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猫冠状病毒和猫细小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动物检疫 》 2024
摘要:为建立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和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选取FCoV 3’UTR和FPV VP2基因保守区域,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并进行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以及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探讨所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FCoV和FPV,与猫疱疹病毒、猫杯状病毒、猫轮状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波氏杆菌、犬腺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等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对FCoV和FPV检测限均为1 copies/μL;FCoV和FPV阳性参考质粒组间和组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3%;对3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临床FCoV和FPV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氢卟吩铁调控辣椒对高温胁迫的耐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高温胁迫下二氢卟吩铁(Iron chlorine e6,ICE6)缓解辣椒幼苗高温伤害效应及对耐高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艳椒465为供试品种,探究高温胁迫下,二氢卟吩铁对辣椒幼苗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和耐高温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与清水对照比,喷施0.2μg/ml二氢卟吩铁可提高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二氢卟吩铁能提高CaWRKY19、CaWRKY55和CaWRKY40耐高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由此可见,用0.2μg/ml二氢卟吩铁处理可显著提高辣椒耐高温胁迫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根区温度和肥料浓度耦合的草莓生长调控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草莓根区加热的最适温度及施肥浓度,该研究设置3个根区温度水平(不加温(8℃)、16、22℃)和3个肥料浓度水平(0.5、1.5、2.5 g/L),共计9个处理。分析了根区温度和肥料浓度协同作用对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CRITIC客观赋权法,运用优劣解距离法对各处理进行基于草莓产量、品质、肥料偏生产力、水分利用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采用根区加温对设施草莓生长有促进作用。在采摘第3茬果实时,加温到16℃和22℃的处理下可以采摘的草莓植株数量相较于不加温处理明显增加。2)肥料浓度对草莓生长综合评分的影响大于根区温度。高肥料浓度(2.5 g/L)会降低草莓产量,中肥料浓度(1.5 g/L)不仅能增加单果质量,还能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3)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建立了设施草莓生长综合评价体系,得出评分最高的处理为T5处理(16℃,1.5 g/L)。通过寻找最优区间,结果发现根区温度在13.10~18.47℃,肥料浓度在1.43~1.87g/L时,设施草莓生长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草莓冬季及早春的温度和肥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控制大麦耐盐相关性状的重要位点及候选基因,以国内外不同遗传背景的164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在大麦萌发期,用200 mmol·L-1NaCl处理种子,测定大麦相对发芽率、生根数、根长、芽长、鲜重5个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发现,200 mmol·L-1NaCl处理显著影响了大麦的生长,5个被测指标的变异系数为20.29%~63.00%。除相对发芽率外,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0.68。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148个SNP位点与大麦耐盐性显著关联;筛选出5个可靠SNP位点,分别分布在1号、 2号、3号、6号、7号染色体上。通过比较大麦基因组,挖掘出26个可能与大麦耐盐性状密切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HORVU7Hr1G097370和HORVU7Hr1G097390编码碱性亮氨酸拉链域转录因子家族蛋白、HORVU7Hr1G096920编码高亲和K+转运体、多个基因家族编码过氧化物酶超家族蛋白等。这些候选基因可为大麦耐盐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赏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37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为选育优质多用途紫心甘薯新品种,2013年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绵紫9号为母本混合授粉,育成紫心新品种苏薯37,可作蒸煮、加工和观赏用。该品种株型匍匐,中长蔓型,叶形缺刻,顶叶黄绿色,叶色褐色,叶脉紫色,茎蔓褐色,地上部观赏性佳。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熟食干面粉糯,食味品质和商品性好,薯块平均烘干率为32.24%。中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感根腐病,高感薯瘟病和蔓割病。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3)320038,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江苏省春、夏季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差异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特征,对6 个产地秋月梨果实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测定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河南宁陵县秋月梨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部分产地秋月梨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黄酮与总酚存在显著差异(P<0.05).6 个产地秋月梨梨皮和梨肉中共鉴定出76 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23 种、醛类20 种、醇类11种、酮类4种、烯烃类1种、酸类3种、其他类14种,梨皮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比梨肉中多24种.河北魏县检出特有挥发性香气成分乙酸异丁酯、丁酸甲酯和异戊醛.通过指纹图谱和相似度分析较好实现了不同产地秋月梨区分.该研究提供了不同产地秋月梨品质和挥发性香气信息,GC-IMS技术具有实现秋月梨产地区分和产地溯源的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秋月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香气成分 产地 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外壳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致病作用浅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植物病毒,在瓜类生产中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解该病毒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病毒侵染寄主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和致病作用,本研究以CCYV山东黄瓜分离物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荧光表达载体CP-YFP和异源表达载体pGR-CP.浸润荧光表达载体48 h后的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叶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荧光信号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有分布;浸润异源表达载体的本氏烟植株7 d后上部叶片开始显现花叶症状,13 d后顶部新叶出现严重皱缩和坏死斑点.以上结果表明CCYV CP蛋白参与了病毒对寄主的侵染过程,可能是症状形成的致病相关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 外壳蛋白 亚细胞定位 致病性 异源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的初步分析
《中国家禽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新城疫病毒不耐热毒株La Sota热损伤靶点,以期为新型耐热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检测加热前后La Sota株的吸附及内化功能,考察纤突蛋白HN和F活性变化情况,以及核衣壳完整性,综合分析新城疫病毒热损伤靶点。结果显示:37℃加热24 h后F蛋白活性首先受损,表现为内化功能显著下降(0.01<P<0.05),56℃加热15 min后HN和F蛋白活性几乎丧失,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均极显著下降(P<0.01);高温加热后,病毒核衣壳完整性显著降低,病毒粒子破损且失去纤突结构,表现为吸附及内化功能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表明,La Sota株热损伤靶点与加热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中温下(≤56℃)病毒热损伤靶点主要在HN和F蛋白,高温下(≥80℃)病毒热损伤靶点为纤突蛋白和核衣壳;纤突蛋白的热敏感性高于核衣壳,且F蛋白受损早于HN蛋白。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La Sota株 热损伤靶点 吸附 内化 纤突蛋白 核衣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