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674条记录
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计量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4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探究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对推动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土地绿色利用转型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从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及投资扩张等角度分析两者的影响机制,借助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能源利用与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效率由0.535上升到0.784,不仅高值城市数量增幅趋势显著,且集中连片分布趋势明显;(2)能源利用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空间交互作用,直接效应系数为0.136、空间溢出效应系数为-0.203,表明能源利用对中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有推动作用,但其显著抑制了周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3)政策供给强化了能源利用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同时弱化了能源利用空间溢出效应的负向作用。因此,要积极调整本地区产业结构以降低生产能耗,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区域能源利用转型,在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与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区域内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同步跃迁。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能源利用 绿色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34%(低,LC组)、27.45%(高,HC组)和27.38%(添加Arg,Arg组)的3种实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显示,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LC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组)显著降低杂交鳢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饲料系数(FCR)提高,精氨酸组(Arg组)的添加显著降低了FCR,显著提高了WGR、SGR、PDR、全鱼粗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POD、GSH-Px活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转运蛋白-2 (GLUT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提示,喂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杂交鳢患有肝脏疾病。饲喂添加Arg的饲料可以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和增强T-AOC、POD、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与HC组饲料相比,饲喂添加Arg饲料的杂交鳢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因子TGF-β、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 (HSP90)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饲料补充Arg后肝脏炎症反应得到缓解。研究表明,Arg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 (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激酶(PK)的表达来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调节鱼类的肝糖代谢。综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补充Arg可增强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葡萄糖代谢。

关键词: 杂交鳢 精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 抗氧化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催乳素的真核表达与生物活性验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具有广泛的生理调节作用,但其多效性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研究猪PRL的多效性,本研究制备猪源PRL真核重组蛋白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猪PRL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GFP+Puro中,经慢病毒包装获得携带猪PRL基因的PRL-慢病毒;用浓缩的PRL-慢病毒感染CHO-K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能够分泌PRL重组蛋白的阳性细胞系CHO-K1-PRL;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LC-MS/MS质谱鉴定,利用HC11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验证PRL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猪PRL基因的pCDH-CMV-6His-PRL-6HisEF1-GFP+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及浓缩后的PRL-慢病毒滴度为9.9×108 TU/mL,其感染的CHO-K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阳性细胞系CHO-K1-PRL;从CHO-K1-PRL细胞培养液中成功纯化出重组蛋白,质量浓度为50μg/mL,LC-MS/MS质谱分析的覆盖率达94%,鉴定为猪PRL重组蛋白;重组PRL具有促进HC11细胞增殖及酪蛋白表达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的细胞系CHO-K1-PRL可稳定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猪重组PRL,为猪PRL功能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催乳素 CHO-K1细胞 真核表达 慢病毒载体 重组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 24.91oBrix(8.40oBrix)和 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 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 43种,醇类 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 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 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 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香蕉 酶解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氨酰胺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氨酰胺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可通过促进肠道组织的发育、改善肠道组织的形态以及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等,维持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稳定的状态,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本文将围绕谷氨酰胺的生理功能,阐述其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肠道形态及肠道屏障完整性等的影响与机制,为其在断奶仔猪的实际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氨酰胺 生理功能 断奶仔猪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倍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番石榴的染色体倍性,为番石榴倍性育种和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番石榴为材料,比较了样品部位、离心处理和保存方式对倍性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番石榴花瓣作为倍性检测材料时,收集到的细胞核DNA数目最多,CV值为 1.96%,峰形效果最佳;在制备细胞核悬浮液时,过滤后不离心,直接染色后上机的测定效果最好;新鲜番石榴花瓣得到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高于冷藏和其他冷冻处理组,且背景碎片少,主峰明显;-80℃冷冻处理对样本的破坏性最小,检测效果仅次于新鲜的番石榴花瓣.