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引起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of Swine,MPS)的病原,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对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Mhp特异性蛋白缺少深入研究,使得Mhp在致病机制、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新型疫苗的研究发展上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影响了对MPS的控制。本研究综合Mhp主要粘附因子、膜蛋白及细胞质蛋白等主要抗原蛋白的研究进展,为该病原致病机理研究、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和推动基因工程疫苗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MPS的正确诊断、检测、免疫预防和控制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特异性抗原蛋白 特异性诊断方法 疫苗


大豆花叶病毒诱导的应用于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的大豆cDNA文库构建
《植物病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言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大豆上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通过筛选与病毒互作的寄主蛋白,根据互作蛋白的功能和两者的作用机制可揭示病毒侵染的分子机制。对于病毒编码的膜蛋白或者膜相关特性的蛋白,由于具有膜结合特性,在生物体内的互作多发生在膜上。传统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发生在核内,试剂盒的载体上加了核定位信号


堆肥预处理温度控制促进麦秸厌氧发酵产沼气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释温度在堆肥预处理影响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中的作用,以麦秸为原料,研究堆肥不同升温阶段麦秸的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并以麦秸堆肥的温度数据为基础,以灭菌后的麦秸为原料进行模拟堆肥(不同温度处理),模拟堆肥后的麦秸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结果表明,在堆温升至55℃前,麦秸干物质(TS)损失率为4.06%,当堆温升至55℃后麦秸TS损失率迅速增加,堆肥10 d后麦秸TS损失率达22.45%;堆肥后麦秸厌氧发酵产气速率并无明显提高,TS产气量随堆肥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以堆温升至55℃时麦秸TS产气量最大,为349.92 mL/g,较开始堆肥增加了7.56%,扣除堆肥造成麦秸有机物损失,堆肥预处理对麦秸产气量并无明显促进;当堆温超过55℃以上9 d的麦秸产气量仅为开始堆肥的66.58%。模拟堆肥的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麦秸有机物损失、物质组成均有较大影响,模拟堆肥后麦秸半纤维素大幅降低了28.10%,TS产气量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处理温度为55℃时获得最大TS产气量,为342.36 mL/g,较未处理提高了8.35%;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麦秸TS产气量逐渐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堆肥预处理产生的高温对破坏秸秆物质结构、提高其厌氧生物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当秸秆堆体温度升至55℃时应停止堆肥,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该文可为堆肥预处理在秸秆沼气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


弓形虫重组MIC3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以纯化的重组MIC3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羊抗猪IgG-HRP作为酶标二抗,分别对抗原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以及作用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初步建立了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猪球虫、猪肺炎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副猪嗜血杆菌等阳性血清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应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和商品化试剂盒A(IHA)、B(ELISA)同时检测从南京某猪场采集的猪血清样品166份,符合率分别可达94.58%和95.78%。该方法为我国进行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并为试剂盒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前期工作基础。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MIC3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检测


猪圆环病毒2型Rep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CV-2)Rep蛋白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构建重组表达菌,经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采用His标签单抗和PCV-2阳性猪血清进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rRep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抗原最适包被质量浓度为1mg/L(0.1μg/孔),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1h,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3 000。用该方法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分别为<5%和<10%,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应用rRep-ELISA对113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与rCap-ELISA结果比较,rRep-ELISA检测阳性率为50.44%(57/113),略低于后者的54.87%(62/113),2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88.5%(100/11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PCV-2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新型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江苏省财政农业投入的资源配置与机制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江苏省财政农业投入的状况、目标和效率,提出了江苏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情况下,应加大对农业科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民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江苏财政农业投入的长效性、市场衔接、激励引导、绩效管理和监督调控的机制设计。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氮磷养分循环利用技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取代点源成为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其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途径排放的氮和磷,有效减少氮和磷的排放或循环利用这部分养分,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实现氮磷养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重点阐述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及工程处理尾水中的氮磷养分利用方式、应用效果及环境效应。畜禽粪便固体部分经高温好氧堆肥后可直接还田,养殖肥水和沼液可替代25%~75%的化肥。农作物秸秆可直接还田或经堆肥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后还田。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及富营养化河水中的氮磷养分可利用稻田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和回用。在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氮磷等养分资源时,要考虑废弃物自身及农田的特征,并与农作物的水肥管理技术相结合,兼顾环境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