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复合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部分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胴体性状及部分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60头日龄、胎次相近,体重在60 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肉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复合酶Ⅰ组、复合酶Ⅱ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5头。试验期为58 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复合酶Ⅰ组饲喂基础日粮+1.0‰复合酶,复合酶Ⅱ组饲喂基础日粮+2.0‰复合酶,阳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酶制剂。试验表明:①生长性能方面,复合酶Ⅰ组试末均重(BW)、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BW、AD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9%、12.45%,F/G降低了11.2%;②胴体性状方面,各组间屠宰率、胴体重、胴体长、皮率及骨率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酶Ⅰ组的背膘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皮厚、板油重及肥肉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眼肌面积略高于对照组(P>0.05);③肉品质方面,各组间肉的pH值、L*值及a*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Ⅰ组有提高的趋势;复合酶Ⅰ组肉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可改善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以1.0‰添加效果最好。

关键词: 复合酶 生长肥育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对绳蛆粉的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饲料工业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采用"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饲料,测定了初始体质量约为3.15 g的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对蝇蛆粉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鱼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中,投喂试验饲料2周后,采用滤网捞取法收集粪便.结果显示,黄颡鱼对蝇蛆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和总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0.35%、91.08%、71.59%、78.19%和67.12%.黄颡鱼对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95.53%,其中对丝氨酸的消化率最低,为82.58%,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均高于90%.结果表明,黄颡鱼幼鱼对蝇蛆粉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这为评价蝇蛆粉的营养价值及其作为蛋白源在黄颡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颡鱼 蝇蛆粉 表观消化率 三氧化二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春花4种提取物肝癌细胞毒活性的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摘要:用溶剂萃取法对长春花地上部分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处理,以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为筛选模型,利用MTT法测定各提取物的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对长春花的肝癌细胞毒活性部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长春花乙醇总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对体外肝癌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则没有活性。说明正丁醇提取物部分是长春花体外肝癌细胞毒活性部位。

关键词: 长春花 细胞毒活性 MTT SMMC-77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黄曲霉毒素B_1中毒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试验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的影响及亚硒酸钠对AF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B11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每天按1 mg/kg剂量灌胃亚硒酸钠(Na2SeO3)1次。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Y-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均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而血清总蛋白(TP)与白蛋白(ALB)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比较,经灌胃投用亚硒酸钠的第Ⅲ组雏鸭各项肝功能血清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肝功能血清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亚硒酸钠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肝功能 雏鸭 亚硒酸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雄烤烟挥发性香气物含量与不同土壤类型关系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K326为材料,通过GC/MS分析紫色土、沙泥田、牛肝土田和掺入一定比例红砂土和河沙土紫色土、沙泥田和牛肝土田上生长的烤烟样品挥发性香气物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检测结果表明:紫色土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24.23%,醇类香气物质6.59%,酸类香气物质12.05%,酯类香气物质1.96%,烃类香气物质39.17%,是3种土壤类型中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紫色土掺入不同比例的河沙后,掺入30%河沙的紫色土的酸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达到18.98%,明显高于原紫色土;掺入45%红砂土的沙泥田醛酮酚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4.56%;掺入45%河沙的牛肝土田的烃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17.55%。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土壤性质与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并探讨种植优质烤烟所需要的土壤条件。

关键词: 烟草 土壤类型 香气物质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桑-养蚕-种菇”生态模式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传统的蚕业中存在栽桑和养蚕两大生产体系,但是在养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以桑枝为代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远远超出了蚕茧产品本身的数量,桑枝利用已经成为蚕业发展的新的产业。桑枝食用菌不仅可消耗掉这些废弃物并且可生物转化生产食用菌和肥料,而且栽桑-种菇的经济效益更高,补充了食用菌种植的原料来源。经过对栽桑-种菇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栽桑-养蚕-种菇"三结合的蚕桑生产模式、"夏蚕-冬菇"的生态模式、"二菇二蚕(冬夏种菇-春秋养蚕)"的生态模式、桑树-食用菌间作套种、以及桑枝食用菌的周年生产模式,并且在广东省进行示范技术中试,为蚕区蚕桑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模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桑枝 养蚕废弃物 种菇 生态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作和旱作对叶菜吸收镉的影响差异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以适宜水旱2种模式栽培的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为对象,研究了水作和旱作两种栽培模式对Cd污染土壤上空心菜吸收积累Cd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和旱作对空心菜生物量和Cd质量分数影响显著。水作条件下,空心菜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比旱作处理增加了16.3%和190.6%,而地上部和根系Cd质量分数则较旱作处理降低了52.2%和49.3%。水作和旱作对土壤pH和DTPA-Cd质量分数也有不同影响,其中种植空心菜的处理土壤pH较旱作处理增加了0.99个单位,土壤DTPA-Cd质量分数降低了40.0%,不种空心菜的处理土壤pH较旱作处理增加了1.48个单位,土壤DTPA-Cd质量分数降低了30.4%。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心菜地上部Cd质量分数受土壤DTPA-Cd质量分数和土壤pH影响最大。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上,通过旱作改水作可降低空心菜可食部分Cd质量分数,是一种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水作 旱作 空心菜 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中国水稻上的重要植物检疫性害虫,根据稻水象甲的分布数据及其主要寄主水稻的分布,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其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进行了再分析和预测。稻水象甲在中国的扩散主要分为2个阶段:1988—1996年为零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分布集中在环渤海湾及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出现在港口城市;2001年至今为快速扩散阶段,稻水象甲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扩散,首次入侵发现地大多位于铁路或公路沿线城市。稻水象甲在中国的适生区广泛,90%以上水稻种植区均适合其生存,高度适生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稻区,少量分布在环渤海湾一带。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入侵扩散 生态位模型 适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低风险是农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植物保护 2012 CSCD

摘要:农药是与人类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一类重要的农用化学品,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和自身健康日益关注,对农药认识和理解趋于全面和理性。笔者认为,目前对农药发展的要求已由"高效、低毒、低残留"发展和延伸到高效低风险的阶段。农药产业也应调整思路,积极更新产品。高效低风险农药已成为当前农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药 发展 高效 低风险

妃子笑荔枝树体镁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热带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采用个体直接收获法,在采果后把10龄和3龄妃子笑荔枝树的根、茎、叶3个器官分成16~20个部位和组织,分别测定各个部位各个组织的生物量和镁浓度,并计算其累积量,以探明妃子笑荔枝树体内镁素在各个部位、组织中分布及累积特点,为荔枝镁营养研究及镁肥施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镁浓度在不同组织和不同部位是不同的,在叶、皮部含量较高,在根颈、主根、茎枝木部含量较低;随着荔枝根系粗度增加,其镁浓度呈下降趋势;在同级枝干中,皮部镁含量显著高于木部;(2)10龄树老叶柄镁浓度显著高于3龄树,但其梢皮部和木部镁浓度则显著低于3龄树;(3)荔枝镁素累积在叶最多,其次为茎,根系镁累积量最少,叶镁素累积量占整株树镁素累积量50%以上(其中10龄树为50.7%,3龄树为62.0%)。10龄树镁累积量(62.0 g)是3龄树镁累积量(9.8 g)的6.3倍。

关键词: 妃子笑荔枝 镁素 分布 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