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施肥对糜子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关键词: 施肥 糜子 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个玉米群体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2株叶片混合、每个群体5个混合样本提取DNA的最优取样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及6个对照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筛选出86对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1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11条,平均5.67条,以GD值0.67为基准,划分为6个类群。蒙A群、蒙B群、中综5号、黄早4为第一类,蒙C群、蒙群1、掖478为第二类,蒙群2、蒙群4、C群1、C群2、Mo17为第三类,蒙群3、C群3、中综7号、B73为第四类,丹340和齐319各单独为一类,该结果与产量SCA效应分析划分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群体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荞品种稳定性和试验地点相似性的GGE双标图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筛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和对试验地点的评价,采用GGE双标图对国家区域试验中第八轮甜荞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定荞1号、黑小荞、榆荞-5为产量高、稳定性好的品种;甜荞品种榆9002和西农9976较相似,均来自于陕西榆林,具有地理上的亲缘关系;试验地点相对集中分为三组,第二组和第三组中有相似的试点;定荞1号处于所有试点之中,具有普遍适应性,而榆荞-5、兴甜1号、威甜02-198和黑小荞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利用GGE双标图准确筛选出优良品种,同时显示了品种间的相似程度;根据GGE双标图可对试点,尤其是相似试点进行选择和取舍。

关键词: 甜荞 GGE双标图 稳定性 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安徽油菜黑胫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合GenBank中的有性型Leptosphaeria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该病菌鉴定为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的研究表明,油菜黑胫病菌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温度与保湿时间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1~24℃,保湿48 h以上。保湿48 h以下,随着保湿时间的减少及培养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病情指数均降低;但在12~72 h各保湿梯度内,随培养温度由15~21℃上升,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而随培养温度由21~27℃上升,病情指数逐渐降低。

关键词: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侵染条件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制DMEM/F12培养基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验证自制DMEM/F12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培养基相比是否会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影响及其机理奠定基础。从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泌乳相关基因表达和酪蛋白合成这几个方面比较自制DMEM/F12培养基与DMEM/F12培养基的差别。结果显示,自制DMEM/F12培养基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活力要显著高于DMEM/F12培养基(P<0.0001);自制DMME/F12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培养基相比乳腺上皮细胞CSN1S1、CSN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上调量分别达到了3.57倍和3.27倍,CSN1S2、CSN2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自制DMEM/F12培养基与商品化DMEM/F12培养基相比,对乳腺上皮细胞αS酪蛋白及β-酪蛋白的合成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与商品化DMEM/F12培养基相比,自制DMEM/F12培养基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泌乳相关基因表达和酪蛋白合成方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 自制DMEM/F12培养基 基因表达 酪蛋白 细胞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资源材料幼苗耐盐性机制的研究和阐述对向日葵耐盐新品种选育意义重大。采用盆栽试验模拟0.35%,0.50%土壤含盐量水平,研究了盐分胁迫对5个自育向日葵不育系出苗率、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学产量、丙二醛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分胁迫(0.35%)对幼苗萌发有促进作用;中度盐分胁迫(0.50%)下,幼苗萌发及生长均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是向日葵耐盐碱特性的生理机制之一。5个自选不育系间耐盐性存在差异。

关键词: 向日葵 盐胁迫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SCo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检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对影响大豆SCoT-PCR反应的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20μL大豆SCoT-PCR体系为:Mg2+浓度2.0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U、引物浓度0.250μmol·L-1、dNTPs浓度0.2mmol·L-1、DNA模板用量30ng;退火温度最适为50.4℃。运用18个大豆品种验证,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并从82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32条引物。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10株F2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和亲本位点的缺失。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大豆 SCoT 正交设计 单因素试验 体系验证 引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欲素A对绵羊黄体化颗粒细胞食欲素受体1(OX1R)表达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观察不同剂量食欲素A在不同时间对绵羊黄体化颗粒细胞OX1R表达的影响,在绵羊黄体化颗粒细胞中添加不同剂量(0.05,0.2,0.5,1μg/mL)食欲素A,分别于刺激后0,2,6,12 h提取细胞总RNA,运用RT-qPCR方法检测了OX1R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OX1R mRNA分布于绵羊黄体化颗粒细胞中;添加高剂量(1μg/mL)食欲素A在2 h显著性促进OX1R mRNA表达(P<0.01),随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添加低剂量(0.05,0.2,0.5μg/mL)食欲素A后12 h时会显著促进OX1R mRNA表达(P<0.01),且0.2μg/mL剂量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食欲素A诱导并上调OX1R mRNA的表达,高剂量(1μg/mL)食欲素A可以迅速诱导其表达,而低剂量(0.05,0.2,0.5μg/mL)食欲素A诱导作用较为缓慢,且高剂量(1μg/mL)组食欲素A同低剂量(0.05,0.2,0.5μg/mL)组相比,上调作用更加迅速。

关键词: 食欲素A 食欲素受体1 绵羊 黄体化颗粒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技术分析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最优取样方法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单株DNA、多株叶片混合DNA和单株DNA混合的DNA取样方法,利用SSR技术对蒙A群和C群1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讨建立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技术体系。采用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34对SSR引物对不同处理的DNA样本进行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对60个单株进行多态性信息量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DNA样本扩增的等位基因数目。结果表明,2个供试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建立的技术体系可用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12株叶片混合、5次重复提取的DNA样本可以代替相同数目的单株DNA混合的DNA样本,为最优取样方法。

关键词: 玉米群体 SSR技术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粱新杂交种赤杂101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杂101是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粱新杂交种,组合为赤A5×0322。该杂交种属中熟品种,在≥10℃积温2 700℃以上的地区种植。粗淀粉含量高达80.52%,为优质高粱杂交种。

关键词: 优质 高粱杂交种 赤杂101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