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

昆虫天敌 2000 CSCD

摘要: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 ,当蜂量为 2 0 0 0头 /点时 ,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寄生率大于 60 %) ,苗期为 3米 ,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 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苗期和生长中期为 4米 ,收获期为 5米 ,较拟澳洲赤眼蜂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短管赤眼蜂 小菜蛾 扩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溶番木瓜全肉固体饮料的研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番木瓜固体饮料的加工技术 ,以新鲜番木瓜为原料 ,经前处理、热烫、打浆及粉碎、营养调配、均质、真空脱气、灭菌、低温真空浓缩、干燥、包装等工艺 ,制成了营养和风味俱佳的速溶固体饮料。本产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尤以糖分、维生素 C及胡萝卜素的含量最为丰富 ,冲调性好、速溶、甜酸适口。在制作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色素、香精、防腐剂 ,利用番木瓜全果肉 ,并通过蔗糖、麦芽糊精的吸附作用 ,最大限度保留了番木瓜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关键词: 番木瓜 固体饮料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力库水乳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试验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25%富力库水乳剂属于新型三唑类杀菌剂 ,1 997~ 1 998年进行富力库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富力库 1 0 0 0倍的防效与三唑类杀菌剂敌力脱 1 0 0 0倍、应得 1 0 0 0倍的防效相近 ,是一种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高效、安全的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并对杀菌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药效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富力库水乳剂 香蕉 尾孢菌 叶斑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北山区丝瓜种质资源观察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几种常见的果汁澄清方法在桑椹汁上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超滤法澄清效果最好 ,其次为单宁 -明胶 -硅胶澄清法

关键词: 桑椹汁 澄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籼89穗颈瘟分离菌株的致病力及遗传宗谱研究

植物保护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粳籼89的穗颈瘟分离菌株的致病力及遗传宗谱研究,结果表明:(1)粳籼89分离菌株的小种类型复杂,既有籼型小种如ZA1、ZB1、ZB5、ZB13、ZC13等,又有粳型小种如ZD5、ZG1等;(2)该类菌株的致病力存在不稳定性,同一菌株不同时间接种,鉴别寄主上表现的小种类型不同,对其他主栽水稻品种或抗源的致病力也表现不同,但这些菌株无论何时接种到粳籼89上均能使其表现感病,病级在4级以上;(3)该类菌株接种到粳籼89衍生品种或其他粳籼杂交后代上,一般能侵染这类品种;(4)利用RFLP技术,采用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I组合对病菌进行DAN指纹分析,结果16个粳籼89分离菌株被分在2个相邻的遗传宗谱里,即宗谱1(9个菌株)和宗谱2(7个菌株),这两个宗谱恰好是广东的优势宗谱。

关键词: 稻瘟病 致病力 毒力频率 遗传宗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无病苗的快速培育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通过柑桔苗床育苗、容器育苗和露地育苗3种育苗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苗床培养土育苗比露地育苗能缩短苗期3~6个月,繁育出来的苗木具有根群发达、根系活力强、生长健壮、出圃率高等优点,是快速培育柑桔无病苗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柑桔无病苗 苗床苗 容器苗 快速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甘蔗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研究

