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牧草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措施

草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牧草种子收获后的田间管理对次年的种子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果后营养生长期较长的地区,种子收获后针对秸秆和残茬的田间管理往往被忽视,对于新的枝条形成、越冬返青以及植被的利用年限均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牧草种子田收获后的田间管理方法、作用、效果和技术要点等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牧草种子收获以后,在管理种子田的方法措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我国牧草种子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牧草种子 收获 管理 残茬 秸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原生质体的快速制备与再生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得大量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原生质体并使其再生,本试验研究了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菌龄、酶解时间对D.flagrans原生质体产生的影响,以确定D.flagrans原生质体最佳快速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溶壁酶2mL/L、蜗牛酶8g/L、纤维素酶8g/L时,35℃恒温条件下,酶解菌龄为2d的菌丝7h,捕食性真菌D.flagrans产生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能够再生。这为下一步转化并标记和克隆捕食性相关基因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捕食性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 原生质体 快速制备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CSCD

摘要:以2012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东北中晚熟组11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14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顺序为出谷率>穗粒重>生育期>单穗重>蛀茎率>抗旱性>纹枯病>谷锈病>穗粗>穗长>千粒重>株高>谷瘟病>抗倒性。说明出谷率、穗粒重、生育期、单穗重和蛀茎率5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抗旱性、纹枯病、谷锈病、穗粗、穗长、千粒重、株高、谷瘟病和抗倒性对谷子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生育期内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各生育时期均为ZGCGX>ZGC>GCGX>NH;不同土层春玉米根重占总根重的比例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0~20 cm表现为NH>GCGX>ZGC>ZGCGC,20~40 cm和40~60 cm表现为ZGCGX>ZGC>GCGX>NH;不同栽培模式吐丝期根系活力最大,乳熟期最小,均为ZGCGX>NH>GCGX>ZGC;SOD和POD活性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均为0~20 cm和20~40 cm土层ZGCGX>NH>GCGX>ZGC,40~60 cm土层ZGCGX>GCGX>NH>ZGC,MDA含量在吐丝期各土层均为ZGC>GCGX>NH>ZGCGX,乳熟期为ZGC>GCGX>NH>ZGCGX。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春玉米 根系 时空分别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耐寒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花苜蓿品种‘中苜2号’为野生型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沙冬青脱水素基因(dehydrin,AmDHN)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并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鉴定转基因植株,利用RT-PCR和qRT-PCR检测转基因植株中AmDHN基因及低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并测定低温胁迫下苜蓿叶片的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从分子水平和生理指标两个层面研究转基因植株的抗寒特性,为进一步获得抗寒性较强的转基因苜蓿新材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AmDHN基因已整合在转基因苜蓿植株基因组中,而且在不同的转基因株系中AmDHN的表达量也各不相同。(2)低温(4℃)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中冷胁迫相关基因CBF2、CBF3、ProDH和CAS1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期野生对照;CBF2、CBF3和CAS17表达量在冷处理5h后都显著增加并达到最大值,而ProDH表达量在冷处理7d时最高,它们的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2.5、4、1.6和3倍左右。(3)苜蓿叶片的Pro和MDA含量均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转AmDHN基因苜蓿叶片的Pro含量始终高于同期野生型植株,而其MDA含量却始终低于同期野生型植株,且两类植株间差异均在胁迫14d时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推测转AmDHN基因苜蓿中积累的AmDHN蛋白可能对一些酶的活性及膜系统起冷冻保护作用,从而使得转AmDHN基因紫花苜蓿的植株抗寒性提高,同时AmDHN也可能通过调控与低温相关基因的表达间接调节植物的耐低温能力。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转基因 沙冬青脱水素基因 胁迫相关基因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改造后盐渍化灌区区域地下水埋深与土壤水盐的关系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临河研究区为例,探讨节水改造后盐渍化灌区区域土壤水盐与地下水埋深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地下水作用对灌区0-100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都有影响,并且对60-10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地下水埋深水平的变化(浅→中→深),0-100cm各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总体逐渐降低;在地下水矿化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根层土壤电导率与地下水埋深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在0-20cm、20-40cm和40-60cm 3个土层中,土壤表层(0-20cm)盐分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最大,土壤表层(0-20cm)土壤含盐量对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最敏感。

关键词: 盐渍化灌区 节水改造 土壤水盐 地下水埋深 地下水矿化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改造前后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后区域农田水环境的变化,该文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图解法(包括H.И.托尔斯基汉方格图解法、Piper三角图示法和多矩形图解法(multi-rectangular diagrams,MRD)),全面系统地研究节水改造前(2007年)后(2008,2009年)内蒙古河套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3 a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蒸发浓缩和阳离子交换是控制灌区地下水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与2007年(节水改造前)相比,2008和2009年HCO3-在河套灌区地下水中绝对含量由在阴离子中最小变为最大成为地下水的主要阴离子;Ca2+、Mg2+、HCO3-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它们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稳定。Na+、Cl-、SO42-的变异系数较大,它们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变化较大,是随环境因素而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决定地下水盐化作用的主要变量。整个灌区地下水的主要化学类型为HCO3—Na型、SO4—Na型和Cl—Na型,Cl—Na型水和SO4—Na型水主要分布在灌区的上游和下游,HCO3—Na型水在灌区上中下游都有分布。与2007年(节水改造前)相比,2008年和2009年HCO3-浓度有所增加,Cl-和Na+的浓度有所减少,灌区地下水向着淡化,对作物危害减小的方向转变。全灌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时空变异十分复杂,沿着地下水总体水流的方向(灌区上游→灌区中游→灌区下游)Na+占主导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地下水化学类型上,2008年和2009年HCO3-在阴离子占主导地位的化学类型多于2007年(节水改造前)的。与皮伯三线图解法和H.И.托尔斯基汉方格图解法相比,多矩形图解法提供了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的信息,对于处理复杂地下水化学系统,多矩形图解法的优点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实施对农田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 节水 节水改造 水化学 时空变异 演变规律 内蒙古河套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赤谷系列谷子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穗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2.98%、11.30%和10.84%,生育期和出谷率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32%和2.65%;在相关性上,产量与出谷率、穗粗、千粒重、穗粒重、穗重、穗长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8.05%。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方式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2个施钾水平(K2O 150和300 kg/hm2)下,研究了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春玉米钾素养分含量、积累量均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后移量越多越明显,且前期差异更为显著。不同施钾方式间,除出苗期-拔节期外,不同生育阶段钾素养分吸收量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后移量越大差异越大,尤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为甚;钾肥吸收比例为钾肥后移处理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低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高于一次性施入处理。同一施钾水平下,吐丝前和吐丝后钾素养分吸收量及对籽粒贡献均为钾肥后移处理低于钾肥一次性施入处理,且后移量越多差异越明显,钾素养分吸收量在吐丝后差异较大,钾素积累对籽粒钾的贡献率在吐丝前差异较大。钾素后移处理叶转运量、转运率与一次性施钾处理差异不显著,茎转运量、转运率低于一次性施钾处理,后移量越多差异越明显。

关键词: 春玉米 施肥方式 钾素 积累 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糜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3年国家糜子区域试验10个糜子粳性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单穗重>穗粒重>出糜率>千粒重>株高>穗长。说明单穗重、穗粒重、出糜率、千粒重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株高和穗长对糜子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糜子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