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其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设施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考察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探讨了设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出,设施农业的产业化需要在发展思路、科研体制和服务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关键词: 设施农业 产业化 实践探索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金融之“危”中看我国农业科技企业之“机”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的今天,作为农业科研院所兴办的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科技优势和管理创新,在源头农业、产中服务、设施农业服务等领域中发展壮大,以积极抵御和防范金融危机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解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过程中,分析金融危机下农业科技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科技企业 机遇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沼液肥对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施用水葫芦沼液与不同用量化学氮肥间菜薹产量、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沼液有利于菜薹生长与产量形成,与施用等氮量化肥相比,产量增加12.71%;施用水葫芦沼液可增加菜薹维生素C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其菜薹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施8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增加32.79%,菜薹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施60%及以上氮素用量的各化肥处理,比施用等氮量化肥处理降低61.05%。

关键词: 水葫芦 菜薹 沼液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提高江苏粮食生产力的对策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国家最新保障粮食安全相关文件精神,针对以科技创新来提高江苏省粮食生产力进行对策探讨:指出江苏省粮食趋紧,科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途径;在对科技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阐述科技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依靠科技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粮食 安全 保障 生产力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色杂交粳稻的选育研究和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回交、杂交等途径育成了黑米不育系香血粳A等黑色杂交稻,从而改善了黑米稻的有关不良性状。初步研究表明,黑米三系杂交稻株型好,抗性好,产量高。

关键词: 黑米稻 回交 杂交 不育系 香血粳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区域差异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06年和2007年在江苏扬州、福建尤溪、湖北武汉、云南涛源、四川江油、广东广州、海南海口、广西南宁共8个生态试验点进行齐穗期株型观测,分析了各个生态点株型特征,并根据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两优培九齐穗期株型的环境模型。依据1951-2005年的气候资料模拟,比较了华南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四川盆地稻区和云南河谷单季籼稻区齐穗期两优培九株型的特征与差异,分析了4个稻区叶片形态差异对植冠层结构的影响。提出植冠层有效厚度和叶面积密度可以作为水稻"株型产量"载体的2个群体结构指标。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株型 模型 生态区域 冠层结构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期对波斯菊观赏性及采种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中、晚熟3个波斯菊品种观赏及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观赏栽培,早、中、晚熟3个品种的最佳播种期都为6月29日左右,开花整齐,植株高矮适中,观赏性强;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左右,平均产量为33 kg/667m2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号左右,平均产量为35 kg/667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太适宜在本地区采种栽培。

关键词: 波斯菊 播种期 观赏 开花 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机械制钵微钵育苗栽培效应及配套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棉花机械制钵微钵育苗移栽技术与传统大钵育苗移栽技术在生物学栽培效应上的差异(生育进程比较和主要经济性状比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微钵育苗且移栽时加地膜覆盖的方式与传统大钵育苗移栽相比,在棉花籽棉、皮棉、衣分、铃重等主要经济性状上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微钵育苗移栽具有省工、省地、省本的优势,植棉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稳定发展江苏沿海地区棉花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棉花 机械制钵 微钵育苗移栽技术 生物学栽培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科技进步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概述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项具体的科技支持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现代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政策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库容量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量(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了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是最小品种的4.26倍(2001)和8.18倍(2002)。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 g/m2;2)大库容类型品种生物产量、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结实期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3)大库容类型品种成熟期分配到根系、茎鞘叶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小,分配到穗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高;4)大库容类型品种抽穗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大,结实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小;5)从品种演变角度来看,生物产量对库容量的影响大于经济系数,抽穗期干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干物质形成库容的效率对库容量的作用大于结实期同类指标。

关键词: 常规籼稻 库容量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