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6号’生长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施氮量,研究了膜下滴灌时不同施氮量对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苗期以外的生育期内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叶绿素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氮施氮量超过300 kg·hm~(-2)后,叶绿素(SPAD)值虽有小幅度增加但变化差异不显著;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和茎干物质累积量逐渐增加,根和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分别为225、300 kg·hm~(-2)时,根和块茎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宁薯16号’LAI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曲线变化,在各个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LAI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试验认为最有利于‘宁薯16号’生长发育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 施氮量 宁薯16号 生长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且有许多优良性状基因,但这些优良性状基因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开展遗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畜禽经济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目前,虽然传统系谱选择方法在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准确率低、育种周期长等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先进的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分型技术大大促进了畜禽育种方法的革新。从低通量、耗时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标记(RFLP)到如今高通量、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基因检测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育种的新技术手段和新热点。主要介绍了高、低密度SNP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的研究及应用,并简述了其技术优势、存在问题及挑战、应用展望,旨在表明基因芯片技术必将会成为畜禽分子育种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畜禽种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期为基因芯片技术在畜禽育种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推进中国畜禽育种遗传进展,提升中国畜禽种业的科技竞争力。

关键词: 芯片技术 SNP 高通量测序 动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不同产区、不同品种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饲料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宁夏银川、吴忠种植的苜蓿草捆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质量分级评定的研究。试验通过对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钙、磷8种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计算相对饲喂价值。以粗蛋白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对苜蓿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苜蓿营养指标含量差异明显。

关键词: 苜蓿 营养成分 质量分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iTRAQ技术分析滩羊二毛期不同花穗型裘皮差异蛋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二毛期时滩羊串子花型裘皮与其它类型裘皮中蛋白质的差异,本试验采用iTRAQ技术及LC-MS/MS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对串子花型、软大花型、绿豆丝型及其它不规则型花穗裘皮蛋白质进行鉴定和筛选,并运用Proteome Discoverer l.4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出具有显著表达差异的蛋白,同时应用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显示4类花穗型裘皮共检测出2 886个蛋白,其中有135个、142个、113个差异蛋白分别存在于软大花型与串子花型、绿豆丝型与串子花型、其它不规则型与串子花型3个对比组中。对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进行分析,发现膜联蛋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与软大花型毛股形成相关,KAP3和KAP6可能与滩羊串子花型毛股结构相关。研究发现滩羊不同二毛裘皮蛋白水平上的差异,可为选育优良的滩羊串子花型二毛裘皮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滩羊 iTRAQ 裘皮 差异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自交不亲和基因S-RNase密码子偏性分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掌握枸杞S-RNase密码子及其使用偏好性,利用EMBOSS和Codon W软件分析了枸杞S-RNase基因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并将其与酵母、大肠杆菌和柑橘等10种植物S-RNase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枸杞S-RNase密码子偏好以A/T结尾;RSCU值显示该基因高频率使用的密码子有9个,相较其他物种同源基因存在明显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此外,较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结果,基于S-RNase基因编码序列的聚类结果更能准确地反应物种之间的亲疏关系。比对其他物种该基因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发现,同科物种差异较小,不同科物种差异较大;同时对比使用频率发现,枸杞S-RNase基因更适合导入酵母菌进行异源表达,但需要对其进行适当优化改造。

