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马齿再生体系的优化及GUS基因的转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海马齿无菌实生小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同激素浓度和组合以及不同pH值等培养条件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适于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6-BA0.5mg/L+蔗糖3%,诱导率达100%;适于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NAA3.0mg/L+6-BA0.5mg/L,分化率达到77.4%;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4.5,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5.0。以小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GUS基因的转化,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共培养2d后的外植体中有蓝色斑点产生,在转化2个月后的外植体上形成的愈伤组织也存在点状的蓝色斑点,说明GUS基因已转入海马齿外植体中。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推荐浓度:416.7mg·L-1)、2N、4N3个施药浓度,以植株喷药和土壤喷药两种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9.0d;植株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6~51.0d、11.2~31.0d。土壤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各组织中残留量低于植株喷药后的残留量。不同喷药方式多菌灵在香草兰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多菌灵在茎、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果荚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喷药时,多菌灵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叶中残留量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不管哪种喷药方式果荚中残留量均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说明香草兰果荚对多菌灵有短期的吸收积累效应。喷施1推荐浓度多菌灵于香草兰植株后,果荚中残留量预计到第50d能降解到0.5mg·kg-1;到第63天能降解到0.1mg·kg-1。


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台农1号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能够延缓芒果后熟进程,延长芒果贮藏时间,效果优于单一的壳聚糖涂膜;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炭疽病和蒂腐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水杨酸浓度为0.5~2.0 mmol/L的条件下,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中以2.0 mmol/L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效果最好,其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42.15%和87.19%,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比炭疽病更明显。


头花马先蒿和管花马先蒿的化学成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9 CSCD
摘要:从头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松脂素(1)、金合欢素(2)、木犀草素(3)、7-去氧栀子新苷(4)、yuheinoside(5)、euphroside(6)、mussaenosidic acid(7)、莫桑苷(8)、桃叶珊瑚苷(9)、角胡麻苷(10)、异角胡麻苷(11)、贞桐苷A(12)和开德苷元(13)。从管花马先蒿全草中发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dehydrovomifoliol(14)、催吐萝芙木醇(15)、ω-hydroxypropioguaiacone(16)和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种中发现。


3个菠萝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巴厘"、"卡因"和"台农11号"3种菠萝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菠萝成熟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巴厘"、"卡因"和"台农11号"3种果实中分别检测出46、40和29种香气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9.04%、84.11%、92.43%。主要成分为酯类、烃类、苯类、萘类化合物。酯类物质在"巴厘""卡因""台农11号"测试品种中含量最高,分别达90.87%、59.92%和82.54%;烃类次之,苯类和萘类物质含量较小。3种果实有11种相同的香气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为:"巴厘"16种,"卡因"16种,"台农11号"7种。3种菠萝果实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之间存在差异,"巴厘"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癸酸乙酯、己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卡因"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台农11号"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


碱胁迫下粳稻幼苗前期耐碱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高产106/长白9号"F2:3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0.15%Na2CO3溶液的碱性胁迫下,进行了水稻耐碱性鉴定,并以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幼苗前期的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具有1~2个峰的连续分布,认为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胁迫下幼苗前期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26个,分布于第1、5、6、7、8、9和11染色体上。其中,碱胁迫下与根数相关的QTL4个,qRN6-1和qRN1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分别为29.91%和13.42%;与根数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5个,qRRN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为23.86%;与根长相关的QTL6个,qRRL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为21.06%;与根长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2个,但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与苗高相关的QTL5个,qSH1和qSH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分别为15.81%和16.53%;与苗高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4个,qRSH5和qRSH6-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9.89%和34.63%。而这些解释率较大的QTL所处的标记区间距离,除qRN6-1相对较小(19.0cM)外,其余QTL的标记区间距离均大于26.3cM,需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在所检测到的QTL中,1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碱亲本长白9号,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敏碱亲本高产106;基因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超显性或部分显性。
无公害食品中铅GFAAS仪器测定条件图谱扫描优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扫描不同测定条件下铅石墨炉原子吸收信号的图谱,通过分析图谱的变化参数,直观地优化测定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扫描图谱可快速优化铅石墨炉原子吸收的测定条件(灯电流、狭缝、干燥温度/时间、灰化温度/时间、原子化温度/时间等),大大减少分析干扰,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分别对几种水果蔬菜样品的测试,加标回收率均在(100±3)%内。测试国家标准物质,其结果落在标准值范围。
关键词: 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 扫描图谱


巴西橡胶成龄无性系茎段的试管微繁技术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巴西橡胶成龄无性系茎段组织培养在生产中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但一直是橡胶树组织培养的难点,至今国内外鲜有成功的报道。本研究以在中国热带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巴西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7-33-97不同生长时期成龄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无性系试管微繁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茎段在自然条件中受污染程度不同,茎段真菌污染率为稳定期>淡绿期>古铜期,细菌污染率为淡绿期>稳定期>古铜期。不同生长时期的成龄树茎段需要通过不同的灭菌方法才能显著提高外植体的利用率,外植体灭菌方法显著影响橡胶成龄树茎段的组织培养效率;与稳定期相比,古铜期和淡绿期茎段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萌芽快、萌芽多,是较优的外植体材料;古铜期和淡绿期茎段在激素配比为4.0~5.0mg/L 6-BA+0.5mg/LGA3的条件下能很好的诱导抽出丛生芽;丛生芽在激素配比为2.0mg/L 6-BA+0.5mg/L NAA,1.0mg/L 6-BA+1.0mg/LKT+0.5mg/L NAA或0.5mg/L 6-BA+1.5mg/LKT+0.5mg/L NAA的条件下能很好的诱导丛生芽抽出健壮的芽条;丛生芽抽出的健壮芽条在激素配比为0.5mg/LIBA+0.5mg/LIAA的条件下能较好的抽根成苗。外植体生长时期、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都是影响巴西橡胶成龄无性系茎段的试管微繁的重要因素。


中国野生芒果种质资源及其AFLP分子标记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从生物学特性和AFLP标记两个方面对中国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资源进行了初步描述和研究。结果表明:那坡县野生芒果在形态学上与普通芒果较为相似;AFLP标记显示,包括部分栽培品种、林生芒果、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泰国芒果等在内的92份芒果种质在相似系数0.63的水平上可分为14组,广西百色那坡县野生芒果虽然与林生芒果、泰国野生芒果等芒果属其它种较为接近,但仍处于栽培芒果的中间,不能与栽培芒果分开。这些证据表明分布在广西百色那坡县平孟镇的野生芒果属于普通芒果,可能是栽培芒果的野生种而不是芒果属的其它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