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套袋对梨果实Ca、Mg、K营养的影响

科技导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套袋对梨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采用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对黄冠梨、早魁和西子绿3个梨品种的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套袋不显著影响果实单果重。除2006年套袋显著降低黄冠梨果皮Ca含量、Ca/K和Ca/Mg比值,2006、2007年套袋降低西子绿果皮Mg含量以外,其余套袋处理对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套袋影响梨果实对Ca、Mg的吸收,并且套袋对梨果皮Ca、Mg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果肉的影响;主要降低黄冠梨果皮的Ca含量、Ca/K和Ca/Mg比值,但对果实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套袋 品质 矿质营养 褐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夏播大豆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研究了夏播大豆田常规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大豆田在翻耕、翻耕后覆盖小麦秸秆、免耕留茬和免耕后覆盖小麦秸秆的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的条件下,各处理田间杂草的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大豆播种后7周,各处理的杂草出苗总数分别为260.80株/m2、133.87株/m2、319.56株/m2和41.78株/m2。秸秆覆盖是影响杂草发生量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播种后8周,杂草生物量分别为1567.33 g/m2、397.93 g/m2、1842.17 g/m2和369.00g/m2。夏播大豆田杂草集中在播后3周内出苗,杂草出苗数占出苗总数的95%左右,因此对田间杂草的化学防治应该在大豆播种后第3周进行。

关键词: 大豆 保护性耕作 杂草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节水与粮食安全关系的思考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简要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成就和历史沿革及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变化等特点。研究表明小麦用水量下降和产量提高呈协同发展变化模式。因此,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运用,在水分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可使小麦增产,实现节水和粮食安全双赢。

关键词: 小麦 节水 粮食安全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腐烂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河北果树 2009

摘要:1发病规律苹果树腐烂病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器在老病疤上或病树死组织上越冬。第1次发病高峰期在3~4月树液开始流动时,潜伏在病疤中的菌丝开始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志不同部位远志酸含量的比较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为明确远志不同部位远志酸的含量,对远志的茎叶、远志棍、远志筒、远志肉、木心以及芦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远志酸含量顺序为远志肉>远志筒>远志棍>芦头>茎叶>木心。因此可以确定远志酸主要存在远志的韧皮部中。

关键词: 远志 远志酸 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续一)

现代农村科技 2009

摘要:2.5精细整地。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养分,一季还田的养分大约相当于尿素10kg,过磷酸钙7.5kg,氯化钾7.5kg。长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效果十分明显。但要格外注意确保秸秆还田作业的质量,做到秸秆细碎(最好在3cm以下)、分布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棚室茄子专用新品种‘茄杂12号’

园艺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杂12号’是由自交系‘93-6F2-1-3-1-1-1’与‘圆杂-1-1-2-M’配制而成的棚室茄子专用品种。该品种早熟、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着色好。株形较小,门茄节位6节,果实扁圆形,果色黑亮,果肉浅绿,单果质量700~750g,商品性好。产量一般为80~96t·hm-2。

关键词: 茄子 一代杂种 棚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与施用磷肥关系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在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及合理使用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及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出磷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水稻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结果]适当施用磷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谷品质,加速水稻植株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过量施用磷肥将会消耗作物内贮存的糖分和能量,诱发土壤缺锌,造成水稻缺硅症和缺钼症。过量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会对植物细胞膜系统造成伤害,使其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发生紊乱,导致供给植物生长的物质和能量减少,进而抑制植物生长。[结论]该研究为防治施用磷肥导致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 水稻 重金属 污染 磷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杂交后代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4个杂交组合417株实生苗的分析,研究了3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坚果单粒重、刺苞大小和出实率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单粒重和刺苞大小表现同样的遗传趋势,遗传中非加性效应占有很大比重,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解体,单粒重量和刺苞大小有变小的倾向。出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杂交后代由于非加性效应累加,出实率有提高的倾向。

关键词: 板栗 人工杂交 性状遗传 组合传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及运行体系建设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河北省土地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垦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对农业育种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虽然河北省在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引进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对国际社会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在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及运行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河北省 作物 种质资源 共享平台 运行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