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单双羔绵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microRNAs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绵羊卵巢组织mi RNAs表达情况,分析产单羔和产双羔绵羊卵巢mi RNAs表达差异,从而为探讨mi RNAs在繁殖力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物种mi RNA芯片对绵羊卵巢组织mi RNA进行表达分析。首先选择经产单羔羊和双羔羊,发情后采集双侧卵巢提取总RNA,分离小片段RNA与mi RNA芯片杂交,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绵羊卵巢组织mi RNAs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以q-value≤5%,且Fold Change≥2或≤0.5的标准筛选单羔羊和双羔羊卵巢差异表达mi RNAs,并利用q-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分别采用micro T和mi RDB两种方法预测差异表达mi RNAs的靶基因,然后合并两种方法结果数据取二者的交集,用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结果】在检测的来自所有物种的mi RNAs中,有5 448个mi RNAs在单羔和双羔羊卵巢组织中共同表达,22个在单羔羊卵巢中特异性表达,15个在双羔羊卵巢中特异性表达;对绵羊中已报道的103个mi RNAs,比较其在两组母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共获得11个差异表达mi RNAs,其中4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随机选择一个上调和一个下调表达的mi RNAs进行q-PCR验证,定量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芯片结果准确、可信;预测获得7个mi RNAs的靶基因,分别是:oar-mi R-370-5p、oar-mi R-376b-5p、oar-mi R-381-5p、oar-mi R-412-5p、oar-mi R-541-3p、oar-mi R-544-5p和oar-mi R-1185-5p,每个mi RNA获得的靶基因个数分别为:115、71、1、5、8、135和23个。GO注释结果显示,mi R-376b-5p和mi R-1185-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形成细胞内组分和细胞器,在分子功能分类中,绝大部分基因为连接分子类和催化活性分子类,在生物学过程分类中,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和代谢过程;同时mi R-376b-5p的靶基因IGF-1、DAZL、MTOR、MET、NEDD4和mi R-376b-5p的靶基因AHR参与生殖过程的调控。【结论】成功构建了绵羊卵巢mi RNAs表达谱,获得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mi RNAs,这些mi RNAs可能与绵羊卵泡发育和产羔数多少有关。

关键词: 绵羊 卵巢 mi RNAs 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应激对围产期奶牛乳房炎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证实,氧化应激成为困扰围产期奶牛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在诱发奶牛乳腺细胞破坏或功能障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是由于动物机体抗氧化功能降低导致自由基产生和清除失衡所致,且持续的氧化应激可通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来攻击细胞,干扰其正常代谢、增殖和分化,并可能进一步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形成瀑布式效应,造成乳腺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且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是细胞对抗外源性刺激和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综述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与围产期奶牛乳房炎、机体氧化应激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于确保奶牛在围产期内能够维持机体健康、发挥正常的泌乳功能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围产期奶牛 乳房炎 Nrf2-ARE信号通路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生物制剂对设施蔬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蔬菜根结线虫已成为内蒙古赤峰市设施蔬菜园区的主要病害,对黄瓜和番茄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筛选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菌剂,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设施蔬菜园区进行了5种不同生物杀菌剂对设施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防治的田间试验,在黄瓜和番茄定植时用100亿cfu/g厚孢轮枝菌粉剂0.2kg/667m2撒施,2%阿维菌素+多聚糖乳油3 000倍稀释液灌根处理,0.2亿cfu/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5kg/667m2撒施,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6L/667m2灌根,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稀释液灌根,设4次重复,并设空白对照。定植20d后再用同样的浓度和方法处理一次,结果表明:5种生物杀菌剂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为20%~60%,10亿cfu/mL蜡质芽胞杆菌水剂效果最好,达到56.3%,同时可以提高黄瓜和番茄的商品性,适于在设施蔬菜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生物制剂 设施蔬菜 根结线虫 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农麦5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麦5号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2003年以巴97-8812作母本、SD3620(美国)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3年北育(呼和浩特)南繁(云南元谋)交替加代并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蒙审麦2015001号。1生物学特性农麦5号属多穗型中熟春小麦品种,幼苗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催乳素和瘦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及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催乳素(prolactin)和瘦素(leptin)对主要乳蛋白与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并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及特异性基因表达对所培养细胞进行鉴定。试验分为4个处理,瘦素浓度均为100 ng/m L,催乳素浓度分别为0、0.1、1.0、10.0μg/m L,每个处理6个重复。首先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催乳素和瘦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了主要乳蛋白[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β-LGB)]及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STAT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分子(m TOR)信号分子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瘦素一定浓度(100 ng/m L)基础上,与0μg/m L催乳素处理相比:0.1和1.0μg/m L催乳素对乳腺上皮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0.1与10.0μg/m L的催乳素均显著降低了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β-LGB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1.0μg/m L催乳素处理对αs1-酪蛋白、κ-酪蛋白、β-LGB均有显著的促进表达效应(P<0.05);各催乳素添加处理均显著促进了JAK2基因的表达(P<0.05),而对STAT5和m TOR基因表达只有1.0μg/m L催乳素处理有显著促进效应(P<0.05)。结果提示,培养液含瘦素100 ng/m L基础上,催乳素对乳蛋白及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基因表达有促进作用,但浓度限制在一定范围(0.1~1.0μg/m L),过高或过低都会呈现抑制效应。瘦素100 ng/m L与催乳素1.0μg/m L对部分乳蛋白基因及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调控信号转导因子JAK2、STAT5与m TOR基因表达,从而影响乳蛋白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催乳素 瘦素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乳蛋白基因 信号通路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氨酸是一种传统氨基酸分类上的非必需氨基酸,参与了蛋白质和与许多重要的代谢有关的生理活性分子的合成,并且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移植、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关节炎、肿瘤和药物毒性等具有生理保护作用外,甘氨酸还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其准确机制尚没有完全阐明。本文从氨基酸与免疫的关系切入,综述了甘氨酸的基本特性、主要生理作用、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讨论了甘氨酸调节泌乳反刍动物乳腺炎的可能性,旨在为甘氨酸作为天然免疫调节剂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甘氨酸 抗炎 甘氨酸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改造前后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中游临河区为例