本研究建立的番石榴流式细胞术倍性分析的方法为:取番石榴花瓣 0.50-1.00 cm2,加入1 mL的mGb裂解液中混合切碎,过滤后加入 30 μL PI染色 1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论]利用建立的流式细胞术对 33 份番石榴种质资源进行倍性鉴定,共检测出二倍体 32 份,六倍体 1 份.该方法执行简便、高效准确,为番石榴种质资源倍性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关键词: 番石榴 花瓣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病毒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及其酶标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ASFV抗体的竞争ELISA法。分别利用纯化的ASFV 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纯化得到相应的mAbs,并使用HRP标记,建立竞争ELISA法并优化反应条件,对该法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进行评估。制备的p30、p72和MGF360-12L重组蛋白纯度良好,融合后的细胞株经Western blot鉴定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类抗体,纯化后的mAbs符合抗体IgG分子量大小,经HRP标记后活性较高。竞争ELISA优化结果显示,血清与酶标mAbs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8和1∶3 200,临界值判定PI≤14.71%为阴性,PI≥18.97%为阳性,在14.71%≤PI≤18.97%期间为可疑,试剂盒敏感性为1∶128,经检测临床样品表明符合率极高。成功建立了ASFV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为ASFV的预防和大规模血清样品检测提供有效监测工具,并为ASFV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p30 p72 MGF36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新品种‘云彩’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彩’是蝴蝶兰‘聚宝红玫瑰’(Phalaenopsis‘Jiuhbao Red Rose’)与云南火焰兰(Renanthera imschootiana)属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兰花新品种。植株性状偏向母本蝴蝶兰,株形优美,花橙红色,平均花径6.3 cm,花枝长64.9 cm,单枝着花12.0朵。在广州地区平地温室栽培1月下旬始花,花期长。

关键词: 蝴蝶兰 火焰兰 属间杂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引发提高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生理与分子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杨酸(SA)引发对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及生理响应,揭示SA引发对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途径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壁松弛基因的诱导模式,为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泰丰优 208 种子为材料,通过种子引发处理,分析SA对种子低温萌发活力及生理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ABA、GA和扩展蛋白基因响应SA引发的表达模式.[结果]低温(15℃)显著推迟水稻种子萌发进程.在低温下萌发1 d种子中,其内源SA浓度是常温(28℃)下的1.7倍;但对于5 d的幼苗而言,低温下的SA浓度仅为常温下浓度的0.6%.SA引发可有效提高种子在低温下的萌发活力,尤其以 2 000 μmol·L-1 SA效果最为显著,该浓度显著提高了低温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活力指数分别为未引发种子(CK1)和水引发种子(CK2)的3和2倍.在生理指标方面,SA 引发提高了低温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活性氧含量,增加了总淀粉酶、β-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与CK1 相比,2 000 μmol·L-1 SA引发将种子ABA含量降低了79%,同时将IAA和GA1 含量增加了32.2%和2.66倍.在基因表达方面,对于2 000 μmol·L-1 SA引发的种子,ABA合成基因OsNCED2和OsNCED3的表达量分别比CK1 降低了94.26%和90.24%;而ABA分解基因OsABA8'ox2和OsABA8'ox3的表达量分别为CK1 的 5.9 和 3.9 倍.与CK1 相比,SA引发显著上调了GA合成基因OsCPS1、OsKAO和OsGA20ox1的表达量,并显著下调GA分解基因OsGA2ox2和OsGA2ox6的表达量.在几个候选的细胞壁松弛因子扩展蛋白基因中,除了OsEXPB11外,其余几个同源基因均在一定程度上被引发而上调表达.与CK1 相比,2 000 μmol·L-1 SA引发分别使OsEXPA2、OsEXPB4和OsEXPB6的表达量上调12.2、5.9和6.1 倍.[结论]SA引发可显著缓解低温对于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是由于SA提高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产生,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进而增强种子和幼苗对于低温的耐受能力.另一方面,SA引发通过降低种子内源ABA含量,增加GA1 含量,增强总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促进细胞壁松弛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低温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胁迫 种子引发 水杨酸 生理指标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流行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广东地区畜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特征与流行情况,为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从广东地区10个不同生产用途养殖场采集饲料、饮水和健康动物的肛/泄殖腔拭子等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 ISCR)检测及种族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416株大肠杆菌,其中种猪源78株、肉猪源77株、蛋鸡源122株、肉鸡源139株。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特点,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中,肉鸡源大肠杆菌耐药率最高。79.6%(331/416)的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最多可对13种药物耐药,共组成156种耐药图谱,耐药谱以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居多,占比为11.1%。耐药基因以floR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0.0%;其次是sul2和sul3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4.2%和42.5%。与替加环素、黏菌素耐药表型相关的耐药基因tet(X3)、tet(X4)和mcr-1检出率均低于10%。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ISCR2和ISCR3的检出率分别为14.4%、10.8%和10.6%。酰胺醇类、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菌株的符合率在60%以上。耐药基因cmlA、tetA、qnrS、blaCTX-M-9G与ISCR1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X4)、sul2基因与ISCR2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X4)、sul3、qnrS、blaSHV基因与ISCR3的共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物源大肠杆菌以A群分布为主,ISCR相关移动元件阳性菌主要分布在A群。【结论】广东部分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现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及可移动元件ISCR。本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广东地区动物源细菌耐药特征及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畜禽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