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切块类型播种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切块类型播种对马铃薯产量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粤引85-38为材料,进行不同切块类型单因素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切块类型播种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顶部芽播种平均产量最高,其次是底部芽,再次是混合芽;此外,不同切块类型对马铃薯的生育期、株高、单株平均结薯数、商品薯率及薯块的品质有一定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型平菇品比筛选试验
《中国食用菌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14个平菇菌株在菌丝形态特征、子实体形成物候期、商品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高温季节栽培的优良品种:P139(白色)、殷育20(灰褐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原核表达蛋白的抗血清制备及其检测应用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受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 spot virus,PRSV)侵染的番木瓜(Carica papaya)叶片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其外壳蛋白基因cp,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上,酶切鉴定及克隆测序确定开放阅读框的正确性,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通过摸索转化的表达宿主菌种类、IPTG浓度及诱导时间,获得高效表达PRSVcp的条件。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CP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6.8kD。以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注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高效价抗体,间接ELISA测定效价为1︰1638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可与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ID-ELISA检测田间样品证实了制备的抗血清与PRSV侵染病叶发生了良好的特异性反应。本试验为PRSV的快速检测以及PRSV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番木瓜 番木瓜环斑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cp)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不同产地香蕉园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和粤西地区典型蕉园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砖红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附率分别为69.2%、24.3%、52.9%和26.7%,粤西地区蕉园土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平均吸附率则分别为43.9%、17.0%、39.8%和22.5%,整体上广东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均很低。可见,蕉园土壤对磷、硼的吸附能力较强,对钾和锌的吸附较弱。但不同产区蕉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不同,雷州半岛蕉园砖红壤对磷、钾、硼和锌的吸附能力要强于粤西蕉园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筛选副猪嗜血杆菌4型菌株可能毒力基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2
摘要:为了寻找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毒力基因,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以HPS有毒力菌株SW124(血清4型)和无毒力菌株H465(血清11型)为研究对象,构建差减杂交文库,利用Southern Blot分析和PCR鉴定进行差异基因片段的筛选。从构建的文库中共筛选得到7个特异性差异基因片段,经同源性分析,其中5个片段分别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束顶病毒Haikou 2分离物DNA2编码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是危害香蕉的主要病毒之一,严重威胁着香蕉的生产。BBTV基因组至少由6个环状ssDNA组分组成,其中DNA2组分变异最大,是否编码蛋白及其功能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了BBTV Haikou2 DNA2 ORF,将其构建到pET32a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和抗血清制备。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NA2ORF在表达菌Transetta(DE3)中表达一个约21 ku的特异融合蛋白,通过超声波破碎仪破碎细胞和诱导条件优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最佳表达条件为30℃、1.0 mmol/L IPTG诱导3 h。融合蛋白经过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抗血清具有特异性;酶联法(ID-ELISA)测定表明,抗血清效价达到25 000,能够检测出香蕉汁液中加入的0.954μg/mL浓度的表达纯化蛋白。
关键词: 香蕉束顶病毒Haikou2分离物 BBTVDNA2 原核表达 抗血清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持水量对生菜生长和镉浓度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水分含量处理的盆栽试验和培养试验,探索土壤持水量对生菜生物量与Cd浓度,土壤pH和土壤Cd有效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持水量显著影响生菜的生物量,75%田间持水量(waterholding capacity,WHC)处理生菜地上部鲜重最高,生菜鲜重与土壤持水量呈倒V型关系。土壤持水量也显著影响生菜地上部及根中Cd浓度,两者均与土壤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持水量从45%WHC增加到65%WHC,地上部Cd浓度降低41%,生菜Cd含量从超过无公害标准到低于标准。盆栽试验中,乙酸铵-Cd浓度与水分处理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生菜地上部Cd浓度与土壤的乙酸铵-Cd态也没有显著相关性。水分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但培养试验中土壤乙酸铵-Cd与水分处理水平显著负相关。初步推测土壤水分影响生菜地上部Cd浓度,不是通过影响土壤pH和Cd有效态来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水分来控制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的设施菜地上叶菜可食部分的Cd浓度,这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绿色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优化及残留、降解研究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了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对甲氧嘧啶(SMT)、磺胺甲噁唑(SMZ)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 PLC)检测方法,分析了广州市养殖场周边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特征,并进行了2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土壤降解试验。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抗生素分别在0.10~10μg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确定了最佳提取液为甲醇:含EDTA的Mcllvain缓冲液=1∶1(V/V),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限与回收率分别为2.9~4.7μg kg-1、83.6%~90.1%。广州市18个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以SM2为主,含量为1.75μgkg-1,其它3种均未被检出。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的含量总体呈随培养时间而不断下降的趋势,SMZ的降解速率大于SM2。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土壤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残留特征 降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