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20条记录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生殖与避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胚胎质量评估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辅助生殖临床妊娠结局的好坏。目前,对胚胎质量评估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对配子、胚胎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评分的形态学评价法;近来,在形态学评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实时成像分析系统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并对胚胎进行选择,其应用价值已得到确认。而通过测定卵泡液及培养基中代谢物的代谢组学法虽然能更有效地分析胚胎活性、预测临床结局,但因受检测技术手段的限制,该方法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形态学和代谢组学分析不能确定染色体的异常,因此,染色体筛查已成为选择活力胚胎的方法之一,但是该法会对胚胎造成损伤及结果偏差较大,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关键词: 胚胎发育 代谢组学 基因组学 植入前非整倍体筛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和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比例和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沙蒿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100%沙蒿、75%沙蒿+25%玉米秸秆、50%沙蒿+50%玉米秸秆、25%沙蒿+75%玉米秸秆和100%玉米秸秆,鲜重),每个混合比例的青贮饲料分别添加0、1、3和5 g/t(鲜重)乳酸菌制剂,共计20个处理。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沙蒿直接青贮相比,沙蒿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00%沙蒿和75%沙蒿+25%玉米秸秆的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可显著降低pH(P<0.05),对有机酸含量、氨态氮占总氮量和各营养成分及其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玉米秸秆和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占总氮量、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综上,沙蒿调制青贮饲料可改善适口性和提高饲料价值;沙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按照100%沙蒿和75%沙蒿+25%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乳酸菌制剂可改善青贮饲料的pH和提高乳酸含量。

关键词: 沙蒿 玉米秸秆 乳酸菌 青贮饲料 发酵品质

一种生产用酵母菌液态培养基的组方优化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制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用的配方成本低、生长效果好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试验以当地8种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采用均匀试验方案设计培养基组方,通过测定液态培养基发酵后酵母活菌数及酵母多糖含量来选择最佳碳源和氮源,并通过确定复合碳源、碳氮比及无机盐添加量最终确定液态培养基的组方。结果表明:酵母菌液体培养基组方为无水葡萄糖0.9%、糖蜜4.5%、麸皮3.6%、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0.3%、棉籽粕0.275%、酵母浸膏0.075%和(NH3)2SO40.08%,无机盐为KH2PO40.3%、MgSO40.03%和CaCl20.03%,此时活菌数为2.38×108CFU/mL,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含量分别为651.6和210.8 mg/L。由此可见,酵母培养液既适用于工业生产中酵母菌的快速生长繁殖,又能节约原料成本。

关键词: 酵母菌 液态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黏膜免疫屏障及其保护措施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黏膜是构成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之间最大的接触表面,是易受病原体定植和入侵的最常见部位。肠黏膜免疫屏障作为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侵扰的重要防线,可在抗原的刺激下利用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物质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可对无害抗原下调免疫反应或产生免疫耐受。研究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作用的机制并通过人为保护性措施来预防和修复肠黏膜免疫功能损伤对于动物机体免疫屏障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肠黏膜 免疫屏障 保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及其玉米醇溶蛋白含量对山羊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饲用玉米及其玉米醇溶蛋白(zein)含量对山羊瘤胃淀粉降解率的影响。运用新比浊法测定8个内蒙古地区代表性的饲用玉米品种(久龙10号、久龙15号、登海3672、德丰359、京单58、丰田6号、种星2255、富尔306)的zein含量,并通过尼龙袋法和体外法测定山羊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结果表明:1)京单58 zein含量[(3.09±0.36)%]最低,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外流速率常数(Kp)=6%/h时,(43.11±0.04)%;Kp=4%/h时,(49.33±0.07)%]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62.08±1.24)%]均居8个品种之首;德丰359 zein含量[(6.04±0.32)%]最高,而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Kp=6%/h时,(35.91±0.03)%;Kp=4%/h时,(39.64±0.05)%]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52.93±0.42)%]均最低。2)玉米中zein含量和7 h体外淀粉降解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89,P<0.01);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Kp=6%/h时,R2=0.82,P<0.01;Kp=6%/h时,R2=0.83,P<0.01)。3)玉米中zein含量(A)和淀粉含量(B)与7 h体外淀粉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极显著,公式为:Y(%)=58.73+0.19B-2.68A(R2=0.94,P<0.01);而与瘤胃淀粉有效降解率(Y')的回归关系显著,公式为:Y6'(%)=47.84+0.04B-2.43A(Kp=6%/h时,R2=0.82,P<0.05),Y4'(%)=55.99+0.04B-3.29A(Kp=4%/h时,R2=0.83,P<0.05)。结果提示,为提高玉米饲用价值和节约成本,十分必要从玉米的种植到饲喂动物整个链条来考虑品种和zein含量对反刍动物消化道淀粉降解率的影响。

