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河蟹+青虾+罗氏沼虾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地河中下游外来鱼类入侵现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地河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流域内人口稠密,工商业和观赏鱼养殖业发达,是受人类干扰较大的典型城市河流。本文通过研究花地河中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摸清外来鱼类入侵状况和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以期为城市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3年7–8月(夏季)和2024年1–2月(冬季)分别在花地河中下游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在干流及4个支流上分别布设了2–4个站点,总计18个调查站点,每季度调查18 d。两季共采集鱼类880尾,隶属于5目10科31属,共34种。其中,夏季采集到鱼类482尾,共26种,隶属于4目7科21属;冬季采集到鱼类398尾,共26种,隶属于5目8科23属。研究发现,花地河中下游全年的优势种为外来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其中,尼罗罗非鱼在夏季和冬季的相对重要性指数(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 IRI)分别为0.84723和0.55796,麦瑞加拉鲮的IRI分别为0.10971和0.14407。多样性分析表明,外来鱼类对花地河中下游的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尼罗罗非鱼的存在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呈负相关。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 pH值、溶解氧和水温是影响花地河中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RDA分析的6个排序轴共解释了约47.84%的群落结构变异,其中尼罗罗非鱼的分布主要受pH值和水温的影响,而麦瑞加拉鲮的分布则与溶解氧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麦瑞加拉鲮已成为花地河的优势种,严重威胁本地鱼类多样性,环境因素如pH值和溶解氧对外来鱼类分布有重要影响,引起外来鱼类入侵可能与城市化进程中观赏渔业兴起和水质变化有关。为应对外来物种入侵,建议加强花地河外来物种监控和防控,重点关注尼罗罗非鱼和麦瑞加拉鲮,并加强水质管理,保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 花地河 城市河流 鱼类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尼罗罗非鱼 麦瑞加拉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水养殖对脊尾白虾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盐碱水养殖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对盐碱水养殖“黄育1号”、海水养殖“黄育1号”和野生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1)海水养殖“黄育1号”的赖氨酸(Lys)、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3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营养指标与野生群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2)盐碱水养殖“黄育1号”肌肉的水分、PUFA含量显著高于海水养殖“黄育1号”(P<0.05),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和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海水养殖“黄育1号”(P<0.05);盐碱水养殖“黄育1号”肌肉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低于海水养殖“黄育1号”(P<0.05)。综上所述,海水养殖“黄育1号”整体营养品质优于野生群体。盐碱水养殖“黄育1号”肌肉PUFA含量丰富,在脂质营养方面优于海水养殖“黄育1号”。然而,盐碱水会降低脊尾白虾的抗氧化能力,不利于脊尾白虾肌肉氨基酸的累积。总体而言,盐碱水养殖、海水养殖“黄育1号”与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盐碱水 营养评价 氨基酸 脂肪酸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比较代谢组学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雌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分子机制,以多次产卵和不产卵凡纳滨对虾雌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成熟发育早期和晚期的雌虾卵巢进行内源性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卵巢成熟发育早期,检测到156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胆固醇、雄烯二酮、磷脂酰胆碱(PC)、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前列腺素E2等脂类相关代谢产物,以及精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富集在128条代谢通路中,如卵巢类固醇生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卵巢成熟发育晚期,检测到11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左旋肉碱、睾酮、磷脂酰胆碱等,富集在10条代谢通路中,如甘油磷脂代谢和卵巢类固醇生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卵频次雌虾卵巢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成熟发育的早期阶段,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在卵巢成熟发育早期的速度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产卵频次差异的内部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对虾等甲壳动物的繁殖调控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卵巢 产卵频次 代谢组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RA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建立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Ⅱ)检测方法,研究利用重组酶介导链置换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RAA)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相结合,构建了GCRV-Ⅱ病毒RAA结合CRISPR/Cas12a可视化"一步"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选择GCRV-Ⅱ毒株间序列保守,不同基因型GCRV间差异明显的s6基因(GQ896337)的保守区设计5对RAA候选引物和2对crRNA,合成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和crRNA组合.其次测试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最后建立下层扩增相、上层检测相的"一步法"反应体系.该检测方法在37℃恒温下反应可检测出GCRV-Ⅱ,最低检测限为102 copies/μL.对2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现行国标PCR法.研究建立的GCRV-Ⅱ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特异性高、灵敏度好、可重复性强、与设备兼容性好、在蓝光灯下可通过肉眼判断检测结果.

关键词: GCRV-Ⅱ RAA CRISPR/Cas12a 现场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健康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混合蛋白源(酶解猪血球蛋白粉、豆粕和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花鲈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肝脏健康的影响,配制6组等氮等脂(粗蛋白约为45%、粗脂肪约为8%)饲料,以30%的鱼粉作为对照组(RF0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用混合蛋白源替代2.5%、5.0%、7.5%、10.0%和12.5%的鱼粉,分别记为RF1、RF2、RF3、RF4组和RF5组,分别投喂6组花鲈[初始均重(11.40±0.15) g],养殖周期56 d。结果显示:(1)RF1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RF0组(P<0.05);(2)随着混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升高,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3)RF1、RF2和RF3组试验鱼肝脏切片相比于其他各组,脂质空泡明显改善,肝细胞结构清晰。研究表明,混合蛋白源替代2.5%的鱼粉可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改善其免疫状态和肝脏脂质空泡化。

关键词: 花鲈 混合蛋白源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肝脏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虾功能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应用(一)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具有丰富的种类,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将它们分为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相关衍生物等.小分子代谢物在水产品的营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用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如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以及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进行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物组的研究,能够对水产品品种分类、掺假检测、风味调控以及品质控制等方向提供关键信息.针对不同的分析物种类和分析目的,通常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该综述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全面讨论了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其组合在检测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方面的进展,聚焦于它们的特点以及优劣势,论述了它们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旨在为水产品中小分子代谢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 小分子代谢物 分析方法 光谱 核磁波谱 色质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栗木单宁对中华鳖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栗木单宁对中华鳖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性能及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1 050只体重(12.54±0.54)g的中华鳖,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中华鳖。各组分别饲喂含有0 (对照组)、0.05%、0.10%、0.20%和0.40%栗木单宁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第30 d,0.10%组的饲料转化率(FE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各试验组的末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组和0.4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0.05%组、0.10%组和0.40%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著降低(P<0.05);0.4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增加(P<0.05),0.4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0.05%组和0.20%组总胆红素(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组的肌肉丝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0.2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 (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 (SOD2)、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GPx3)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0.20%和0.40%的栗木单宁可提高中华鳖的生长性能,促进糖脂合成,增强肝脏抗氧化性能,不会影响肌肉鲜味和营养。

关键词: 中华鳖 栗木单宁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基因 氨基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大型封闭式工船养殖小黄鱼盾纤毛病的防治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