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茶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广东地方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主要呈香特征,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准确地鉴定了红茶样品中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鉴定了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烯类、烷烃类等,其中醇类是最主要的物质,其次是酯类和醛类。所体现的花香、甜香、果香是广东红茶的香气特征。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橙花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壬醛是五种最主要的呈香物质,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香气的37.55%、11.90%、8.89%、5.4%和5.21%。英德系列红茶中醇类物质最多;白毛系列红茶中醛类、酮类物质最多;烯类物质以单丛和福建系列红茶含量较高。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和香蕉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生物有机肥在香蕉生产中的作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生物有机肥为基肥和追肥2种施用方式,分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调查香蕉茎叶生长、香蕉产量及果实性状等,为生物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蕉园土壤容重降低0.83%~10.0%,土壤孔隙度提高2.42%~10.06%,田间持水量增加10.03%~23.7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4.28%~15.04%,N、P、K含量分别增加5.26%~22.22%、0.04%~6.01%、2.96%~13.9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比对照提高0.05%~8.98%和4.87%~145.27%;香蕉叶片N、P、K养分含量分别提高0.94%~1.41%、5.88%~27.94%、0.65%~4.88%,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6.62%~8.61%;且对香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香蕉假茎高度增加了2.12%~22.74%,假茎围和绿叶数也有所增加;香蕉产量提高了7.9%~12.7%,并有效改善了香蕉果品品质。施用生物有机肥是改善蕉园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源于粤晶丝苗2号穗瘟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广东龙川严重感染稻瘟病的常规稻品种粤晶丝苗2号穗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获得来源于不同穗瘟标样的5个分离物,并利用7个中国稻瘟病菌小种鉴别品种和11个单基因系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个单孢分离菌株均属于ZB13小种,可侵染含Pi50等不同抗性基因的6个单基因系。选取YJ1、YJ2、YJ5等3个菌株对广东省部分品种(组合)进行致病性测定,在测定的55个品种(组合)中,分离菌株均可侵染广东骨干抗源品种28占所含的3个抗病基因Pi50、Pita2、Pish,同时可侵染广东省部分主栽品种,如粤晶丝苗2号、黄华占、美香占、玉香油占、黄广油占、丰华占、丰丝占等37个品种(组合),但天优998、巴太香占、胜巴丝苗等18个品种(组合)对测试病菌表现抗性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蚕学会茧丝与综合利用学组活动纪要
《广东蚕业 》 2012
摘要:2012年10月26日-27日,广东省蚕学会茧丝与综合利用学组组织会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丝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一行12人赴顺德与深圳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次活动第一站考察了位于顺德伦教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该基地投资1.5亿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褐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在广东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年5月和8月,在广东省高要市和增城市黄瓜主产区发现黄瓜褐斑病,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广东黄瓜褐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本文是多主棒孢霉在广东引起黄瓜褐斑病的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RNAi技术在动物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 2012
摘要:病毒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是极大的威胁,抗病毒疫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病,但目前几乎还不能对变异的传染病进行抗病毒治疗。尽管RNA干扰研究到目前才短短十几年,其作用机理已基本清楚。RNAi能够非常有效的抑制病毒体内复制,其介导的抗病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相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抗疯牛病转基因羊和牛,抗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猪以及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转基因家蚕已经成功获得。尽管如此,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细胞水平及小鼠模型方面,获得的转基因动物种类和数量有限,但为培育动物抗病毒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和成熟,RNA干扰技术将成为动物抗病毒育种中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的稻瘟病抗性评价及抗性遗传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考察水稻苗期叶瘟抗谱和成株期穗颈瘟抗性可以全面地评价水稻种质的稻瘟病抗性.本研究采用来自广东不同稻作区的36个稻瘟病菌株,对经过抗性初筛的3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系进行苗期叶瘟抗谱测定;同时种植于代表性自然诱发病圃——广东省从化市吕田镇,考察其穗颈瘟抗性.结果显示,入选的3个诱变品系具有广谱的苗期叶瘟抗谱、且高抗穗颈瘟,抗性明显优于非诱变原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H4和H11对菌株GD0193和GD866的抗性均由主效单基因控制,H4对菌株GD08T4、H11对菌株GD08T13的抗性均由2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D69对菌株GD0193的抗性遗传模式复杂,D69对菌株GD08T4和GD866的抗性为主效单基因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目前流行的鸭新城疫进行快速诊断,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的鸭新城疫病毒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一株能稳定分泌鸭新城疫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2C1。以PEG纯化后的2C1腹水为捕获抗体,辛酸-硫酸铵纯化的兔抗鸭新城疫病毒多克隆抗体为第二抗体,HRP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建立了检测鸭新城疫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表明,当2C1包被量为4μg/孔,鸭新城疫病毒1∶10稀释,兔抗鸭新城疫病毒多抗作用量为0.1μg/孔,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1∶10 000倍稀释,每次作用时间为1h时,P/N比值最高,且阳性OD值最接近1.0。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不与IBV、ARV、GPV、DPV、DHV尿囊液及H5、H9标准阳性抗原发生反应;可以检测出0.2μg纯化病毒,比传统的HA试验的敏感性至少高64倍;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研究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鸭新城疫病毒的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下茬菠萝生长的调控效应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菠萝茎叶粉碎后直接还田(简称茎叶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以及下茬菠萝植株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还田后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含量等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土壤有效N含量降低。土壤中的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转化酶活性增强,其中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显著提高。菠萝茎叶还田后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多,真菌数量减少。菠萝茎叶还田促进了下茬菠萝植株生长,株高、叶长、叶宽、青叶数、根条数、根长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等指标都高于对照。茎叶还田提高了下茬菠萝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植株根系活力增强。茎叶还田后菠萝果实纵、横径增加,单果重、产量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