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大蓟水提物抗大口黑鲈虹彩病毒活性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大蓟水提物(Cirsiumjaponicumaqueousextract,CJAE)对大口黑鲈虹彩病毒(largemouthbass ranavirus,LMBV)的抑制活性,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CJAE的抗LMBV效果,CCK-8实验证明CJAE在鳜脑细胞(Siniperca chuatsi brain cells, SCB3)上的安全浓度为≤1000μg/mL, CC50值为1487.0μg/mL; qPCR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表明CJAE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核酸与MCP蛋白在SCB3细胞中的表达, EC50值为457.3μg/mL;并且CJAE在LMBV的入侵与复制阶段对病毒抑制率分别达到98.46%与99.31%。CJAE按0.5%、1.0%与1.5%剂量添加至基础饲粮,饲喂大口黑鲈15 d后,以1×106 TCID50 LMBV攻毒,结果表明CJAE可以提供35%~60%的攻毒保护率;攻毒后6 d测定大口黑鲈组织病毒拷贝数,结果表明脾脏、肝脏、肾脏与肠道的病毒载量降低87.57%~99.99%;吞噬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头肾白细胞的吞噬活力上调35.88%~60.75%; mRNA表达测定结果表明CJAE激活吞噬通路基因(FcγRIa、CFL、Lyn)的表达;组织H&E染色结果表明CJAE明显减轻LMBV感染造成的大口黑鲈炎症,进一步研究发现,CJAE显著激活抗炎因子(IL-10)表达并抑制促炎因子(TNF-a、IL-1β)的表达。本研究初步揭示了CJAE抗LMBV效果与机制,为其应用于抗LMBV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大蓟提取物 大口黑鲈虹彩病毒 EC50 吞噬 炎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连作菜地土壤磷库特征

草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既是作物营养必需元素也是重要面源污染因子,研究集约化菜地土壤磷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菜地磷养分管理措施,降低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江门、肇庆、惠州等地)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9份城郊菜地土壤样品,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库分级法分析土壤磷组分,探明土壤性质与磷库相关性。赤红壤菜地土壤磷库以无机磷(Pi)为主要赋存形态,无机磷在磷库占比达88%,有机磷(Po)、残余磷在磷库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1%、3.9%。菜地土壤无机磷含量为1176.78 mg·kg-1,远高于有机磷(109.03 mg·kg-1)和残余磷含量(52.19 mg·kg-1)。无机磷库中,H2O-Pi、Na HCO3-Pi、Na OH-Pi、稀HCl-Pi、浓HCl-Pi含量分别为46.35 mg·kg-1、264.64 mg·kg-1、427.45 mg·kg-1、274.82 mg·kg-1、163.52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3.32%、20.74%、31.29%、16.32%、14.13%。有机磷库中,Na HCO3-Po、Na OH-Po、浓HCl-Po含量分别为27.24mg·kg-1、62.35 mg·kg-1、19.44 mg·kg-1,占总磷比例依次为2.33%、5.70%、1.56%。Na OH提取磷(Na OH-P)在菜地无机磷库、有机磷库中均占主导地位。从土壤磷活性角度分析,活性磷、中等活性磷、稳定性磷含量分别为338.23 mg·kg-1、764.62 mg·kg-1、235.15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25.3%、57.1%、17.6%。几乎全部89个样点土壤活性磷与中等活性磷之和在总磷库占比均超过50%。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均与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浓度效应。赤红壤菜地土壤总体上磷含量丰富、有效性高。施肥、耕作管理等人为活动及赤红壤特性共同影响土壤磷库形成。考虑到赤红壤区的强降水气候特征,常年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大,应注意通过合理施肥降低磷的污染风险。

关键词: 赤红壤菜地 Hedley磷库分级法 无机磷组分 有机磷组分 磷有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甜叶菊绿原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非常规饲粮中添加甜叶菊绿原酸(SCA)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48头初始体重为(95.50±3.90) 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非常规基础饲粮,SC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 SCA。试验期31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SCA有提高育肥猪平均日增重(ADG)(P=0.063)和降低料重比(F/G)(P=0.093)的趋势。2)与对照组相比,SCA组宰前重(P=0.055)和眼肌面积(P=0.089)有提高趋势,背膘厚有降低趋势(P=0.057)。3)与对照组相比,SCA组背最长肌24 h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48 h黄度值有降低趋势(P=0.062),大理石纹评分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SCA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提高趋势(P=0.065),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SCA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背最长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 <0.05),血清T-SOD(P=0.061)、GSH-Px(P=0.072)以及肝脏T-SOD活性(P=0.087)均有提高趋势。6)对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与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IgG含量与ADG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G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MDA含量与ADG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F/G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宰前重和眼肌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脏GSH-Px活性与宰前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肌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MDA含量与肌肉24 h黄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24 h黄度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T-SOD活性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CAT活性与24 h黄度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在非常规饲粮中添加200 mg/kg SCA有改善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趋势,并且能显著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肌肉大理石纹评分,改善肉色。

