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春小麦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5

摘要:为探讨施肥及栽培密度对春小麦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春小麦生产的适宜的密度与肥力,以优质强筋小麦龙麦33号和中筋小麦克旱2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肥力水平和3个密度水平,分析了在不同的肥力和密度的共同处理下这2个小麦品种的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和密度处理下,2个小麦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的生物性状总体变化无明显规律;克旱21号和龙麦33号在中等肥力、低密度(D2E1)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为5 508.0和5 647.5kg/hm2;在不同氮肥处理下,低密度(E1)处理产量整体较高密度(E3)处理高;在不同密度下,中等肥力(D2)处理从整体上产量较低肥力(D1)和高肥力(D3)高,其他处理间无明显规律。

关键词: 春小麦 氮肥 密度 生物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粳38种质资源与利用

北方水稻 2015

摘要:龙粳3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软米品种,其在高产、优质、抗稻瘟病、抗倒伏、适应性方面表现突出,多优集成,具有超级稻和理想株型特征,是优良品种和优异种质。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高产、稳产 优质 株型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垦丰16和合丰25为试材,研究了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层上部叶柄长度显著低于普通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从第9节开始叶柄长度短于合丰25;叶形指数高于普通品种,尤其是高密度条件下从第12节位开始垦丰16的叶形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合丰25,有利于通风透光。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叶色值峰值出现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密植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更强。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速度慢,当密度为30.0万株·hm2时垦丰16与合丰25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33 3,P=0.023 5),密度为37.5万株·hm2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 8,P=0.004 7);随着密度增加,耐密品种垦丰16产量逐渐增加,不耐密品种合丰25产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两个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9)。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耐密大豆品种垦丰16冠层结构更有利于在高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密植条件下后期持绿性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受密度影响小,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大豆 栽培密度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庆1号和龙盾104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肥料与水分处理间在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及产量上均存在互作关系;龙盾104肥料处理以F3的产量最高,肥水耦合以F3S3的产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3S1、F1S3、F1S1、F1S4、F2S3处理;龙庆稻1号水分处理以S1产量最高,肥水耦合以F3S1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3S4、F1S3、F2S3、F1S4、F2S2处理。

关键词: 肥水耦合 寒地水稻 产量 互作 穗数 结实率 千粒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研究与思考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及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国外农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了符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 发展方案 战略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其建设

财经界(学术版) 2015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需要更多优秀的会计人员,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关系着会计工作的合理有序的进行。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需要具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修养,如何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建设工作,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诱变创新大豆种质的研究进展

中国种业 2015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空间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情况,佳木斯分院大豆航天育种研究工作开始于2003年,针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后代分离规律、后代选择依据和复合诱变处理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大豆对空间诱变储藏效应不明显;后代分离规律为:SP2代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诱变效果明显,SP3代诱变效果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如SP2明显;SP2代对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底荚高度、节间长度进行选择有效,而对植株高度和主茎节数选择效果不明显;大豆航天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为大豆后代群体的变异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育成了合农61和合农65等2个优良大豆品种,合航2010-239和合航2010-181等2个优良品系。今后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重点是诱变材料的选择,后代选择方法,航天诱变机理研究等领域,各育种单位之间应该多加强合作交流,以提高大豆航天诱变育种的水平。

关键词: 空间诱变 理论研究 资源创新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原体病害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植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可以感染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使其出现丛枝、黄化、花变叶、衰退、簇生、矮化、小叶等症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植原体研究的深入,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对植原体进行检测,发现植原体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因此对植原体的检测和分类研究从未停止。本文综述了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植原体的检测、分类及目前植原体基因组研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原体 检测 分类 分子生物学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坡度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径流小区试验,在克山县粮食沟小流域定位试验站不同坡度(3°和5°)下研究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两种耕作措施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优推荐措施。结果表明:以克山县近30年降雨数据发生频率为依据,2012年为湿润年型,全年降雨量578.6 mm,有效降雨(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次数为18次,有效降雨量为399.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1%;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发生径流的临界雨量分别为13.1和11.1 mm,有效降雨与3°顺坡垄作和5°顺坡垄作产生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和0.805,而与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产生的径流量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和0.112。与顺坡垄作相比,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阻水抗蚀效果明显,两处理年径流量分别减少94.3%和95.9%,侵蚀模数降低99.9%和99.8%,3°横坡垄作和5°地埂植物带大豆百粒重分别增加9.3%和21.4%,产量分别增加8.2%和13.4%。

关键词: 坡度 土壤侵蚀 耕作措施 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良大豆品种合丰55大面积推广应用原因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探究优良品种的选育方法,对大豆品种合丰55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2008-2013年,大豆品种合丰55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54.94万hm2,增产61 530.2万kg,创社会效益2 480.48万元。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品种本身的遗传基础好,产量、抗病性和品质方面表现突出,拥有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和广适应性能力。

关键词: 合丰55 推广应用 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