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稻田系统中磷循环影响砷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田砷污染一直是环境研究的重点问题,其会对人们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砷和磷的化学性质相似,磷对土壤和水稻中砷的吸附、迁移和转化有较大影响,研究稻田系统砷和磷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砷磷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磷循环影响水稻砷吸收机制。该文综述了稻田砷、磷的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磷-砷竞争吸附的动态平衡、磷对砷氧化还原反应的间接调控作用、磷对砷甲基化和挥发的双重作用、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磷调控砷污染稻田水稻砷吸收的展望,以期为加强砷污染稻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田砷污染 磷循环 砷的迁移转化 磷与砷的竞争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D光质对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组培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提高药用石斛的组培效率和质量水平,以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为实验材料,探究红(R)、蓝(B)、绿(G) 3种颜色组合(R6B3G0、R6B3G1、R6B3G3、R3B6G0、R3B6G1、R3B6G3、R3B3G3)以及白光(W)等8种不同LED光质组合对石斛增殖、生根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3B6G3的光质下铁皮石斛、金钗石斛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分别为6.67、1.59,比对照(W)明显提高72.8%、101.3%,在该处理下金钗石斛鲜重最大。在R6B3G3组合光质处理下铁皮石斛、金钗石斛生根效果最佳,单株根数分别为10.56、9.42根/株,分别比W处理提高了59.5%、75.4%;此时铁皮石斛鲜重、干重最大,分别为1.254、0.135 g/株,比W明显提高81.7%、1.08倍。干物质含量以R3B6G1处理最高,比W明显提高29.0%,该光质下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24.61%,总黄酮含量以W最佳,为1.46%。在R6B3G0和R3B3G3光质下铁皮石斛总酚含量最佳,均比W提高1.39倍;这2种光质下金钗石斛中的石斛碱含量达到最佳,均为0.5%。可见,在R3B6下增加较强绿光,有利于铁皮石斛的增殖;而在R3B6下增加较强绿光或R6B3下补充较弱绿光,有利于金钗石斛的增殖。此外,R6B3补充较强绿光处理有利于2种石斛的生根。进一步研究发现,在R3B6下适当补充较弱绿光有利于铁皮石斛干物质和多糖的积累;在R6B3下增加较强绿光有利于金钗石斛干物质和石斛碱的积累。