土壤肥料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 材料与方法试验分别在博罗点及惠阳点进行 ,供试土壤为赤红壤土类的酸性砂壤土 ,土壤速效氮、磷含量偏低 ,速效钾含量 (35 .3~ 43.6 mg/ kg)较低。试验设 6个处理 ,详见表 1。小区面积 2 0 m2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甘蔗品种为高产 1号 ,种植期为 2月份 ,种苗数量为 3.6 0万节 / hm2 双芽苗 ,畦宽 1 .1 m(包沟 )。肥料品种为尿素、磷二铵、氯化钾及甘蔗包膜 (N1PK)专用肥 ,包膜材料为石蜡及有机物质等。各处理肥料用量按设计要求施入 ,苗期氮、钾肥各占 1 0 % ,磷肥占1 0 0 % ,分蘖期、伸长初期及伸长盛期氮、钾肥分别占 30 % ,每次施肥结合中耕培土进行 ,收获期为 1 2月底。表 1 试验处理及养分用量  (kg/ hm2 )处 理 N P2 O5K2 O1.无肥  0  0  02 .N14 5 0 0 03.PK 0 135 45 04.N1PK 45 0 135 45 05 .N2 PK 6 0 0 135 45 06 .包膜 * (N1PK) 4 5 0 135 45 02 结果与分析2 .1 不同氮肥用量、配施磷钾肥及包膜(N1PK)专用肥对旱地甘蔗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收获期氮养分测定结果表明 ,甘蔗各部位N含量大小顺序为蔗尾 >蔗叶 >蔗渣 ;N吸收数量大小顺序为蔗汁 >蔗叶 >蔗尾、蔗渣。表 2 收获期甘蔗各部位 N吸收量及尿素 N利用率 (博罗点 )处理产量(kg/ hm2 )蔗叶蔗尾蔗渣蔗汁合计N  (kg/ hm2 )N利用率(% )172 10 5 42 .0 2 1.918.0 38.112 0 .0 -2 992 10 6 4.2 35 .142 .6 110 .12 5 2 .0 2 9.33 7875 0 5 0 .2 2 3.6 2 5 .848.3 147.9-4115 90 5 72 .6 36 .2 5 2 .6 15 1.0 312 .436 .65 12 0 90 0 79.140 .45 7.9187.0 36 4.436 .16 12 2 85 0 79.6 36 .85 7.3 16 9.5 343.2 43.4  从表 2看出 ,用差数法测得甘蔗单施氮肥利用率低 ,施尿素 N 45 0 kg/ hm2 处理其当季利用率为 2 9.3% ,在配施磷钾肥条件下 ,尿素 N利用率为 36 .6 % ,配施磷钾肥能提高尿素 N利用率 7.3个百分点 ;旱地甘蔗施尿素 N45 0 kg/ hm2与 6 0 0 kg/ hm2处理其利用率无明显差异。包膜(N1PK)专用肥处理尿素 N利用率为 43.4% ,比单施尿素 N处理其利用率提高 1 4.1个百分点 ;比氮、磷、钾肥处理其利用率提高 6 .8个百分点。2 .2 不同氮肥用量、配施磷钾肥及包膜(N1PK)专用肥对甘蔗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的影响在博罗、惠阳二处进行试验 ,博罗的试验结果表明 (表 3) ,无肥处理甘蔗生长差及植株生长不整齐 ,有效茎数少 ,单茎重较轻 ,蔗茎产量低 ,蔗茎产量为 72 1 0 5 kg/ hm2 。单施尿素 N45 0 kg/hm2处理蔗产量为 992 1 0 kg/ hm2 ,较无肥处理有效茎数增加 1 1 370条 /hm2 ,茎长增加 34cm,茎径增加 0 .3cm,单茎重增加 0 .1 6 kg,增产蔗茎2 71 0 5 kg/hm2 ,增产率 37.6 % ,每 kg尿素 N增产蔗茎 6 0 .2 kg,增产效果极显著。N1PK处理蔗茎产量为 1 1 5 90 5 kg/hm2 ,较 PK处理有效茎数增加 1 5 91 5条 /hm2 ,茎长增加 1 8cm,茎径增加0 .4cm,单茎重增加 0 .2 0 kg,增产蔗茎 371 5 5 kg/hm2 ,增产率 47.2 % ,每 kg尿素 N增产蔗茎82 .6 kg,增产效果极显著。表明配施磷钾肥使每 kg尿素 N增产蔗茎 2 2 .4kg,尿素 N肥效提高 37.2 %。N2 PK较 N1PK处理蔗茎产量略有增加。以包膜 (N1PK)专用肥处理蔗茎产量最高 ,蔗茎产量为 1 2 2 85 0 kg/hm2 ,较 PK处理增产蔗茎 441 0 0 kg/hm2 ,增产率 5 6 .0 % ,每 kg尿素 N综合肥效 (包含磷钾肥肥效的提高 ,下同 )增产甘蔗 98.0 kg;较单施尿素 N处理其综合肥效提高 6 8.2 % ;较 N1PK处理其综合肥效提高1 8.6 %。