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苏杂208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释放证书[证书号为农基安证字(2012)第097号],2013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棉2013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花园的存在形式与适宜的蔬菜作物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蔬菜花园的概念,指出我国蔬菜花园的存在形式:庭院式、容器式、平地式、立体式,分析了适宜于我国蔬菜花园种植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蔬菜、瓜类水果、豆类、香辛类、保健蔬菜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链球菌codY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转录调控蛋白codY基因启动子的功能,首先从嗜热链球菌KLDS3.0503中克隆出codY基因启动子,将该启动子连入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NZ273的gusA基因上游,获得重组质粒pNZ273/codY。通过分析嗜热链球菌KLDS3.8501携带的质粒p3.8501-1的全序列后,将p3.8501-1质粒的复制区段与pNZ273/codY质粒中氯霉素抗性基因、codY基因启动子和gusA基因的片断连接到一起,电转化入嗜热链球菌KLDS3.0503中,获得重组质粒pST1。在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中,该启动子均能启动下游gusA基因的表达,并且当菌株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时,才检测到β-葡糖苷酸酶的活性。这说明codY启动子凭借自身的调控机制可以起到诱导型启动子的作用,并能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指导河南小麦/玉米生产中钾肥的合理施用,于2010-2012年在高、中和低三种土壤供钾水平的试验点,研究了施钾量及施钾技术对小麦/玉米轮作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钾、中钾和低钾土壤上施用钾肥,玉米分别增产4.76%~12.49%、7.56%~16.08%和7.01%~22.61%;小麦分别增产6.87%~13.87%、11.19%~18.57%和18.71%~27.49%。在不同供钾水平土壤上小麦钾肥利用效率均高于玉米,钾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高钾点>中钾点>低钾点,高钾点钾肥当季利用率较高,低钾点的农学效率较高;当施钾量为90、135kg·hm-2时,小麦和玉米均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施钾量为45kg·hm-2时,玉米以底施较好,小麦以追施较好。低钾和中钾点在施钾量大于45kg·hm-2时,基本就能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高钾点则在施钾量大于90kg·hm-2时土壤钾素才有盈余。综合来看,高、中和低钾点适宜的钾肥用量分别在45、90、135kg·hm-2左右,以钾肥分2次施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施钾 产量 钾肥利用效率 土壤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铺设反光膜对晚熟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晚熟白肉桃品种晚湖景和黄肉桃品种西尾巨黄为试材,研究了铺反光膜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铺反光膜相比,采前拆袋和采前拆袋+铺反光膜对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但都使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红色饱和度、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色调角降低。采前拆袋、采前拆袋+铺反光膜对晚湖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无显著影响,但使总糖含量不同程度增加,糖酸比提高,也使西尾巨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糖酸比等均显著增加,总酸含量显著下降。采前拆袋+铺反光膜较采前拆袋处理影响程度更大。铺设反光膜技术对改善晚熟桃果实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都具有明显的作用,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QTL 18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