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与我国芝麻主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98份山西和主产区河南、安徽等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检测,共扩增出273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0条,多态性率为76.9%。不同引物组合的平均多样性信息含量(PIC)在0.164~0.271之间,平均为0.210。不同省份芝麻种质资源的Shannon指数在0.091~0.454之间,以山西最高。98份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80~0.996之间,平均为0.798。其中,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最广,平均值最低。聚类结果显示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西等4个省份的资源遗传关系较近。群体结构分析将98份材料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全部来源于山西。以上结果表明山西芝麻资源与芝麻主产区资源的遗传关系较远,因而应加大对非主产区芝麻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畜禽养殖场工作服消毒方法比较与优化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建立和优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工作服消毒方法,本试验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过氧乙酸喷洒、紫外线与过氧乙酸联合消毒方法,对标准测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模拟生产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杀灭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紫外线灯照射的平均综合杀菌率为86.3%,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的综合杀菌率为99.4%,过氧乙酸喷洒与紫外线照射联合消毒的平均综合杀菌率为97.1%。由此可见,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法理论上可作为工作服消毒的有效方法。但基于实际情况,应采用紫外线照射与过氧乙酸喷洒联合消毒方法。


抗倒伏甜高粱品系的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甜高粱品系的倒伏系数及一些主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鉴定筛选甜高粱品系,为甜高粱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表明88份甜高粱品系遗传变异丰富。在遗传距离1.90处,88份甜高粱品系被分为9个类群。甜高粱的4个主因子代表90%以上信息,第1主因子包括1~4节倒伏系数、5~7节倒伏系数和抗倒伏性分级,第2主因子为茎粗,第3主因子为重心高度比例和汁液含糖锤度,第4主因子为出汁率,育种中应加强选择。制定出甜高粱品系的筛选标准:茎粗≥1.90cm,重心高度比例≤0.445,抗倒伏性分级≤6级,茎秆出汁率≥45%,茎秆汁液含糖锤度(BX)≥15%。糖高粱495、太谷帚/吉农甜1号-1 F4、14054和0~30红粒变/Sug中秆F4是优良甜高粱品系,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偏旱年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旱地小麦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播前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休闲期施有机肥提高了休闲期降雨补给率,但不显著,休闲期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显著提高休闲期降雨补给率。休闲期施有机肥、覆盖均可提高播前0~100cm、100~200cm、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施肥与覆盖对播前20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结果还表明:地膜覆盖对播前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效果均大于纸覆盖,施肥可增大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范围,在有机肥条件下地膜覆盖可增加40~16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不施肥条件下可增加4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休闲期施肥、覆盖均可显著增产。相关分析表明:播前0~100cm、100~200cm、0~300cm土壤含水量与旱地小麦穗粒数、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在2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产量和穗粒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之,休闲期施肥与覆盖均有利于旱地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且以有机肥条件下地膜覆盖效果最好。


黄河流域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2001—200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地(致病菌系为落叶型SXMV4I型),对晋棉13号感病品种6月初至8月下旬进行了棉花黄萎病的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对黄萎病的发生消长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每年6—8月月平均气温在24~26℃之间,雨日在12 d以上,降雨量在100 m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均最适宜黄萎病的发生;黄萎病病情指数的增加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很密切,与雨日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差,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差,但偏相关中相对湿度与雨日相关性极强;合并5 a的资料,通过多因子和偏相关系数的筛选,得出平均5 d内病指(y)与相对湿度(x1)和雨日(x2)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1.981 7x1+12.230 5x2-12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