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介导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调节密切相关,MLCK介导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所引起的细胞骨架收缩是引起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破坏的必要因素,多种信号分子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激活MLCK,从而引起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紊乱。本文分别从MLCK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MLCK在不同信号通路中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探索防治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损伤的新型技术措施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 肠黏膜上皮 通透性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向日葵GDSL脂酶/脂肪酶基因的序列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油用向日葵中的GDSL脂肪酶基因,本研究以油用向日葵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s为对象,筛选GDSL脂酶/脂肪酶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序列结构等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中筛选到7个GDSL脂酶/脂肪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稳定存在的亲水性蛋白,由255~39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介于28.75~42.61ku,等电点分布在4.91~8.89;除unigene 60916外,编码的蛋白质都含有较多的跨膜区域和较高的磷酸化程度;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主要的二级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这7个基因聚为三类,保守性较高,其中unigene 58624与AT4G01130.1在同一分支上高度保守,unigene 60916与AT1G74460.1相似度最高,含有多个α螺旋和β折叠,推测与种子的油脂代谢有关。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GDSL脂酶/脂肪酶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日照处理对小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品种白红2号、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在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测定不同短日照处理下小豆植株的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光合和荧光参数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降低株高、茎粗、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并减少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叶片数,同时抑制植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净光合速率(Pn)和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和结荚期,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现苗期和分枝期降低,开花至鼓粒期升高的趋势,但因不同品种而稍有差异.各个生育时期的最大荧光(Fm)、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在不同生育时期呈现升高趋势且短日照时间越长,升高越多,3个品种相比较,唐山红小豆升高幅度较大,白红2号升高幅度较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呈降低趋势且短日照处理时间越长降低越多.短日照不利于小豆的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虽可以提高小豆叶片的光合特性并加速电子传递过程,但对小豆产量均表现为负效应.

关键词: 小豆 短日照 植株生长 叶片生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CO_2加富对温室辣椒结果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CO_2加富对日光温室辣椒盛果期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为日光温室辣椒CO_2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温室辣椒为材料,设定3个不同CO_2加富处理,分别为不施用CO_2(对照),CO_2含量为(600±50)和(1 200±50)μL/L,研究长期CO_2加富对温室辣椒光合生理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对其生理机理进行探究。【结果】长期CO_2加富处理有利于辣椒净光合速率增加,促进作用在加富处理40d后会逐渐降低,出现了光合适应现象,但加富CO_2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加富CO_2(1 200±50)μL/L的处理在整个试验期对辣椒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长期CO_2加富降低了辣椒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促进了辣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升高;增加了辣椒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加富CO_2(1 200±50)μL/L的处理,辣椒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2%和13.0%。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是辣椒产生光合适应现象的主要因素,气孔导度的变化不是引起光合适应现象的主要因素。【结论】日光温室中,在辣椒盛果期进行(1 200±50)μL/L长期CO_2加富施肥较适宜。

