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国产赖草属3组植物叶表皮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关系

植物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徒手刮削法对国产赖草属中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主要代表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赖草属3组植物的叶表皮皆由长细胞、气孔器细胞、短细胞和刺毛组成,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同时,3组植物在长细胞的长度与宽窄,气孔器的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的形状,短细胞的丰缺与着生形式,刺毛的数量、体积与类型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2)根据3组植物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对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分析表明,多穗组最原始,少穗组较进化,单穗组最高级;多穗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少穗组,并在少穗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单穗组。多穗组、少穗组和单穗组的这一系统关系与利用外部形态特征所获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

关键词: 多穗组 少穗组 单穗组 叶表皮 系统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sGA20ox2基因过量表达对水稻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水稻赤霉素20-氧化酶2(OsGA20ox2)基因的过量表达对水稻株高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RT-PCR扩增OsGA20ox2基因并构建该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pS12Q,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水稻,获得了高秆转基因植株。获得T0代的85株中,对其叶片基因组DNA进行Hyg基因扩增,发现其中2株为转基因植株且表现为高秆。分析其T2代表型,高秆植株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9.41%(P<0.05);穗颈长增加15.62%(P<0.05);倒1节间长度增加8.46%(P<0.05);穗长增加7.98%(P<0.05);穗粒数增加6.8%(P<0.05);分蘖数增加了12.5%(P<0.05);百粒重增加2.6%(P<0.05);开花提前10天。这些性状导致高秆植株的产量增加,生育周期缩短。RT-PCR结果显示OsGA20ox2基因在高秆植株茎中的表达高于对照,促进了水稻茎的延伸。结果表明OsGA20ox2基因的过量表达影响了水稻的株高和生长发育。

关键词: 水稻 OsGA20ox2 过量表达 高秆 生长发育

新型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遗传距离及遗传成分与配合力关系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不育系、2个亲本恢复系(D9946R和E144R)及以这2个亲本恢复系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选育的18个新型甘蓝型油菜恢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这些恢复品系间遗传距离,及导入到这些恢复品系中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比率与各性状配合力间关系。结果表明,2种标记混合得到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除与千粒质量特殊配合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外(-0.35**),与其他主要性状如单株产量、株果数等特殊配合力均不相关。新型恢复系品系中白菜型带型所占比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新型甘蓝型油菜 遗传成分 遗传距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的AFLP和MSAP标记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对引物在A组合S0扩增到523条带,其中4对引物扩增出9条变异带,包括7条亲本缺失带和2条新增带,分别占S0总条带的1.33%和0.38%;45对引物在B组合双亲植株扩增到1093条带,只有1对引物检测到1条父本带型在所有S0植株中缺失,约占S0总条带的0.09%;在B9子代F19-1~F19-16总共扩增得到1092条带,变异带有10条,占总条带的0.915%,其中包括9条缺失带和1条新增带,9条缺失带全部位于C基因组。MSAP检测发现,B组合S0植株中有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全部位于A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改变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1.37%。研究还发现B组合S0世代一个植株出现可遗传的花色变异,推测该表型变异与B组合人工甘蓝型油菜中C基因组变异有关。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基因组序列变异 AFLP MS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盐湖地区嗜盐菌的分离纯化及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菊芋菌核菌(Jerusalem artichoke Sclerotium)、油菜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蚕豆根腐菌(Fusarium solani)及豌豆根腐菌(Aphanomyces euteiches Dreehsler)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滤纸片法对植物病原菌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为了获得对这几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作用的嗜盐菌菌株,对供试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及发酵液的活性筛选。经滤纸片法测定,青海盐湖嗜盐菌菌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用最小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嗜盐菌提取物对辣椒疫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9~12 mg/mL。

关键词: 嗜盐菌 次级代谢产物 滤纸片法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拓宽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个白菜型油菜保持系(Ageva)、1个甘蓝型油菜保持系(B31)、2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316、562)以及53个由B31与Ageva杂交后回交多代选育的新型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53)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根据UPGMA方法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86处将57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B31和1~17、20~26、29~50、52、53聚为第Ⅰ类;第Ⅱ类为18、19、27、28、51;Ageva单独聚为第Ⅲ类;316、562聚为第Ⅳ类,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对材料1~53和B31与316、562的遗传差异进行比较,发现材料1~53与316、562的遗传距离大部分大于B31与316、562的,且1~53中白菜型条带所占比率与1~53和316、562的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向甘蓝型亲本保持系中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能增大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保持系 恢复系 遗传距离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条纹病流行动态及敌萎丹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及敌萎丹药剂防治技术,为青稞安全生产及条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刚察县(2010年)和西宁地区(2011年)青稞试验田,在分蘖-腊熟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对青稞条纹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选用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在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于分蘖期在田间出现,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病情指数为30.20。2010年,刚察县青稞条纹病在抽穗-灌浆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1.66%;2011年在西宁地区,青稞条纹病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灌浆-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4.96%。有效杀菌剂3%敌萎丹悬浮剂1.0,1.5,2.0mL/kg 3个剂量拌种处理后,青稞条纹病病情较空白对照明显减轻,且3种处理较空白对照推迟病害流行盛期30~38d。【结论】在青海地区,条纹病于青稞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在抽穗-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经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处理后,青稞整个生育期都不会出现条纹病病害流行盛期,条纹病对青稞产量不会造成威胁。

关键词: 青稞条纹病 动态规律 3%敌萎丹

青海省春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春麦田杂草共有87种,隶属于25科。其中单子叶植物1科8种,双子叶植物24科79种。猪殃殃、藜、荞麦蔓、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萹蓄等6种杂草为田间的优势杂草;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野燕麦、芦苇、繁缕、苣荬菜、大刺儿菜为田间区域性优势杂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青海川水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脑山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1~2cm土层是杂草出苗的最适深度。青海春麦田杂草由过去的野燕麦和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明显向以多年生杂草和部分耐药性强的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演替。

关键词: 春小麦 杂草发生 杂草群落 青海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生长过程中鳞茎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变化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大蒜植株生长过程中鳞茎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变化特征,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新疆紫皮大蒜、河南紫皮大蒜及河北白皮大蒜4个大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4个大蒜品种整个生育期鳞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均在成熟采收时达到峰值;可溶性糖的组分中均有果聚糖、蔗糖及果糖,仅乐都紫皮大蒜与新疆紫皮大蒜在萌芽后24~36 d时,含有少部分葡萄糖。全生育期鳞茎中果聚糖在可溶性糖总糖中的构成比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果聚糖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蔗糖、葡萄糖及果糖。4个大蒜品种全生育期鳞茎果聚糖含量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可溶性糖组分含量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间也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同。4个大蒜品种生长过程中鳞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可溶性糖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各有差异,且可溶性糖各组分含量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全生育期鳞茎可溶性糖总糖含量、组分以及各组分含量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制约,也与自身的生长代谢状况有关。

关键词: 大蒜 鳞茎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除草剂药害诊断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海省春小麦田常用6种除草剂进行药害症状诊断研究。2,4-D丁酯、氯氟吡氧乙酸两种除草剂高量的倍量处理区小麦药害等级达到4级,其余4种除草剂各处理小麦药害在3级以下。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土壤气候条件下,6种除草剂的药害发生情况不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关键词: 除草剂 春小麦 药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