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15

摘要:为提高黑龙江省北部地区花生生产水平,针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根据试验示范经验提出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花生 高产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测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以粳稻品种东农425和长白10为亲本衍生的F2:3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包含123个SSR标记,全长为1 616.53 c M,平均图距为13.14 c M的遗传连锁图谱。以浓度为6 ds·m-1的Na Cl水溶液进行大田生育期灌溉,正常水灌溉为对照,对盐胁迫下水稻的苗高和分蘖数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分别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和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联合盐胁迫与正常条件下6个发育时期苗高和分蘖数的表型数据,共检测到6个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3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4个控制正常条件下苗高和5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盐胁迫和正常条件联合下的6个控制苗高和4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以及3对控制苗高和1对控制分蘖数的上位性QTL。加性QTL q SH1在t3、t4和t2/t1时期分别用非条件和条件方法检测到,加性QTL q TN8-2在t2、t3、t4和t5时期被连续用非条件方法检测到,在t3/t2时期用条件方法被检测到。分别检测到4个控制苗高和2个控制分蘖数的加性QTL与盐胁迫环境存在互作效应,控制苗高的3对上位性QTL和控制分蘖数的1对上位性QTL均与盐胁迫环境发生互作。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控制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QTL,并分析与盐环境的互作效应,为解析苗高和分蘖数在盐胁迫下的发育遗传特点和水稻耐盐QTL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苗高 分蘖数 不同发育时期 QTL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豆8号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解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牡豆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具有高产、抗旱、优质等特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文通过对其亲本进行追溯,建立系谱树,分析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及核遗传贡献率,揭示其遗传基础,为大豆育种亲本的选择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牡豆8号属于四粒黄细胞质家族,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农8号→垦农19→牡豆8号。核基因由祖先亲本农大4840、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十胜长叶、Amsoy、四粒黄、金元、白眉、永丰豆、小粒黄、黄-中-中20和佳木斯秃夹子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5.23%、12.50%、12.50%、7.81%、7.28%、7.28%、5.96%、3.13%、2.34%、0.78%和0.20%;选择亲本时,母本往往选择在当地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栽品种,而父本则选择融入地理远缘基因和生态远缘基因的桥梁亲本;品种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限制大豆育种进展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大豆 牡豆8号 祖先亲本 遗传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茎段离体快繁研究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苗木为试材,取当年生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蓝莓组培苗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处理组合为75%乙醇处理10~15s,0.1%升汞处理10min。培养基为WPM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时期应用的激素组合ZT 2.0mg/L+NAA 0.2mg/L。利用IBA蘸根法诱导不定根,激素浓度为200μg/mL,芽诱导率超过80%,生根率超过70%。

关键词: 蓝莓 外植体 组织培养 不定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过氧化物酶Ⅲ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氧化物酶Ⅲ(ClassⅢPOD)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多基因家族蛋白,它属于一类PR蛋白;广泛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在维持植物体内过氧自由基和H2O2处于稳定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共筛选获得164条大豆过氧化物酶Ⅲ序列。以本实验室克隆得到的Glyma02g40040.1为目的基因,对该基因及其同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用Mega4.0软件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同时对Soy Base中的大豆过氧化物酶Ⅲ的表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lyma02g40040.1编码32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9.51,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属于外分泌蛋白;与Gm Prx50的相似性达到93.85%,二级结构以σ螺旋为主,主要在花中和根中表达;大豆Gm Prxs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上述分析为进一步阐明过氧化物酶Ⅲ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Ⅲ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剂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模拟农田土壤除草剂残留环境,研究异噁草松残留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及其结构特性对土壤微域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在0~0.72 mg·kg-1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影响趋势一致,随作物生育进程延长具有刺激增加的作用,尤其是高残留处理,但初期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至甜菜生长到第50 d才恢复正常;加炭后,土壤真菌数量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异噁草松土壤残留低于0.24 mg·kg-1,加炭后土壤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未施炭处理;异噁草松残留低于0.12 mg·kg-1,加炭后细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生物炭为"深层孔洞"结构,含有C、O、S等多种元素。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一定浓度的异噁草松残留,对土壤真菌、放线菌有刺激增加作用,加入生物炭后,能够缓解除草剂高残留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异噁草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六种主要病毒通用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中国马铃薯 2015

摘要: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和马铃薯A病毒(PVA)是马铃薯生产田中发生率较高、危害较严重的病毒,因此,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RT-PCR分子检测体系对保障马铃薯种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筛选了6种病毒的特异引物、优化了PCR部分的试剂以及确定了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当Mg2+浓度为2.6 mmol/L、d NTPs浓度为0.1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0.03 U/μL,以及退火温度为55.5℃时反应体系最稳定。最终,建立了一套通用RT-PCR检测体系,只需要变换每种病毒的引物,就可以实现对PVX、PVY、PVS、PLRV、PVM和PVA病毒的RT-PCR检测。每种病毒检测灵敏度均能达到pg以上。

关键词: 马铃薯 PVX PVY PVS PLRV PVM PV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佳木斯地区种植户选择水稻新品种因素分析

中国种业 2015

摘要:从农户行为选择的角度出发,研究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种植户选择水稻新品种种植的因素。结果表明,新品种示范的高产、抗病及综合性状的突出表现是选择新品种的重要基础;价格成本及其增产带来的效益是选择新品种的源动力;研发实力强、品牌影响力大、信誉高的科研院所是所选择新品种的有效保障。提出了积极进行新品种的示范、制定合理的水稻新品种价格和加大支持科研院所参与新品种选育等建议,以促进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及农民收入的提高。

关键词: 种植户 新品种 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临界水法提取稻糠中酚类活性物质及其组分鉴定

粮食加工 2015

摘要:对稻壳和稻糠中的天然酚类采用亚临界水法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萃取温度120℃、萃取时间10 min、萃取液的pH值为3.0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通过优化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分析出提取物中多酚各种组分的组成,最终确定稻糠中含有阿魏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芥子酸等多种活性酚。

关键词: 稻糠 亚临界水 活性酚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动互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信息传播中,使现代科技更好的为农业发展服务,是当前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为了建设适用于我国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从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商业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三个方面着手,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对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业 移动互联网 信息化 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