关键词: 枸杞 密码子 偏好性 S-RNase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测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外来入侵生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危害黄瓜、辣椒、茄子等多种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方法]在15、18、22、26、30℃恒温下,分别测定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成虫寿命等,测算了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组建了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在15~30℃温度范围内,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其它温度;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蛹、成虫产卵前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5±2.23、5.48±0.89、3.79±2.58、3.08±1.53、8.08±0.81和5.78±0.73℃,有效积温分别为48.88±7.64、41.95±2.14、54.49±7.40、67.52±5.23、33.34±2.07和254.16±10.74日度;18℃成虫寿命最长,22℃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最高;每雌产卵量及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均呈抛物线状变化。[结论]组建了西花蓟马15~30℃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了不同温度下西花蓟马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确定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了解该虫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做好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繁殖力 成虫寿命 种群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沙林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植被恢复促进沙漠化逆转对土壤质地的影响,以流动沙地(CK)、黑沙蒿林地(AF)、杨树林地(PF)及沙柳林地(SF)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固沙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AF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分形维数表现为AF>PF>CK>SF,各固沙林地间分形维数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黏粉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土壤物理稳定性越好;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砂粒体积百分比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每增加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2.80、0.13 g·kg-1和0.10 g·kg-1.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征人工林固沙后沙丘土壤质地变化和沙丘土壤环境演变的敏感性综合指标.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固沙林地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草田地下滴灌适宜冬灌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冬灌量对苜蓿越冬和返青期土壤水热状况、返青期苜蓿生长及第一茬饲草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冬灌量水分梯度(T1为600 m3·hm-2、T2为900 m3·hm-2、T3为1200 m3·hm-2,以1500 m3·hm-2为CK),开展地下滴灌不同冬灌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苜蓿草田不同冬灌量对土壤水热状况影响差异明显,各处理冻融期历时为CK=T3T3=T2>T1,相差在1~4 d之间,以CK的3月5日结束期为最早.在苜蓿越冬期内,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随冬灌量的增加而增加,T1耗水量为53.70 m3·hm-2,T2为102.95 m3·hm-2,T3为301.5/hm2,CK为469.16 m3·hm-2,且以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高;6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变化表现不一致,T1和T2贮水量增加且增幅随冬灌量增加而下降,T3和CK贮水量下降,且随冬灌量增加降幅增大.在苜蓿返青期始末,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均呈消耗状态,以冬灌量900 m3·hm-2的T2土壤贮水消耗量为最高值,达212.87 m3·hm-2.越冬率、第一茬草产量均与冬灌量呈正相关关系,一级分枝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苜蓿越冬率、一级分枝数、第一茬草产量、越冬期和返青期耗水量为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各处理隶属函数平均值大小为:T2>T3>T1>CK,认为宁夏灌区苜蓿草田地下滴灌最优冬灌灌水量为T2处理(900 m3·hm-2),有利于提高冬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改善苜蓿越冬、返青状况.

关键词: 苜蓿 地下滴灌 冬灌量 土壤贮水量 土壤耗水量 冻融交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质淋洗与改良剂施用对银北灌区碱化盐土水盐运移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开展了不同水质淋洗下磷石膏及其与酸性材料组合施用后对宁夏碱化盐土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水、低矿化度农田退水和高矿化度农田退水作为淋洗水源,腐植酸、糠醛渣和硫酸铝作为酸性材料.结果表明:(1)不同水质淋洗下,垂直湿润锋推进深度、累积入渗水量与入渗时间的平方根均呈线性关系,黄河水淋洗下,改良剂组合措施表现最优,而在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单施磷石膏措施最优.(2)黄河水和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施用改良剂降低了0—5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黄河水淋洗下"磷石膏+硫酸铝"处理最低;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为"磷石膏+腐植酸"和"磷石膏+硫酸铝"处理表现较优;(3)随着淋洗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pH降低深度增加,施用改良剂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土壤pH,黄河水淋洗下,"磷石膏+硫酸铝"处理表现最优;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表现为"磷石膏+糠醛渣+硫酸铝"处理最低;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表现为"磷石膏+糠醛渣"处理最低.(4)黄河水淋洗下,施用改良剂提高了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不同水质淋洗下,施用改良剂提高了0—70 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而各改良剂之间土壤含水率相差不大.综上所述,针对宁夏碱化盐土的改良,建议黄河水和高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采用"磷石膏+硫酸铝"组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低矿化度农田退水淋洗下,采用"磷石膏+糠醛渣+硫酸铝"组合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关键词: 银北灌区 碱化盐土 不同水质水淋洗 改良剂 水盐运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川市大气沉降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银川市大气降尘中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文章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每季度对银川市大气降尘进行采集,计算降尘沉降通量,利用ICP-MS、AAS测定了降尘中48种元素含量并分析其来源.结果 表明:银川市沉降通量在0.85~16.3 g/(m2·30 d)之间,冬季达到最低,银川市西北方向监测点的沉降通量高于其他监测点.降尘中元素含量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大部分元素含量在夏季达到最低值.富集因子结果表明As、Bi、Hg、Sb、Sn、W、Pb、Cu、Zn及春、秋、冬季的Mo元素存在轻微富集,Cd及夏季的Mo元素存在中度富集,其他元素不存在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降尘中元素可以分为5类污染源:第1类为自然源,第2类为交通源,第3类为工业源,第4类为扬尘源,第5类为燃煤及垃圾焚烧源.

关键词: 银川市 沉降通量 元素 源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