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cv.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高粱茎尖和幼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农学学报 》 2013
摘要:旨在建立有效可靠的细胞悬浮培养方法.本研究以茎尖和幼穗作为外植体,采用愈伤振荡培养法、匀浆收集培养法和直接培养法3种方法进行了细胞悬浮系建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茎尖相比,幼穗是更适宜开展高粱细胞悬浮培养的理性外植体.采用3种培养方法均可建立幼穗细胞悬浮系,其中幼穗愈伤振荡培养法最为稳定可靠,幼穗匀浆收集培养法和直接培养法的稳定性稍差,但获得的细胞悬浮系生长状态较好,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增殖继代培养.结果还表明,茎尖愈伤振荡培养法也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悬浮系制备方法,但茎尖匀浆收集培养法稳定性稍差,而直接培养法效果最差不宜采用.


增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在田间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单施无机肥(CF)以及在无机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CF+M)后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无机肥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处理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植株的干物质量、氮素累积量以及改善了番茄品质,Vc含量显著提高;增施有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增产15.7%左右;增施有机肥处理在0~6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在60~2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研究表明,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有利于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醋酸酸化处理日粮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选择20日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60头,按照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分为4个组,试验期为30 d。研究结果表明,饲喂pH值分别为3.0,4.0,5.0的酸化日粮2,3和4组的末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醋酸处理日粮后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质量(2,3,4组)分别提高了22.22%,30.41%,16.08%(P<0.05);2,3,4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使用醋酸处理日粮后断奶仔猪的发病率(2,3,4组)分别降低了300.00%,699.55%,166.65%(P<0.05)。说明使用醋酸处理断奶仔猪日粮,将pH值调为3.0~4.0时,对提高日增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基于DEA分析的中国苹果生产效率实证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摘要:基于DEA模型的分析,利用2005~2012年苹果生产的成本和收益面板数据,将中国6个苹果主产省作为决策单元,对近年来我国苹果产业的投入产出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我国苹果产业的生产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在主产省中,陕西省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值最高,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最优状态,其它省均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山东省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山西、辽宁、河北及河南等省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山西冬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技术
《种子科技 》 2013
摘要: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探寻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好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整地质量、确定适宜播期播量、播后镇压等技术环节,实现小麦苗全、苗齐、苗壮,为小麦丰产丰收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