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延缓病原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产生,开展了6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胺·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甲硫·嘧菌酯水分散粒剂、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32%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种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5%井岗霉素水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2.50%~86.68%、73.87%~85.33%、73.20%~84.75%和73.71%~82.63%。


福建某公司母猪淘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福建畜牧兽医 》 2013
摘要:母猪是猪场生产的"机器",对该"机器"的正常保养和正确使用是猪场正常生产运转、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正常商品猪场母猪的淘汰率在20%~30%,然而在遇到母猪不发情、子宫炎、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疾病时会加大母猪淘汰率,现笔者就福建某公司2012年度母猪淘汰原因进行分析,并提


籼型超级稻恢复系明恢86的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明恢86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集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再生力强等特点于一体的超级稻恢复系。到2010年止,全国以明恢86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1997~2010年,用明恢86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221.13万hm2。明恢86还是选育新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到2011年止,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86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4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65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5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2004~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131.27万hm2。最后分析了明恢86所配组合的超高产特性。


柚类优特新品种—黄金蜜柚
《东南园艺 》 2013
摘要:‘黄金蜜柚’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和平和县农业局经作站从平和县小溪镇内林村张胜民、李春生的琯溪蜜柚园中发现1株果肉呈橙黄色的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2013年4月26日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认定(闽认果2013005)。‘黄金蜜柚’具有特异性状稳定,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柚果中特异保健成分种类多、含量高,果肉清香、爽口化渣,是品质特优的蜜柚新品种,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多花黑麦草4个品种化感抑草作用差异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采取琼脂混粉法,研究多花黑麦草4个品种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茎叶粉末添加物对受体马唐和猪殃殃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4个品种对猪殃殃和马唐幼苗生长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但4个品种间的化感作用大小各异,以Maximus根和Barmega茎叶的粉末添加物对受体马唐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以Barmega根和Maximus、Jumbo茎叶的粉末添加物对受体猪殃殃幼苗的抑制作用最强。4个品种根的粉末添加物对受体苗高的抑制作用要强于茎叶粉末添加物,对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则是茎叶粉末添加物强于根的粉末添加物。Barmega在添加量为2.0g·L-1时,供体根和茎叶对受体马唐苗高的抑制率分别为60.75%和46.76%。4个品种在5种添加量下对猪殃殃和马唐的苗高和根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总体趋势为对根的抑制作用要强于茎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1.5g·L-1和2.0g·L-1添加量间差异不显著,0.50、0.75和1.0g·L-1间差异显著。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ISCOM疫苗免疫欧洲鳗鲡后抗体分泌细胞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制备嗜水气单胞菌MOMP-ISCOMs疫苗,使用该疫苗口服和注射免疫欧洲鳗鲡,分别于口服或注射免疫后第14、28d分离欧洲鳗鲡的皮肤和肾脏细胞,使用ELISPOT技术分析其中抗体分泌细胞ASC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2种免疫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皮肤和肾脏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其中口服免疫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速度较快,注射免疫组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欧洲鳗鲡 外膜蛋白ISCOMs疫苗 皮肤 肾脏 ASC


番鸭小鹅瘟弱毒D株NS蛋白抗原位点特征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3
摘要:为获得番鸭小鹅瘟病毒弱毒株(MDGPV-D)非结构蛋白NS基因的相关信息,根据已发表的MDGPV-PT株全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设计1对引物,采用高保真PCR技术扩增MDGPV-D株NS全基因序列。对番鸭小鹅瘟病毒疫苗弱毒D株(MDGPV-D)N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DGPV-D株NS蛋白的同源性、遗传衍化、N-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B细胞抗原表位、T细胞抗原表位及其二级结构。结果表明,D株NS全基因大小为1 884bp,编码62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JF926696),与MDPV NS基因的亲缘性最近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9%~98.6%,97.6%~98.2%;MDGPV-D株NS蛋白具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27个磷酸化位点,可能存在11个B细胞抗原表位,13个CD8+CTL表位,10个CD4+Th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分析显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高,分别为40.67%、41.15%,而β转角仅占4.63%。与亲本强毒PT株相比,弱毒D株的NS蛋白存在2个定点突变,分别位于核苷三磷酸区域(第338位氨基酸)与CD4+Th抗原表位(第225位氨基酸)。


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统计1991年至2010年福建省审定的184个杂交稻品种的信息,回顾和综述了福建省近20a杂交水稻育种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配制这些杂交稻品种所用的亲本进行统计和分析认为:(1)福建省杂交稻品种主要是由本省科技人员培育而成的,占审定数的85.87%。(2)"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应用的不育系比较单一,"十五"、"十一五"期间涉及的不育系数量比较多,Ⅱ-32A、龙特浦A、珍汕97A、冈46A、D62A、SE21S是配组频率较多的不育系。(3)蜀恢527、明恢86、明恢63、福恢673、闽恢3301是配组频率较多的恢复系。(4)福建省杂交水稻育种不足之处是育成品种中优质品种和丰、抗、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相对较少;能抗多种病虫害和适合轻简栽培的杂交稻品种缺乏。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福建省杂交稻未来育种思路与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