关键词: 甜叶菊绿原酸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型油菜-黑芥单体附加系的创制及遗传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芸薹属B基因组及其可能的优良性状,以黑芥为芸薹属B基因组供体,将白菜型油菜与黑芥远缘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杂种作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亲本不断回交,利用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手段鉴定出附加黑芥B7和B8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并对2个单体附加系进行表型考察和染色体行为观察。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染色体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表型,B7单体附加系雌不育严重,种子种皮颜色表现为淡黄色,叶片表现出亲本黑芥的毛刺表型;B8单体附加系表现出亲本黑芥植株高大、一次分枝数多的表型。细胞学分析表明黑芥B7和B8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多以单价体形式存在,黑芥B7染色体上存在45S rDNA位点。雌雄配子传递率分析发现B7和B8染色体的传递率均较低,分别为B7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9.14%、雄配子传递率6.58%,B8染色体雌配子传递率20.17%、雄配子传递率9.05%。本研究创制的白菜型油菜-黑芥B7和B8单体附加系将有利于深入解析黑芥基因组信息及利用其优良性状。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黑芥 单体附加系 细胞学 表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荚果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4个种植环境下的荚果大小(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总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A01、A03、A05、A06、A07、A08、B02、B04、B06和B10等10条染色体上, LOD值为4.04~34.17,贡献率为3.10%~33.52%,加性效应为–2.43~16.64。检测到13个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有关的主效QTL, LOD值为4.41~34.17,贡献率为11.21%~33.52%。在这些主效QTL中, qPLA07在4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 qPWA08.1、qPWB02、qPTB06在3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另外,检测到14对上位性QTL, LOD值为5.07~6.67, PVE为4.21%~21.84%。对qPWA08.1、qPWB02、qPTB06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花生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分析,预测了4个候选基因,分别是Ahy_A08g039622、Ahy_B02g057642、Ahy_B06g085859和Ahy_B06g085890。该研究结果有望为花生荚果产量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荚果 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饮料泡沫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外观等,了解并掌握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技术,对优化生产流程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性阐述了泡沫生成的基本理论,并分析泡沫生成过程中不同因素(如茶叶成分、温度和pH等)的影响,概述了消除泡沫的不同方法、消泡原理,以及在食品领域中常用消泡剂的类别,为茶饮料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饮料 泡沫 消泡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测序的菠萝基因组InDel标记的开发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菠萝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发菠萝InDel分子标记,为菠萝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4份代表性菠萝种质进行基因组重测序,鉴定插入/缺失长度大于30 bp的InDel位点。根据InDel位点信息设计InDel标记引物,选择扩增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的引物用于菠萝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4份菠萝种质中鉴定到插入/缺失长度大于30 bp、测序深度大于10×的InDel位点1 559个。基于InDel位点的上下游序列信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候选InDel标记引物372对,其中264对引物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70.97%。采用50对多态性高的核心标记引物分析58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03个;各标记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Ne)为1.816 4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I)的变异范围为0.272 8-0.746 4,平均值为0.634 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32 9-0.425 1,平均值为0.342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143 1-0.514 3,平均值为0.441 2。通过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5处将58份菠萝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群。采用群体结构分析将58份种质划分为2个稳定群体,其中POP-1群体与聚类分析获得的第Ⅳ-2亚群重合,主要由纯种卡因类种质组成。【结论】研发的50个菠萝核心InDel标记能精准区分不同菠萝品种,对于深化菠萝遗传多样性分析、完善遗传图谱构建和加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菠萝 重测序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γ-氨基丁酸(GAB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26±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50、100、200 mg/kg γ-氨基丁酸的4种等氮等脂饲料,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1) 100 mg/kg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组。100 mg/kg组的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钙沉积率、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 50mg/kg组和100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00 mg/kg组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各组间的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萄糖、尿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4)100 mg/kg组胃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肝胰腺中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肠道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5) 100mg/kg组肝胰腺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200 mg/kg组肠道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肠道中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 γ-氨基丁酸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营养沉积,添加100 mg/kg显著提高了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结合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综合评价,黄颡鱼饲料中GABA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综上所述,饲料添加GABA改善了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体组成和营养保留,对黄颡鱼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黄颡鱼 γ-氨基丁酸 生长性能 消化 营养代谢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浓度对草莓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分析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草莓采后常温状态下贮藏保鲜的影响,为草莓常温状态下高效、安全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香野’草莓(红熟期75%)为材料,将草莓果实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中,测定常温贮藏期间草莓果实表观品质性状、食用品质性状、抗氧化酶活性、MDA以及H2O2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相比于对照,褪黑素处理对延缓草莓果实硬度、质量损失、可滴定酸的下降速率,促进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SOD酶活、POD酶活和CAT酶活的上升速率以及抑制MDA和H2O2含量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可以延长常温状态下草莓的贮藏保鲜期,其中300μmol/L的浓度效果最佳。

关键词: 草莓 褪黑素 常温贮藏 品质 生理变化 保鲜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热裂解产物复配液体肥对甘薯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基于农林废弃物水热裂解产物复配的液体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生长、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开展试验,以‘普薯32’为供试甘薯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固体水溶肥(CF)、常规固体水溶肥+微量元素型液体肥(CFMI)、大量元素型液体肥(MA)和大量元素型+微量元素型液体肥(MAMI),量化分析各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处理相比,所有施肥处理下的甘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与CF处理相比,施用水热裂解液体肥显著提高了甘薯单株商品薯数和单薯重,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以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特别是在MAMI处理下,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了13.7%和19.8%,产投比提高了16.3%,表现出显著的增产和增收效益。同时,施用水热裂解液体肥不会显著降低土壤p H,也不会导致土壤养分过量积累,反而提高了养分(氮、磷、钾)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研究表明,基于农林废弃物水热裂解产物复配的液体肥是一种高效肥料,能够促进甘薯增产提质,改善土壤环境。研究为水热裂解液体肥料在甘薯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在甘薯的绿色低碳栽培和高产高效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甘薯 液体肥 有机肥 水热裂解产物 水肥一体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