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叶面喷施褐藻寡糖磷钾肥对早熟砂梨叶片与果实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APK)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为试验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1)、APK稀释250倍液、APK稀释500倍液和APK稀释1 000倍液4个稀释倍数的叶面喷肥处理;以早熟砂梨翠玉为材料,于花后设置清水(CK2)、APK稀释500倍液和KH2PO4稀释500倍液3个叶面喷肥处理,分析不同稀释倍数褐藻寡糖磷钾叶面肥及不同类型磷钾叶面肥对早熟砂梨叶片SPAD值、叶面积、比叶质量、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等叶片与果实性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叶面喷施适宜稀释倍数APK(稀释500倍)能显著提高苏翠1号梨叶片SPAD值和比叶质量,增加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果实苹果酸、总酸含量,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花后叶面喷施APK稀释500倍液处理的翠玉梨叶片SPAD值、比叶质量以及果实果糖、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磷酸二氢钾(KH2PO4)稀释500倍液处理,果实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磷酸二氢钾稀释500倍液处理。因此,叶面喷施APK是优质梨果提质增效的有效养分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叶面肥 早熟砂梨 SPAD值 比叶重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脂酶在植物单倍体诱导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倍体育种技术是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单倍体诱导与单倍体加倍的结合,可以实现遗传材料的快速纯合,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是产生单倍体的重要方式,因其具有快速高效和易于规模化应用等优势,在作物单倍体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能力属于遗传基础较为复杂的数量性状,挖掘关键调控基因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对进一步提升单倍体的诱导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单倍体诱导系和单倍体诱导基因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磷脂酶在单倍体诱导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面的重要进展,以期为作物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磷脂酶 单倍体诱导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8个沿海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研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3 CSCD

摘要: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白榆(Ulmus pumil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榔榆(Ulmus parvifolia)、乌桕(Triadica sebifera)、青皮柳(Salix ohsidar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8 个造林树种,研究不同树种造林地土壤含盐量及其与树木成活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关系,并对8 个树种的耐盐性进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以进一步研究江苏沿海地区典型树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48 个调查样地土壤含盐量为 0.4~11.9 mg/g;不同样地之间的土壤含盐量差异较大;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样地具有典型的盐分表聚现象;8 个树种的成活率、胸径和树高年生长量与土壤含盐量均呈负相关.8 个造林树种的耐盐性评价结果显示,其耐盐能力表现为白榆>苦楝>落羽杉>乌桕>榔榆>中山杉>青皮柳>构树.其中,白榆和苦楝可耐受 6 mg/g的土壤含盐量;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耐受 4 mg/g的土壤含盐量;青皮柳和构树只能耐受 3 mg/g的土壤含盐量.白榆和苦楝可在含盐量较高的沿海地区造林,落羽杉、乌桕、榔榆和中山杉可在含盐量中等的沿海地区造林,青皮柳和构树只能在含盐量较低的沿海地区造林.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盐碱土 耐盐性综合评价 造林树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水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分配与颖花形成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穗型杂交粳稻浙粳优1758和常规粳稻苏香粳100为材料,设置3种施氮水平(105、210、315 kg·hm-2,分别记为N1、N2、N3处理)进行大田生产试验,探讨施氮量处理对水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NSC)积累分配与颖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影响2个不同穗型品种穗分化期茎鞘、叶片和幼穗NSC浓度和积累量,抽穗期茎鞘中NSC浓度和含量显著高于幼穗和叶片,中等施氮量N2处理有利于增加花前茎鞘NSC积累,促进花后NSC向籽粒转运,为获得高产奠定物质基础.施氮量影响枝梗与颖花的形成,并因稻穗不同部位而异,与N1和N3处理相比,N2处理总枝梗数、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最高,而退化数和退化率最低;施氮量对一次枝梗和颖花以及上部二次枝梗和颖花的影响均不显著,但N2处理显著增加中、下部二次颖花的分化数并减少退化数,促进中、下部枝梗与颖花的形成,2个品种趋势一致.抽穗前20、10 d茎鞘中较高的NSC贮藏不利于2个粳稻品种幼穗枝梗和颖花的分化,相反会增加退化,而抽穗前15、5 d幼穗NSC积累量与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与现存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退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是决定穗粒数形成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枝梗 颖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究进展

