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遮阴对狼尾草光合特征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狼尾草栽培技术的优化及其在园林中的正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0(对照)、25%、50%和75%遮荫处理下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的叶片光合参数,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重。[结果]全光照狼尾草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37.24和1892.42μmol/m2.s。遮荫25%、50%、75%处理的狼尾草LCP较全光照分别降低了11.39%、29.11%和63.16%,差异显著,而其表观量子效率(AQY)、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基本没受影响。遮荫25%、50%、75%处理的狼尾草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8.25%、72.22%和53.07%。遮荫75%处理的比叶重较全光照降低了29.50%。[结论]狼尾草能适应一定的弱光环境,但75%遮荫会显著降低其光合效率,影响其正常生长。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表观量子效率 叶绿素含量 比叶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体表溃烂病的实用防治方法
《科学养鱼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锦鲤养殖模式涵盖了工厂化水泥池精养、池塘单养和池塘混养,但在锦鲤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大,同时忽视了水质调控和健康养殖,导致近年来锦鲤病害发生率居高不下,给养殖户和观赏鱼爱好者带来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图鱼人繁及苗种培育技术(上)
《科学养鱼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图见彩中插2),属丽鱼科、星丽鱼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的内陆水域,分布于巴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锌螯合物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合成并鉴定重金属锌螯合物抗原,为制备重金属锌螯合物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抗原浓度,利用SDS-PAGE电泳定性鉴定半抗原、抗原、KLH和OVA,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抗原中Zn2+离子的含量。[结果]利用BCA法检测得分离纯化后的Zn-DTPA-OVA、Zn-DTPA-KLH、DTPA-OVA、DTPA-KLH中蛋白的实际浓度依次为:25.155±0.038、4.195±0.014、9.242±0.015、6.609±0.025 mg/m l。最佳反应条件是A液中含有的Zn2+物质的量是B液中含有的DTPA物质的量的5倍;螯合剂物质的量与蛋白中赖氨酸物质的量的比例为2∶1。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得Zn-DTPA-OVA、Zn-DTPA-KLH、DTPA-OVA、DTPA-KLH、HEPES中全Zn2+的含量依次为:295.0±0.3、49.5±0.5、0、0、0μg/m l。[结论]抗原合成是成功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斜带髭鲷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丰富斜带髭鲷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数据库。[方法]以60尾斜带髭鲷成鱼为材料,运用常规血液指标和血细胞涂片方法,测定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斜带髭鲷成鱼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分别为(215.25±14.33)万和(1.87±0.43)万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2.30±7.50)g/L;红细胞压积为(23.3±1.01)%;红细胞沉降率为(0.58±0.21)mm/h。血涂片经显微镜观察显示可以明显分出血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肌酐浓度分别为(32.13±8.61)、(26.46±2.75)和(16.15±3.86)μ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1 446.30±523.58)IU/L;磷酸脱氢酶活性为(30.33±13.92)IU/L;甘油三酯为(1.80±0.46)mmol/L;总胆固醇为(2.68±0.51)mmol/L;Ca2+、Na+、C l-和K+浓度分别为(1.31±0.22)、(191.74±5.27)、(154.14±8.51)和(2.11±0.58)mmol/L。[结论]该试验为斜带髭鲷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血液学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鱼和水族生态-珍珠龙工厂化养殖试验及养殖效益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珍珠龙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并分析了其养殖经济效益.6500尾4―5 cm的珍珠龙鱼种经5个多月的试验养殖,驯化成活率为93.3%,总成本支出28.4万元,收入34.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2.-共盈利6.3万元.从养殖效益上看,珍珠龙的工厂化养殖具有低风险、高效益的特点,养殖前景广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近红外模型在苹果汁检测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0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范围,该研究建立了4种模型(局部模型、转移的局部模型、全局模型、优化全局模型),分别对5种鲜榨苹果汁的3种品质参数(可溶性固形物SSC、pH值、电导率)进行分析。在对苹果汁品质的分析中,SSC的预测准确度较高(r=0.93,相对预测标准差3.7%);电导率与近红外光谱之间间接相关,其预测准确度较低(r=0.84,相对预测标准差12.7%);pH全局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r=0.94),但其分辨能力较差(其局部模型的参考值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差的比值为1.1)。采用相对预测标准差、参考值标准偏差与预测标准差的比值等参数来评价各种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范围,通过对4种近红外模型的稳定性、适配性及准确度的比较,发现模型的适应范围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对不同的分析要求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具体为:采用单一品种建立的局部模型准确度高,但稳定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本品种样品的预测。通过在现有局部模型中加入少数几个待测品种的样本重新建立模型,可以实现模型的转移,使之适用于其它品种样品的预测。采用多个品种建立的全局模型稳定性高,其准确度较之局部模型稍有下降。通过挑选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建立优化全局模型,可以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降低建模工作量,是值得推荐的建模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