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京菊花白色锈病初报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日光温室菊花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经鉴定为菊花白色锈病。该病孢子最低萌发温度为4℃,最高萌发温度为29℃;超过30℃,孢子不能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5~25℃。对16个菊花品种的温室自然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菊花品种对白色锈病抗性不同,香白梨和瑶台玉凤抗性最强,秋、黄秀风、秀雄和秀芳白抗性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制灌水对玉米品种叶片、根系等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盆栽通过设置限制灌水和充足灌水对23个玉米品种进行限制灌水处理,主要对玉米品种叶片、株高、根冠比等方面的影响方面作了部分探讨。结果表明:干旱会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小。自身株高越矮的品种,受干旱影响的程度越小。限制性灌水一般会导致玉米单株叶面积急剧下降。抽雄吐丝期和成熟期的根冠比变化强度小于叶面积的变化。多数情况下限制灌水有助于根冠比的加大,但根冠比大的品种不一定就是抗旱的品种。成熟期限制灌水处理较抽雄吐丝期限制灌水根冠比减低幅度可能对鉴定品种抗旱性有较大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EST-SSR信息分析与标记的初步建立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dbEST数据库用SSRHunter软件对4 500条核桃EST序列进行搜索,发现462个SSR分布于399条EST序列中,EST-SSR出现频率10.27%,平均每5.65 kb EST出现一个SSR。核桃二核苷酸重复基元占主导地位,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的49.57%和27.27%。核桃二核苷酸EST-SSR的优势类型为AG,其次为AT,分别占二核苷酸SSR的67.25%和28.38%。核桃三核苷酸EST-SSR的优势重复基元为AAG,其次为ACC、AAT、AGG,分别占三核苷酸SSR的25.40%、21.43%、16.67%和11.11%。用Primer Primer 5.0软件设计了11对引物,对核桃属5个样品进行PCR扩增,1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引物有效扩增率90.9%,其中7对引物有多态性,多态性引物占可扩增引物的70%。表明,利用核桃EST序列开发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组建植物病虫害数字诊断系统之浅见
《植物保护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009年起本刊将不定期开设专家视角栏目,欢迎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植保科研工作中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导向性的论述及发表前瞻性的观点和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云水库库滨带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裸露荒坡地为对照,在密云水库库滨带不同植被中设置径流试验小区,研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动态变化对坡地水土流失防治的影响,结果得出,不同恢复植被中,人工草地建植1年后,植株密度可达545.0×104株/hm2,植被覆盖度与0~30 cm土层地下生物量最高可达92.3%~97.7%和2 238.8 kg/hm2;雨季玉米植株高度与地上生物量在各类型植被中最高,可达133.3 cm和11 035.3 kg/hm2,此时自然恢复地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对最低。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有关,降雨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但无论降雨量大小,人工草地水土保持效果最佳,保水、固土能力可达92.3%~93.2%和99.8%~99.9%,其次是围封1年后的自然恢复植被,保水、固土能力为83.3%和98.7%;玉米作物水土保持效果最差,保水、固土能力仅为8.9%和1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对微水溶性胶结包膜肥料氮素释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效果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基成膜法研制出低成本、易降解的微水溶性胶结包膜缓释肥料。应用性能测试、不同田间持水量下土壤培养及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养分释放规律与生物学效应,试验表明:微水溶性包膜材料致密、整体厚薄较均一,其吸水性、透水性能优良,且具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在田间持水量50%、60%、70%条件下,微水溶性胶结包膜缓释肥料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与水分呈正相关关系,24 d后硝态氮含量呈高于尿素处理趋势。在田间持水量50%、60%、70%三种水分条件下,微水溶性胶结包膜肥料处理油菜产量均高于尿素处理,在70%田间持水量下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微水溶性胶结包膜肥料处理增加了Vc含量,但没有显著增加油菜含氮量、硝酸盐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硫供应对章丘大葱生长和含硫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章丘大葱为材料,并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硫供应水平对大葱营养生长前期的干物质累积及含硫有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硫供应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大葱生长和含硫有机物含量。在硫不足(SO42-0.01 mmol/L)和硫充足(SO42-4.00 mmol/L)供应条件下,随氮供应水平提高,大葱植株干物重明显增加,当供氮水平为N 6.0 mmol/L时,植株干物重及吸硫量达到最大;增加硫素供应可显著提高植株的硫含量和总硫量。然而,硫供应不足时,随着供氮水平提高,植株含硫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反之,充足供硫条件下,随着氮供应水平的提高,大葱含硫有机物含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当供氮水平为N 12.0 mmol/L时,含硫有机物含量最高,达到7.23μmol/g,FW。过量氮供应(N 24.0 mmol/L)则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含硫有机物含量。因此,充足供硫条件下,氮素调控水平对保证大葱高产和高含硫有机物含量至关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迪链霉菌A02抗真菌活性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生物工程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迪链霉菌A02是从京郊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植物病原真菌高效拮抗菌株。为了明确其抑菌活性的物质基础,利用大孔树脂和硅胶吸附柱层析、HPLC循环制备分离等方法,从菌株A02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纯度达99.845%以上的单一组分活性化合物。经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和解析,确定了该活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65,分子式为C33H47NO13,化学结构与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纳他霉素相同。这一结果揭示了利迪链霉菌产生抗真菌天然产物的新功能,并为纳他霉素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季节对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了淀粉在春季和秋季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生长季节不影响淀粉的结晶类型,供试糯玉米淀粉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均表现出典型的"A"型衍射特征。然而,淀粉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在生长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和春季糯玉米淀粉相比,秋季糯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糯玉米淀粉的回复值较低,且秋季糯玉米淀粉显著低于春季糯玉米淀粉。淀粉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和糊化特征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结晶度和各尖峰强度呈两两显著正相关。结晶度和峰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85),和谷值黏度、糊化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5),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生长季节中的变化主要由淀粉晶体结构(结晶度和尖峰强度)变化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