关键词: 辣椒 CO2加富 光合生理 温室 辣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刍动物瘤胃原虫的化学感知及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瘤胃内原虫数量较少,但体积相对较大,在瘤胃发酵和营养利用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与传统的低质粗饲料饲养模式相比,瘤胃原虫在现有的高精料条件下对小肠蛋白质的贡献应当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原虫对不同营养底物有化学感知作用,其中PI3K/AKT/mTORC1通路在瘤胃原虫对营养的化学感知上发挥重要作用。了解瘤胃原虫化学感知作用信号传导规律,对于保障反刍动物瘤胃健康和提高日粮氮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瘤胃原虫 化学感知 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山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山羊Claudin-1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推测与其他物种的生物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山羊Claudin-1基因全长636 bp,共编码211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大小值为22.865 ku,理论等电点为8.40,呈碱性;不稳定指数为43.82,其编码蛋白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要结构,比例为54.50%,主要存在于内质网,其次为质膜,在细胞外(包括细胞壁)和空泡中也有少量分布。Claudin-1蛋白具有1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存在信号肽和4个跨膜区。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山羊Claudin-1基因与绵羊和牛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相一致,提示Claudin-1基因与胃肠道黏膜上皮选择性屏障存在联系。通过不同的在线预测软件对山羊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Claudin-1基因编码蛋白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山羊 Claudin-1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妊娠后期代谢能水平对绒山羊血浆生殖激素浓度、初乳产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代谢能水平对绒山羊母羊增重、血浆生殖激素浓度、初乳产量、初乳乳成分及羔羊初乳期生长的影响。选用18只体重(39.75±2.86)kg、年龄3~4岁,处于妊娠91 d的内蒙古白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根据NRC制订基础饲粮,各组饲粮代谢能分别为7.70(基础饲粮的70%)、11.00(基础饲粮,对照组)、14.30 MJ/kg(基础饲粮的130%)。预试期为妊娠91~100 d,正试期为妊娠第110天至产后第5天。结果表明:1)14.30 M J/kg饲粮代谢能可显著提高妊娠后期血浆雌二醇(E2)浓度平均值、妊娠后期母羊体增重、产后第1~4天初乳乳蛋白含量及初乳期羔羊平均日增重(P<0.05);母羊饲粮代谢能水平对母羊血浆孕酮(P4)及催乳素(PRL)浓度、初乳乳脂含量(产后第4天除外)、羔羊初生重影响不显著(P>0.05)。2)7.70 MJ/kg饲粮代谢能可降低妊娠后期母羊血浆E2、P4及PRL浓度平均值,妊娠后期母羊体增重,羔羊初生重,初乳产量(产后第5天除外),初乳乳蛋白含量(产后第1、3天除外),初乳期羔羊平均日增重,但影响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初乳乳脂含量(产后第3天除外)(P<0.05)。因此,饲粮代谢能为14.30 M J/kg更适合妊娠后期母羊,为应对饲草料不足可以以代谢能为7.70 MJ/kg的饲粮限饲。

关键词: 代谢能 妊娠后期 生殖激素 初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BnWRKY70的功能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成员,在植物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BnWRKY70在油菜黑胫病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对油菜响应黑胫病菌侵染产生的特异基因BnWRKY70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BnWRKY70基因CDS 308bp特异区段,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载体构建了基于病毒诱导的油菜基因沉默体系;利用qRT-PCR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进一步通过表型观察和病情指数统计分析评价BnWRKY70基因沉默植株在接种黑胫病菌之后油菜的抗病性。结果表明,BnWRKY70基因最长ORF为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Ⅲ类WRKY转录因子。BnWRKY70基因沉默后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说明在油菜中成功构建了VIGS体系。表型观察发现基因沉默油菜株系叶片比未沉默株系更易感病,病斑面积更大,且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说明BnWRKY70基因沉默减弱了油菜的抗病性。本研究为揭示BnWRKY70在油菜病原菌分子互作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BnWRKY70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对不同连作年限黄瓜土壤的影响,分析了施用丛枝菌根后连作1 a(年)、3 a、5 a的土壤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的变化,从而为AMF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AMF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团粒明显增加,连作3年的土壤处理后相比对照增加了8.1%;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连作5 a的土壤速效磷为317.9 mg·kg~(-1),比对照降低了33.5%;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相比对照有较大的变化,连作5 a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是2.2×107cfu·g~(-1)和1.8×10~7cfu·g~(-1),比对照增加了2.1倍和6.2倍;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也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施用AMF摩西球囊霉菌能有效缓解设施黄瓜连作障碍,对生产上防治连作障碍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瓜 丛枝菌根真菌 连作障碍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打破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效果研究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打破锡林浩特野生黄花苜蓿种子硬实的适宜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分别采用6种不同方法处理种子。结果表明:切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8.50%,硬实完全破除,砂纸打磨发芽率达到93.00%,硬实率下降到4.00%;浓硫酸处理15~50 min,发芽率均达到95%以上,硬实完全破除;100℃热水浸种对破除硬实效果显著,但发芽率(69.00%)相对较低;液氮处理5~20min,均能不同程度地打破种子硬实,提高发芽率,但幼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0.3%高锰酸钾处理1~6h对破除种子硬实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黄花苜蓿 硬实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