关键词: LED光质 铁皮石斛 金钗石斛 组织培养 增殖效果 生根效果 干物质含量 活性物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落粒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落粒性是限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培育落粒性适中的水稻新品种是全球水稻育种面临的重要挑战。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落粒性是水稻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离层是控制水稻落粒性的重要部位。与野生稻相比,栽培稻的离层发育不完整,导致其落粒性降低。落粒性不仅会影响粮食产量,同时也影响其对机械化收割的适应性。因此,培育落粒性适中的水稻新品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在生产上,为了培育落粒性适中的水稻品种,需要对重要落粒基因进行挖掘与利用,并将其导入优良水稻品种中进行遗传改良,从而获得适应于机械化收割的水稻新品种。前人通过图位克隆等方法克隆了多个落粒基因,如SH4/SHA1、qSH1、OsSh1/ObSH3等,并对其功能机制进行了解析。同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γ射线诱变技术和基因导入等方法,成功创制了一批落粒性适中的水稻新材料。落粒性对粮食产量和水稻的收获方式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水稻落粒性的鉴定方法、生理基础、落粒性基因的克隆,以及落粒性遗传调控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通过在优异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对落粒基因进行利用,为探索水稻落粒性的遗传机制和选育适用于水稻机械化收获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落粒 基因克隆 遗传机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毛虫14-3-3蛋白的定位及免疫效果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了获得旋毛虫(T1)14-3-3蛋白,并对其生物学特征鉴定评估。使用相关网站及软件对旋毛虫14-3-3(Ts14-3-3)蛋白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技术将Ts14-3-3与pET-28a进行重组,并获得重组Ts14-3-3(rTs14-3-3)蛋白,经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后,制备rTs14-3-3蛋白免疫血清,并采用qPCR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其在不同虫期的表达及肌幼虫中的定位;通过动物实验评估rTs14-3-3蛋白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肌肉中幼虫的减虫效果。成功制备出可溶性的r Ts14-3-3蛋白,大小约为33 kDa,并能够特异性识别猪旋毛虫阳性血清,制备的免疫血清效价高达1:512000,该蛋白在旋毛虫肌幼虫内部大量表达,基因在旋毛虫肠道感染期幼虫、成虫、肌幼虫中均有转录,对小鼠肌幼虫减虫率为55.2%。rTs14-3-3蛋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能够减少旋毛虫感染小鼠组织中的肌幼虫数量,具有作为血清学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抗原的潜力。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14-3-3蛋白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抗原性分析 免疫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叶片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干旱胁迫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存活,了解不同茶树的抗旱能力,对茶园土壤水分管理至关重要。选取‘金萱’、‘青心1号’、‘英红9号’、‘黄棪’和‘鸿雁12号’5个茶树品种,设置正常供水(T0)、轻度(T1)、中度(T2)、重度干旱胁迫(T3)4个水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田间持水量的75%、55%、35%、20%,研究不同抗旱能力茶树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形态学和光合能力相关指标的比较,从5个茶树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旱型品种(‘青心1号’和‘黄棪’)和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英红9号’和‘鸿雁12号’)。在正常供水条件下,抗旱型茶树品种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不一定高于干旱敏感型茶树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干旱敏感型品种的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其升高幅度一般小于抗旱型品种,并且干旱敏感型茶树的最大增幅多出现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而抗旱型茶树品种的最大增幅多出现在中、重度干旱胁迫时。因此,在干旱胁迫下茶树保护酶活性、内源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响应的变化量及变化时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树的实际抗旱能力。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茶叶品种 抗旱能力 保护酶 生理响应 内源激素 渗透调节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超高压结合低温真空烹饪对卤牛肉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超声波/超高压结合低温真空加工对卤牛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低温常压(LA)、低温真空(SV)、超声波结合低温真空(USV)、超高压结合低温真空(HSV)、高温常压(HA)五种加工方法对牛肉进行卤煮,对成品的色泽、质构、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对卤牛肉的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HA处理诱发的蛋白质变性会促进牛肉组织中不易流动水向流动水转变,制得成品蒸煮损失率最高(23.61%),剪切力最大(78.23 N)。SV可有效减少卤牛肉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成品牛肉色泽更加红润;超声波和超高压预处理可进一步增大牛肉肌纤维间的空隙,提高结合水的比例(分别为48.57%和29.39%),减小卤牛肉的剪切力(分别为34.30%和48.50%)和蒸煮损失率(分别为33.90%和28.10%),同时改善卤牛肉的嫩度。其中,USV在改善牛肉水分分布和提高持水能力中效果最为显著,制得的成品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得分较高(7.57)。综上所述,USV技术在改善卤牛肉的理化品质与感官特性中表现出明显优势,适于传统卤牛肉加工方式的升级。

关键词: 卤牛肉 低温真空烹饪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水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火焰兰与蝴蝶兰'天天红'属间杂交F1代主要观赏性状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中华火焰兰(Renanthera citrina)与蝴蝶兰‘天天红’(Phalaenopsis Chin-Lih Rose)属间杂交F1代的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以73株F1代个体及父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21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利用系统聚类和RHSCC比色法进行花色分类,并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色素含量。结果表明:1)F1代杂交群体变异程度较大,2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4%~41.0%;2)210对相关性中,58对相关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7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数呈现正相关;3)F1代群体按花色分为橙红色、橙紫色和浅紫色3类,其中浅紫色系的花色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色系内颜色表达较为稳定;4)橙红色系、橙紫色系和亲本蝴蝶兰‘天天红’的主要色素成分是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浅紫色系的主要色素成分是叶绿素。研究结果为火焰蝶兰花色素组成成分、重要观赏性状遗传研究、杂交组合亲本选配和新品种选育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兰科 属间杂交 花色 色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花青素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花青素(PACs)又称缩合单宁,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近年来,PACs因其多样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已证实了PACs在调节炎症反应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方面的显著作用,揭示了其作为抗炎活性物质的突出潜力。体内和体外等研究发现,PACs的抗炎作用机制涉及多种不同途径。首先,PACs能有效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其次,PACs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具有调节作用;此外,PACs还能通过影响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和诱导巨噬细胞的极化来抑制炎症反应。本文旨在综述PACs的抗炎活性、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为PACs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花青素 抗炎 机制 畜禽生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余甘子新品种绿田油甘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田油甘是从余甘子实生群体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鲜食新品种。其果实扁圆形,果棱明显,果皮黄绿色,肉质爽脆,甘甜、涩味轻;平均单果质量11.0 g,最大单果质量17.3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9.44%,总糖含量7.2 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10.81 g·kg-1,维生素C含量294.0 mg·100 g-1,可食率92.6%。在广东潮汕地区,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成熟,属于晚熟品种;成熟期和挂果期较长,生理落果不明显。该品种果实大、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易栽培管理,具有回甘浓、品质优、丰产稳产等特点,适合在广东及相似气候区种植。

关键词: 余甘子 新品种 绿田油甘 鲜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葡萄腐烂病新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