农药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害虫是威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品质的主要风险因素,对其有效防治是保障农作物稳定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但化学农药本身对非靶标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持久性危害风险也同样突出.害虫绿色防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因兼具安全性高、可量产药剂及可在转基因抗虫作物应用的多重优势,是害虫绿色防治创新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如具备杀虫功能的Bt毒素、凝集素、动物毒素、防御素、蛋白酶抑制剂等蛋白类生物材料在害虫防治上已有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此外,近年来包括杀虫抗体在内的一些新型杀虫蛋白和相应创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发展极为迅猛.基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当前成熟的具杀虫功能的蛋白类生物材料研发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团队在杀虫抗体靶向设计上取得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经验,对蛋白类生物杀虫材料潜在的创新研发与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农业害虫绿色防治研究提供最新文献资料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杀虫蛋白 Bt毒素 凝集素 动物毒素 防御素 蛋白酶抑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花品种大鸳鸯锦花瓣条纹形成的色素基础和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杜鹃品种大鸳鸯锦花瓣粉色条纹形成的分子机制,挖掘与粉色条纹形成相关的关键基因,选取大鸳鸯锦盛花期花瓣,对花瓣白色区域与粉色条纹区域的色素分别进行测定,同时,利用 Illumina HiSeqTM测序平台对它们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鸳鸯锦花瓣粉色条纹的形成是由花色苷积累引起的.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与白色区域共鉴定出 7 086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上调表达基因 3 802 个,下调表达基因 3 284 个.与花色苷形成相关的花青素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在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中更为活跃.根据 DEGs 的 GO 和 KEGG 富集分析结果,从与花色苷生物合成代谢相关及其调控途径共筛选出 31 个 DEGs,其中 26 个为花青素合成代谢结构基因,5 个为转录调控基因(3 个 MYB和 2 个 bHLH);26 个花青素合成代谢结构基因共编码 9 种酶,其中 20 个基因在花瓣粉色条纹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白色花瓣组织;通过 NCBI同源搜索发现 2 个R2R3-MYB和 1 个bHLH与已知调控果实或叶片中花青素合成有关的同源基因相似,它们在花瓣粉色条纹区域中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白色区域.选取 10 个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经 qRT-PCR 验证,发现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关键词: 杜鹃 花瓣条纹 花色苷 转录组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对猪粪堆肥中抗生素消减和重金属钝化的促进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阻控是有机肥品质提升和安全利用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采用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堆肥技术,系统分析了猪粪堆肥腐熟效果、抗生素消减规律和重金属钝化作用。结果发现,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堆肥明显加速了猪粪腐熟进程,腐熟时间最多可缩短13.6 d;腐殖化程度显著提升,腐植酸含量提高13.5%,胡富比提高了0.96倍;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堆肥可实现抗生素的高效降解,在堆肥14 d后四环素类抗生素去除率达100.0%,28 d后喹诺酮类抗生素去除率达100.0%,磺胺类抗生素去除率达99.0%,比其他处理缩短了14~28 d;高温预处理联合生物炭堆肥可有效钝化猪粪中的重金属,Cu、Zn、Pb、Cd、Cr、As和Ni的钝化率最高分别为53.8%、51.6%、48.3%、35.8%、55.0%、53.8%和58.9%,比其他处理提高0.9~19.4个百分点。研究表明,高温预处理(90℃,4 h)联合生物炭(10%)堆肥可明显加快猪粪的腐熟,有效降低其中典型抗生素含量,并提高重金属的钝化率。

关键词: 高温预处理 生物炭 猪粪 堆肥 抗生素消减 重金属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温热害模型研究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构建水稻高温热害模型,旨在提高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和灾损评估水平.[方法]选用福建省种植的4个代表性品种,分别于早稻开花期和灌浆期、中稻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设置不同温度水平T1(35℃)、T2(41℃)和高温胁迫持续天数D1(3 d)、D2(7 d),以适宜环境条件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并据此构建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综合模型.根据近20年气象资料,利用模型对福建省四个水稻种植样点的产量进行灾损评估.[结果]早稻在开花期T2D2高温处理时,单株产量降幅最大,为60.8%;两个品种的结实率降幅在T2D2处理下可达60%.灌浆期高温对早稻单株产量影响较小,T2D2处理下为17.8%,两个品种结实率和千粒重降幅最大值分别为11.6%和9.0%.中稻两个品种受减数分裂期高温影响后,在T2D2处理下的单株产量降幅最大可达43.6%,每穗粒数下降为17.4%,结实率所受影响明显大于千粒重,降幅分别为30.8%和9.8%.中稻开花期T2D2高温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大,单株产量降幅可达42.1%,结实率和千粒重受高温影响后降幅最大分别为37.0%和5.7%.根据项目组研发的水稻发育期模型和本研究结果确定了4个供试品种的遗传参数,构建了水稻关键发育期的高温累积度时和高温处理后灾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分别构建了早稻和中稻的高温热害模型.对4个水稻种植样点进行灾损模拟,发现各地损失率和气象产量的时间变化规律正好相反,且中稻较早稻遭受高温危害更为严重.[结论]早稻开花期高温热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浆期,中稻减数分裂期高温热害的影响比开花期严重.通过本研究确定的4个供试品种的遗传参数在代表性样点对生育期的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早稻和中稻高温热害模型对四个代表性样点的灾损模拟效果较理想.

关键词: 水稻 关键发育期 高温热害 产量损失率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纤维素降解菌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可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纤维素酶是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其催化效果决定了纤维素能源化利用的商业价值.鉴于常规的中温酶很难适应工业化生产中的极端条件,来源于嗜热微生物的纤维素酶引起了科研人员关注.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嗜热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纤维素酶类型以及纤维素降解方式,讨论了嗜热纤维素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嗜热纤维素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展望了嗜热纤维素酶的商业化前景.

关键词: 嗜热微生物 纤维素酶 降解方式 工业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特征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玉米黄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