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芽根中5′—磷酸二脂酶的提取及制备
《中国调味品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研究了麦芽根中 5′—磷酸二酯酶的提取方法。采用细度 4 0目的原料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 :加水 6倍 ,pH5 0 ,在 4℃条件下浸提 2 0h后 5′—磷酸二酯酶活力达到 16 0u mL。不同浸提液种类、浓度、添加无机盐皆对酶活有影响 ,加入纤维素酶、果胶酶、viscozyme对麦芽根破壁具有协同作用。酶液经超滤浓缩可制备得率较高的粗酶粉。


禽畜粪堆肥化技术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堆肥化处理是禽畜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堆肥系统以条垛式堆肥系统、棚式发酵堆肥系统、圆筒发酵堆肥系统和塔式发酵堆肥系统四类为主 ;影响堆肥系统运行的主要操作因素是水分、pH值、温度、C∶N∶P和O2 含量 (通风 ) ;固相C/N、NH+ 4 N、水浸提液WSC含量和发芽率指数 (IG)可作为禽畜粪堆肥的优化指标 ,R(胡敏酸 /富里酸 )、E4/E6(腐殖酸物质在 465nm和 665nm处消光系数比 )、HS(腐殖酸 )含量和CEC(阳离子交换量 )等可作为禽畜粪堆肥的一般性熟化判别指标


农杆菌介导法转GMCSF基因玉米研究初报
《分子植物育种 》 2003 CSCD
摘要: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M CSF转化玉米自交系B73、J7- 3及杂交种B73×A188幼胚 ,获得了B73、B73×A188的潮霉素抗性植株 ,经PCR、PCR Southernblotting检测 ,外源基因均已转入玉米基因组中。


不同施肥方式对导入大豆DNA后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法 ,再次将大豆 DNA导入在生产上具有应用前景的高产粳稻 97冬繁 10 ;测定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 ,后期追施尿素氮肥、整个生育时期只施有机肥和常规施肥 3种施肥方式下种植的 97冬繁 10、导入大豆 DNA后的 97冬繁 10、97冬繁 13和优丰 4种水稻的糙米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 ,1在高氮、有机和常规 3种施肥方式下 ,已导入大豆 DNA的 97冬繁 10水稻糙米蛋白质平均含量依次为 12 8.0 ,12 3.7和 10 2 .1m g/ g,分别比相同条件下对照提高 4 7.3,4 8.0和 33.3m g/ g;2虽然高氮和有机栽培的稻米蛋白质平均含量都比常规栽培稻米高 ,但 4种水稻糙米蛋白质平均含量增加程度及变异范围不同。经大豆 DNA处理的水稻在高氮和有机栽培条件下 ,糙米蛋白质平均含量增加最明显 ,而且变异范围明显加宽。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大豆 DNA能够提高水稻糙米蛋白质含量 ,并且后期追施氮肥和早期施用有机肥栽培 ,更有利于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表达。


猪白细胞Ⅱ类抗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遗传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SLAⅡ类基因的染色体图谱定位、分子结构、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重点介绍了SLAⅡ类基因的RFLP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研究。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基因座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等位基因多态性。RFLP技术是一种简便而快捷的SLAⅡ类等位基因分型方法。SLAⅡ类基因的多态性和抗原肽结合位点密切相关,这些位点能结合处理过的抗原,然后递呈给T细胞。另外,在编码β1链的SLA DRB1基因和SLA DQB基因中有4个富含GC序列区。


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研究了桃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的大量繁殖及大棚应用技术。结果表明,(24±1)℃条件下,在盆栽萝卜植株上,1头成桃蚜(Myzus persicae)经10d可繁殖270头蚜虫,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60-200粒,平均寄生桃蚜130.4头,可获得僵蚜.102.1-141.6头,收集的僵蚜经低温处理后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桃蚜茧蜂的大量繁殖采用5室繁蜂法,每10d理论上可生产蚜茧蜂近万头,用于繁蜂的萝卜每株可获得僵蚜657-1895头,平均每株1182.6头。大棚释放蚜茧蜂后,寄生率从放蜂前的0.05%上升到97.3%,平均每株蚜量从放蜂前的36.7头下降到1.36头,有蚜株率从放蜂前的34%下降到7%,基本控制了蚜虫的危害。


黄瓜性别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利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黄瓜性别特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连锁研究。共选用 30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按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PCR扩增 ,筛选出 5个在全雌和弱雌株基因池 (genepool)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 ,引物B1 1具有全雌特异性 ,在检测的大多数全雌性单株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约 1 0 0 0bp的特征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则未见。因此 ,将该全雌性特异的片段命名为B1 1 1 0 0 0 。该标记的获得为黄瓜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另外 ,以ACC合酶基因 (CS ACS1 )特异引物检测分离群体单株 ,发现该酶基因存在于所有性型的单株中 ,不具有性别特异性
关键词: 黄瓜 性别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ACC合酶基因


连栋温室专用番茄新品种浦红909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浦红909番茄为新育成的连栋温室专用栽培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期8-10个月,采收期6 个月。果实圆形,大红果,单果重18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货架寿命18d左右。高抗ToMV,抗叶霉病生 理小种1、2、1.2、1.2.3,全生育期产量20.2kg/m2左右。


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综述)
《上海农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双重任务。因此 ,包括防治有害生物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业生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些措施也只能是可持续的控制体系。本文讨论了持续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施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