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大豆腐霉菌(PSHH1)rDNA的ITS序列鉴定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腐霉菌是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确大豆腐霉菌的种类,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根系土壤分离获得1株腐霉菌PSHH1,应用r DNA-ITS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菌种鉴定。Blast和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PSHH1与Gen Bank上登录号为AB259316.1和AB512973.1等的Pythium sylvaticum亲缘关系最近,r DNA-ITS序列同源性大于99%,因此认定PSHH1为Pythium sylvaticum。为了考察PSHH1的致病性,选取了60份当前大豆主栽品种,应用种子腐烂法和下胚轴接种法进行回接试验,通过计算种子腐烂率和植株茎折率来评价PSHH1的致病性,结果显示,PSHH1仅对13.33%的大豆主栽品种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而对61.67%的大豆主栽品种致病力较弱。


籽鹅PRL基因多态与生长及产蛋性状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催乳素(PRL)基因多态性与籽鹅部分生长和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克隆测序结合PCR-RFLP的方法,分析籽鹅PRL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同时分析了PRL基因多态性对体重、体尺及产蛋指标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RL基因5'调控区经BstYⅠ酶切后可检测到GG、GT、TT3种基因型,其分布差异显著(P<0.05);TT基因型比GG基因型、GT基因型的年产蛋数多,且差异显著(P<0.05);TT基因型10周龄的骨盆宽显著高于GG基因型、G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第6,7,10周龄的体重显著低于GG基因型、G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的体斜长显著高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P<0.05),GT基因型的蛋纵径长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GG基因型(P<0.05)。
关键词: 籽鹅 催乳素(PRL)基因 PCR-RFLP 产蛋数 体尺 体重


传统大豆加工制品对大豆原料品质的要求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大豆制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市场。大豆原料的品质对传统大豆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有较大的影响。因采用加工工艺和产品的不同,传统大豆制品对大豆品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豆腐用大豆要求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亚基11S/7S含量低;豆浆用大豆要求外观品质好、蛋白质和水苏糖含量高、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要低;菜用大豆应选择蔗糖、天门冬氨酸与谷氨酸含量高的品种;豆芽用大豆需选择小粒、发芽率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大豆品种;豆豉和纳豆用大豆要求籽粒吸水和保水能力强、蒸煮特性好的品种;酱油用大豆应选择不饱和脂肪酸、糖分、球蛋白及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等。本文对国内外大豆加工制品对大豆原料品质要求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大豆品质育种以及大豆加工制品适宜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玉米大垄密植通透与抗低温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2014年黑龙江省达到6 667万hm2,玉米110cm大垄密植通透与抗低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是一种新型玉米栽培方式,开展这方面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玉米是绥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2014年种植面积达到2.1万hm2,总产1.13亿kg,分别占全县粮食面积的21%、总产的23.35%,绥滨县属于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区,土壤为黑


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分析及应用评价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关系,并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通过采用黑龙江省5个主要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研究配合力的结果表明:5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7个农艺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遗传参数分析:在超亲优势率上,以合344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穗粗性状的超亲优势率均为正值,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中亲优势率上,以合344为母本的组合的优势率为正值,通过分析表明合344同其他类群自交系之间均表现出较高配合力。其中合344×扎461与合344×南5组合的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率均超过10%,增产效果明显。黑龙江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类群×塘四平头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外杂选类群杂优模式。其结果对黑龙江省早熟玉米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Snea49代谢物对不同种类线虫的毒力
《大豆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链霉菌Snea49是从大豆根际中分离得到的对大豆胞囊线虫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采用离体贝氏皿室内测定放线菌Snea49的发酵代谢产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3种植物寄生线虫和自由生活的小杆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处理24 h后,贝式小皿检测菌株Snea49的代谢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对甘薯茎线虫毒力次之,对土壤中非靶标小杆线虫毒力最弱,即对不同种类线虫存在选择性毒力差异,而且随稀释倍数增加毒力减弱。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温室白粉虱适合度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是为害北方地区花卉蔬菜的主要粉虱种类,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则在近些年逐渐频繁的花卉贸易活动中扩散至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并取代了白粉虱成为当地温室害虫的优势物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烟粉虱传播的一种重要双生病毒,对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然而该病毒对本地白粉虱的影响及对烟粉虱与白粉虱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尚待研究。【方法】本研究观察记录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番茄植株上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番茄形态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有烟粉虱滋生的番茄植株矮小,根系发达;2)有白粉虱滋生的番茄略微矮粗,影响较小;3)感染病毒的番茄矮粗或矮小,根部无明显变化;4)染毒带虫相对于带虫处理而言,在白粉虱试验中,番茄植株矮小,根系生物量也骤减;与此相反,在烟粉虱试验中,番茄的反应相对缓和;5)此外,不同酶类对植株染毒的响应不同:Ach E酶活高不利于植株,而GST酶活高则有利于植株。【结论】总体而言:烟粉虱单独作用很不利于苗期番茄,白粉虱对苗期番茄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而感染病毒会缓解烟粉虱对番茄的强烈刺激,而加重白粉虱对番茄的作用,即染毒使带白粉虱的苗期番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与番茄变化情况相对应的是,染毒番茄上烟粉虱产卵较少,但在发育前期(从卵到伪蛹)存活率较高;染毒番茄上白粉虱产卵较多,但在前期存活率较低。本研究可为高纬度地区粉虱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现代种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种业 》 2015
摘要:种子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农林等产业的发展及其实际的收益,因此,种子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国际种子产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我国种子产业原有的产业脆弱、体制松散的弊端严重地影响到种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进行我国现代种子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进行了相关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