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海湖湖东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林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丘上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当风速大于11m·s-1时,增加显著;0~2cm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有一定的偶然性及随机性,2~60cm的29个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而变大,但是简单的曲线拟合无法反映其变化规律;2种沙丘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均呈指数规律递减,当风速相等时人工治理沙丘的输沙率较小,当输沙率相近时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大于流动沙丘且风沙流结构同流动沙丘有明显不同。


优质中筋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青春41
《作物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春41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97年以SANTA为母本,以冬麦03702/W972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SANTA//冬麦03702/W97208。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33。


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效果开展了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200~250 g/100 kg种子包衣可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30 g/L苯醚甲环唑200、250 g/100 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均优于对照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 g/L苯醚甲环唑可在青海春小麦田推广应用。
关键词: 30g/L苯醚甲环唑 小麦散黑穗病 种传病害 种衣剂 防效


栽培措施对乐都紫皮蒜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栽培措施对大蒜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采用栽培方式(覆膜和不覆膜)和播期(春播和秋播)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结果】各处理栽培措施下,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鳞茎部位干物质积累量自退母后开始上升,单株总干物质及鳞茎干物质积累量均至成熟采收期达最大;秋播覆膜栽培措施下总干物质及鳞茎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均最大;春播栽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总体高于秋播栽培。秋播栽培措施下鳞茎干物质的最终分配比例高于春播栽培,但其假茎、叶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生育后期低于春播栽培。在不同栽培措施下,蒜薹中的干物质输出均最多,其移动率相同但转运率表现为秋播栽培低于春播栽培。不覆膜栽培措施下,根中干物质的转运率及移动率均高于覆膜栽培。【结论】不同栽培措施对大蒜全生育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总体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具体数值因处理组合不同而有所变化;秋播覆膜栽培措施下大蒜鳞茎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具有较充足的"源",有利于大蒜高产。


青稞Wx基因多态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0份青稞品种为材料,采用碘-碘化钾染色法进行表型鉴定,筛选出含糯性基因型的4份参试材料,分别是品种IG107028、Puebla、互助双槽人和APM-HC1905。经双波长法测定,150份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AC)为12.4%~38.5%,平均26.0%;4份糯性参试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2.4%~18.6%,平均16.7%。以直链淀粉含量差别较大的51份材料为模板,利用引物P4进行扩增,结果P4引物在51份材料中均有扩增产物出现,且随着参试材料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大,其扩增产物的分子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Wx基因位点表现出多态性,二者呈正相关。根据带型将51份材料分成I型、II型、III型和IV型,其扩增片段分子量分别为457、481、489和491bp,各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2%~27%、29%~30%、31%~35%和36%~38%。P4可作为糯性青稞品种选育的辅助选择标记。


菊芋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浓度4因素对菊芋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模板DNA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梯度检测。结果表明:菊芋20μl最佳反应体系包括10×PCR buffer,200μmol/L dNTP,0.5μmol/L引物,1.5 mmol/L Mg2+,1.0 U Taq DNA聚合酶和50 ng模板DNA。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将为菊芋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利用青海大黄油菜和芥蓝合成大粒甘蓝型油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青海大黄油菜(QD,2n=20,AA)与几种不同的甘蓝(CC,2n=18)正反杂交,辅以幼胚抢救、子房培养和染色体加倍技术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结果表明:以QD为母本的多个杂交组合获得69株杂种苗,反交组合均未得到正常发育的胚。与中迟芥蓝杂交后的QD子房在MS、1/2MS、MS+0.2mg/L 6-BA三种培养基中得胚率依次为15.5%、8.9%和4.4%,共获得24个杂种胚,而在MS+1.5mg/L 6-BA+0.25mg/L NAA分化培养基上角果内未发现成熟胚。染色体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后加倍率最高(59.4%~86.4%)。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受试材料全部为真杂种,并且没有出现新增带和缺失带。人工甘蓝型油菜在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千粒重较高,达到5.48g~7.45g,显著高于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4号和中双4号。


氮磷钾肥施用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青海省互助县种植的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2号)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钾肥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磷、钾肥的施用可显著促进成熟期春油菜地上部N、P、K素累积量(P<0.05);不同肥料的春油菜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3kg/kg N、5.6kg/kg P2O5和1.7kg/kg K2O;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N 33.6%、P2O57.8%和K2O 52.0%,N、P、K肥对油菜籽产量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8.0kg/kg N、46.7kg/kg P2O5和26kg/kg K2O。青海省互助县种植条件下,当春油菜产量水平在3 504kg/hm2时,NPK配施条件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吸收N、P2O5、K2O量分别为4.6kg、2.0kg和5.6kg,氮磷钾比为1∶0.43∶1.21。油菜生产实践中实现高产目标需同时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两方面。


青稞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87份青稞和13份野生大麦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发现,供试材料的HMW-GS条带单一,大多只有1条带,个别材料有2条带,而且条带的位置也变化不大,仅有3种条带位置,且基本介于小麦HMW-GS的7亚基至12亚基位置之间。因此,根据条带迁移位置的不同对参试材料的3种条带命名为A,B,C,分别对应着A,B,C亚基。87份青稞材料共出现了A,B,C,AC等4种带型,分别对应着56,1,27,3号青稞材料,各带型分别占64.4%,1.1%,31.0%,3.4%;其中A,B,C为单带带型,AC为双带带型;出现AC带型的原因是材料中同时存在A带型和C带型的种子。青稞和野生大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类型较单一,变异不丰富,多态性较低。本试验对青稞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多态性的研究可为其面粉加工利用和品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稞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SD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