关键词: 山羊 玉米醇溶蛋白 7 h体外淀粉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残茬及不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作物残茬和生物篱的防风蚀效果及距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规律,采用地表埋放风蚀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风蚀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及驼绒藜对间作秋翻裸地的保护作用明显,驼绒藜冠幅越大防护效果越好,草谷子和油菜2种残茬相比,草谷子残茬由于秸秆密集,防护效果好于油菜茬,草谷子和油菜残茬加上驼绒藜冠幅的保护,裸地中土壤风蚀量下降73.40%~88.90%;与大面积秋翻裸地相比,不同残茬和生物篱均对间作秋翻裸地有防护作用,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38.57%~76.45%,其防护效果大小顺序为草谷子茬>4年驼绒藜>莜麦茬>油菜茬>2年驼绒藜>草玉米茬>油葵秆;驼绒藜下风向不同距离处的风蚀趋势为,距驼绒藜2m之内,土壤沉降量逐渐降低,3~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增大,5~8.5m土壤沉降量又逐渐减小,距驼绒藜8.5m外开始发生风蚀,而且随距离增加土壤风蚀量逐渐增大。秋翻裸地中距4年驼绒藜1m到10m不同距离处,较大面积秋翻裸地土壤风蚀量降低率为65.84%~132.40%;距4年驼绒藜10m之外的区域还能显现驼绒藜的防护效果。

关键词: 阴山北麓 作物残茬 生物篱 土壤风蚀 风蚀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牧区冬春季羔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牧区冬春季低质粗饲料供给下,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断奶羔羊营养物质消化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61±2)日龄健康、体重为(20.56±1.43)kg的断奶羔羊12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2只,公母各占1/2。4组羔羊分别补饲消化能(DE)水平相近,粗蛋白质(CP)含量逐渐升高的4种精料,其能氮比(采用DE/CP)分别为90.03(Ⅰ组)、82.55(Ⅱ组)、73.25(Ⅲ组)、67.87 MJ/kg(Ⅳ组)。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补饲不同能氮比的精料,各组羔羊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CP表观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提高了17.26%、23.84%(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05≤P<0.10),其中Ⅲ组最高为63.13%;钙表观消化率Ⅲ组比Ⅰ、Ⅱ组分别增加了8.52%、4.13%(P<0.05)。2)虽然瘤胃液pH组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Ⅳ组氨态氮(NH3-H)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丙酸和丁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趋于显著影响乙酸含量、乙酸/丙酸(0.05≤P<0.10)。Ⅰ组乙酸含量、乙酸/丙酸低于其他组(P>0.05);Ⅰ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VFA浓度Ⅲ组比Ⅰ、Ⅱ、Ⅳ组分别低29.11%(P<0.05)、30.32%(P<0.05)、11.93%(P>0.05)。总结得出,冬春季枯草期牧区羔羊补饲不同能氮比精料,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出现显著差异,能氮比为73.25 MJ/kg时,CP、NDF、钙的表观消化率达到最大值,且该能氮比条件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关键词: 羔羊 补饲 羔羊料 能氮比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酵模式

向日葵单染色体显微分离及特异文库的构建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4 CSCD

摘要:采用玻璃针分离法,通过显微操作系统成功地分离到内葵杂3号三交种和单交种的随体染色体,经两轮LA-PCR扩增得到250~1 500 bp的DNA片段。用各自的基因组DNA标记成探针,与随体染色体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显示杂交信号,证明内葵杂3号三交种和单交种随体染色体DNA已被成功扩增。将第2轮PCR产物构建质粒文库,得到三交种和单交种克隆数分别约为2.26×105和2.57×105。各随机挑取30个重组子进行分析,发现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200~700 bp和200~500 bp,平均插入片段大小分别为535 bp和480 bp。这是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首次在向日葵上的应用。

关键词: 向日葵 染色体 显微分离 PCR扩增 单染色体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干旱区栗钙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施肥方式对干旱区栗钙土中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施肥方式均增加了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其中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NPKM)的增幅最大,其次是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的增幅最小,增幅分别为56.7%、39.9%和27.3%。不同施肥方式下的微生物量碳均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马铃薯苗期和收获后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40.6~51.4mg·kg~(-1),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含量最高,变化范围为49.2~63.4mg·kg~(-1)。不同施肥方式下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及处理之间的差异在0~10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及处理间差异均减小。所以在阴山北麓地区增施有机肥,尤其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提升微生物量碳含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栗钙土 长期施肥 阴山北麓

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将8只体况良好,体重、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处于泌乳中后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每组4只羊。饲养环境采取人工控温控湿。试验期45 d,在试验30和45 d时,采集瘤胃背囊和腹囊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闭合蛋白(cla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的结构分布、基因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30 d)背囊和腹囊中claudin、ZO-1蛋白的信号强度和表达量均有所下降,而热应激组(45 d)下降更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30 d)背囊和腹囊中claudin、ZO-1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热应激组(45 d)则显著低于热应激组(30 d)(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对瘤胃黏膜的结构和完整性的破坏与瘤胃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下降有关。

关键词: 热应激 奶山羊 瘤胃黏膜 紧密连接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