉胶的复配凝胶特性,优化绿茶可吸果冻的制作工艺。通过测定复配凝胶的凝胶强度、析水率、透明度、弹性和脆性等凝胶特性,将卡拉胶与魔芋胶、黄原胶、瓜尔豆胶进行三元复配,确定可吸果冻制作的最佳三元复配凝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优化绿茶可吸果冻的制作工艺。结果显示,卡拉胶的三元复配凝胶为卡拉胶∶魔芋胶∶黄原胶=27∶18∶4。绿茶可吸果冻的最佳配方为:复配胶添加量为0.7%、绿茶茶汤的添加量为60%、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3%、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8%,得到的绿茶可吸果冻酸甜爽口、色香味俱佳,凝胶性能高于市售可吸果冻。

关键词: 卡拉胶 凝胶性能 三元复配 绿茶可吸果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琼脂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比较了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对5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热处理、紫外线和介质pH值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黄菌丝体5种提取物均对测试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最佳。在甲醇提取物各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萃取部的抑菌活性最强。热处理及紫外线照射对提取物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随着介质pH值的增大,提取物抑菌活性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桑黄 菌丝体 发酵 提取物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稻广8优169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摘要:广8优169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弱感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在广东省东源县作晚稻栽培,宜于7月8~13日播种,7月19~24日抛秧,最适抛秧秧龄为11~13 d;一般抛秧密度以1.8万穴/亩为宜,基本苗达4.5万/亩为宜;施肥以中高施肥水平较为适宜;苗数达到穗数苗的90%时开始露晒田,抽穗结实期活水养稻、间歇灌溉。广8优169在东源县晚造种植综合表现优良,全生育期118 d,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穗大粒多,着粒密,细长粒形,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米质优,抗瘟性好,耐寒性中等,丰产性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广8优169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区鼠情调查及两种调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CSCD

摘要:目的鼠情监测是农区鼠害防控的基础,调查广东省农田害鼠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并对不同方法反映的鼠密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为科学灭鼠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先后采用鼠迹法和夹夜法调查样区鼠密度。鼠迹法:沿排灌渠或田埂设置2条调查线,调查线之间间隔50 m以上,在调查线上每隔5m设置20 cm×20 cm的泥台,每条路线各设50个泥台;夹夜法:每月布放300夹夜,夹距5m,夹线间距50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广东省农田害鼠全年鼠密度变化呈双峰型,每年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谷期,8月和12月为高峰期,9月和2-3月为低谷期;捕获率、鼠迹阳性率和鼠迹指数均能很好地反映鼠类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且相互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捕获率(Y)-鼠迹阳性率(X):Y=0.115X+1.119、捕获率(Y)-鼠迹指数(X):Y=0.333X-1.078,鼠迹阳性率(Y)-鼠迹指数(X):Y=2.766X-16.332。结论夹夜法和鼠迹法在广东省农区鼠情调查中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 鼠情调查 夹夜法 鼠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种杀虫剂对不同时期甘蔗害虫的防治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高效、科学地防治不同时期的甘蔗害虫,筛选适宜的药剂及其使用剂量,分别采用浸种、枯心苗"拔灌"处理、中耕培土施药等方式,用12种杀虫剂对新植蔗种植期、幼苗期、分蘖期的害虫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新植蔗种经康宽、度锐、浸种剂药液处理后田间枯心苗显著减少,其中度锐、浸种剂还可显著提高出苗率。2)幼苗期进行"拔灌"处理,垄歌、康宽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高于福戈、敌杀死、高效氯氟氰菊酯、18%杀虫双AS、敌百虫。3)分蘖期中耕培土时施药,随3.6%杀虫双GR施用量加大对螟虫防治效果显著增加,当用量为120kg/hm2防治效果可达(72.03±17.06)%;辛硫磷用量超过30kg/hm2时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达(44.00±14.80)%,用量在30~60kg/hm2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害虫 甘蔗 杀虫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NS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原核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NS1重组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扩增NS1基因,将其亚克隆至pET32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NS1。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IPTG诱导表达了约59 ku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以与DTMU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NS1基因 克隆与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北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虫源性质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系统赶蛾、雌蛾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10-2011年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1961-1976年、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高峰日和高峰日蛾量,分析了不同年份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消长的差异性。1)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一年可发生6个世代,早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6月上中旬,晚稻发蛾高峰期集中在8月底至9月上旬;2)明确了韶关地区稻纵卷叶螟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3)在1961-1976年和2000-2011年两个时间段之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早稻和晚稻田间蛾量高峰日差异不显著,但2000年以来早稻田间高峰日平均蛾量却显著高于20世纪60-70年代;4)2000-2011年,曲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的最高峰在早稻期间的出现频率高于晚稻,早稻和晚稻的主害代分别为第3代和第6代,但个别年份第2代、第7代稻纵卷叶螟也会暴发成灾。可见,2003年全国稻纵卷叶螟大暴发以来,前期迁入蛾量的成倍增加直接导致了粤北地区早稻稻纵卷叶螟连年大发生,而秋季回迁虫源则受北方稻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防治因素的干扰,与前期迁入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 粤北稻区 稻纵卷叶螟 发生 虫源性质 高峰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农药—福戈对超级稻壮苗和延缓功能叶衰老的效果

耕作与栽培 2013

摘要:2010年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合美占为试材,进行了新型农药—福戈对超级稻秧苗、功能叶片、产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福戈具有明显的壮苗、壮根和匀苗的作用;福戈具有延缓功能叶片衰老、增强植株抗倒能力的作用;福戈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福戈 秧苗 功能叶片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