各处理蔗茎中固形物及可溶糖含量无明显差异。另一试验点惠阳点试验结果与博罗点相似。表 3 不同处理甘蔗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 (博罗 )处理 茎数(条 / hm2 )茎长(cm)茎径(cm )茎重(kg/条 )产 量 (kg/ 2 0 m2 )12 3平均产量(kg/ hm2 )增 产kg/ hm2 %16 136 5 196 2 .6 1.19140 .6 15 6 .9135 .2 144 .2 72 10 5 - -2 72 735 2 30 2 .91.35 190 .2 2 0 8.6 196 .4198.4992 10 2 710 5 37.63 6 136 5 2 16 2 .6 1.30 15 9.5 15 3.6 15 9.5 15 7.5 7875 0 6 6 45 9.24772 80 2 343.0 1.5 0 2 2 5 .0 2 38.6 2 31.82 31.8115 90 5 4380 0 6 0 .75 795 45 2 44 3.0 1.5 2 2 48.72 5 5 .6 2 2 1.12 41.812 0 90 0 48795 6 7.76 772 80 2 5 0 3.0 1.5 92 45 .72 38.5 2 5 3.0 2 45 .712 2 85 0 5 0 745 70 .4注 :L.S.D0 .0 5=930 0 kg/ hm2 ;L.S.D0 .0 1=132 30 kg/ hm22 .3 甘蔗包膜 (N1PK)专用肥效果示范分别在博罗点及惠阳点进行甘蔗包膜(N1PK)专用肥效果示范 ,当地施肥处理蔗茎产量分别为 1 0 2 0 1 5 kg/hm2 和 1 0 82 70 kg/hm2 ,包膜(N1PK)专用肥处理蔗茎产量为 1 2 2 85 0 kg/hm2和 1 2 0 1 5 0 kg/hm2 ,较当地施肥处理增产 2 0 .4%和 1 1 .0 % ,效果显著。扣除肥料成本后 ,施用甘蔗包膜 (N1PK)专用肥较当地施肥处理纯收益增加 32 70元 /hm2和 1 1 2 5元 /hm2 ,纯收益提高5 .1 %和 1 6 .0 % ,经济效益较显著。3 小结3.1 在土壤肥力偏低及中等产量条件下 ,旱地甘蔗氮肥的适宜用量为 N45 0 kg/hm2 。3.2 实施甘蔗氮磷钾平衡施肥能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和肥效。尤其按甘蔗专用肥营养配方要求 ,把氮、磷、钾肥料经加工造粒 ,并喷上速溶包膜材料 ,制成甘蔗包膜 (N1PK)专用肥 ,改变了氮肥的物理性状 ,使氮肥利用率及增产效果明显提高旱地甘蔗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研究@周修冲$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广州510640 @刘国坚$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广州510640 @姚建武$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广州510640 @艾绍英$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广州510640 @陈婉珍$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广州51064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粤丰A的选育”通过技术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籽粒发育和胚乳淀粉粒形成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水稻籽粒长、宽快速增长期为花后 0~ 6天 ,粒型 (长 /宽 )形成期为花后 1 5天 ;抽穗后 0~ 3天粒重发育缓慢 ,之后迅速增长 ,至第 1 8天粒重发育基本完成 ;受季节影响 ,水稻晚季粒型值大于早季 ,尤其是籼稻品种其早、晚季粒型值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淀粉粒在胚乳中形成的时间为子房受粉后 2~3天 ,并于边缘的胚乳细胞中最先出现

关键词: 水稻 籽粒发育 淀粉粒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