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441条记录
中国水仙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以中国水仙不同花期抑制差减杂交文库(SSH)获得的cDNA片段为基础,采用RACE及RT-PCR技术,分离克隆到1个肌动蛋白基因NtACT1。此基因包含有1个1 134bp完整阅读框架(ORF),编码37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1.66kD,理论等电点为5.31。聚类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拟南芥的actin4和actin12聚为一类,与桔梗(AEF5850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杧果(AEO45960)和陆地棉(AAC31886),与登陆的中国水仙actin基因(登录号:AEM89276)亲缘关系较远。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NtACT1在盛花期中国水仙各个器官均有表达,而且表达量基本一致,因此,推断其为组成型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

关键词: 中国水仙 肌动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稻抗性基因的发掘、定位与利用研究进展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摘要: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祖先,几万年前古人类就开始将野生稻逐步驯化成现代栽培稻。但在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过程中,约有1/3的等位基因和1/2的基因型丢失了,其中包括抗病、虫、杂草、抗逆境基因和高产优质等大量特异基因。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野生稻抗病性(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抗虫性(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抗逆境(耐冷性、耐旱性、耐低磷)以及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上利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野生稻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以泉花327为母本、ICGV94449A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了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5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花生 福花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仙草品系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2

摘要:目的为仙草资源的分子标记和仙草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克隆测序法,测定仙草3个品系的核糖体DNA-ITS序列。结果 3个仙草品系的ITS序列存在2个碱基差异,分别在ITS1区段的第355位和在ITS2区段的第578位。结论 3个仙草品系间既有差异又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序列结果已登录到NC-BI。

关键词: 仙草 品系 rDNA-ITS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鱼类病原学中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科技 2012

摘要:斑马鱼模型在人类病害的研究上有广泛的应用,其遗传背景较清晰、分子生物学信息资源丰富。该文介绍有关斑马鱼遗传背景的信息资源,以及斑马鱼与水产病害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斑马鱼 模式动物 鱼类 病原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鸭病最新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中国禽业导刊 2012

摘要:与其它畜禽产业一样,疫病问题是制约鸭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影响鸭业健康稳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是一把悬在所有从业者安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关键词: 防控对策 流行特点 鸭病 良性发展 产业 畜禽 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均一化差减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探索半番鸭羽色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半番鸭白羽皮肤和黑羽皮肤分别作为试验组(tester)和驱动组(driver),利用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nuclease,DSN)介导的均一化消减杂交方法,构建半番鸭羽色相关基因消减cDNA文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文库质量进行验证。【结果】①从文库中随机选取14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最终共获得64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1 031 bp;经BLAST比对发现,21条具有同源序列,且同源性平均为92.8%;43条未找到匹配序列,推测可能为羽色相关新基因;②Geneontology功能分析表明,已知基因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物质转运、细胞凋亡、细胞与机体防御、转录与表达调控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并且与色素形成和转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后,所建文库质量良好,能够有效地富集白羽皮肤特异表达基因。

关键词: 半番鸭 羽色基因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 消减杂交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茉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酯(1.5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法 丹桂 乌龙茶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特点分析与启示

台湾农业探索 2012

摘要:简要介绍了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专项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政策;总结归纳出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所具有的概念明确清晰、专项法规相对完善规范、外部环境支持有力等三个主要特点,最后根据其特点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发展经验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关键词: 台湾 休闲农业 法律法规 特点 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建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紧张,粮食自给率低,开展福建冷浸田改良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当前冷浸田改造利用应树立大粮食、大农业、大生态的观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现代农业工程措施与农技措施,有效挖掘冷浸田生产潜力。应统筹协调排水挖潜与蓄水防旱矛盾,提高丘陵山垅冷浸田水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冷浸田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

关键词: 冷浸田 综合利用 工程技术 农艺措施 生态农业 水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