干旱区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运用地质统计学、聚类分析、描述性统计和表聚系数,系统研究并对比总结了节水改造前后内蒙古河套灌区中游临河区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前后灌区土壤剖面盐分均可分为均布型和表聚型2类。根据不同土层的相似性,灌区0~100 cm的采样层可分为0~20 cm和20~100 cm两个层次;从整个研究区来看,节水改造前,土壤含盐量有从西部和东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趋势。节水改造后,有由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节水改造措施的实施,使得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类型向均布型发展,且整体上土壤盐分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后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土地利用分区和灌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节水改造 土壤盐分 空间分布 河套灌区 内蒙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一农麦5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麦5号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2003年以巴97-8812作母本、SD3620(美国)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3年北育(呼和浩特)南繁(云南元谋)交替加代并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5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蒙审麦2015001号.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高产优质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 作物育种 单株选择 呼和浩特 研究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荞麦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采用3414肥料效应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赤峰地区荞麦品种赤荞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赤峰地区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对赤荞1号的增产作用是磷肥大于钾肥,而氮肥表现为减产。建议赤峰地区荞麦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22.87~24.06 kg/hm2、K2O 9.75~53.92 kg/hm2,应适量施用磷肥,增施钾肥,不推荐施用氮肥。

关键词: 荞麦 3414 氮磷钾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根系对土壤中老化HCH-DDT的富集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温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和玉米作物根系对自然污染土壤中不同水平老化HCH、DDT的富集作用及其影响机制。通过连续提取,将根系富集的有机氯农药分为弱吸着、强吸着和吸收3种不同形态。结果表明,作物对老化HCH、DDT的富集存在选择性。在60d的试验周期内,玉米根系富集的HCH、DDT中55.4%~62.2%为根表强吸着,23.3%~36.9%为根内吸收;而小麦根系中HCH、DDT的73.8%~76.9%被根表强吸着,仅15.4%~20.5%可以进入根系组织内部。不同形态组分中异构体及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差异化明显,其中吸收态以β-HCH为主,强吸着态以p,p′-DDT、p,p′-DDE和p,p′-DDD为主。随着土壤污染水平的增加,小麦和玉米根系对HCH、DDT的富集总浓度增加,而生物蓄积系数逆浓度梯度增加,小麦根系的富集能力强于玉米。在控制污染水平的条件下,作物根系对土壤老化HCH、DDT的富集量与其根系比表面积大小和总脂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而向根系深层组织运移的过程主要受总脂含量控制。

关键词: 老化HCH-DDT 根系 土壤 富集作用 连续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