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黄色线辣椒新品种‘青线椒2号’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线椒 2 号’是利用‘循化线辣椒’品种自然群体中的变异单株自交,采用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黄色皱皮线辣椒新品种,果实线形,结果集中,成熟果实亮橙黄色,果皮皱缩,果尖弯曲带钩,平均果长 19.30 cm,果宽 1.05 cm,单果质量 8.10 g,商品性优,微辣有香味,风味佳。耐旱,耐瘠薄,耐冷凉,早熟。干椒产量 4 800 kg · hm-2,适宜加工,适合在青海省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生育期植株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在非耕地区域种植蔬菜的问题,以菇渣、麦秆、菊芋杆、油菜杆、河沙、牛粪、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基质配方设计对设施内番茄的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基质配方的番茄植株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在各生育期都较高,明显好于其它基质配方。因此,利用本地农业废弃物菇渣、麦秆、河沙、牛粪、羊粪等材料配置不同基质配方可完全满足设施番茄的生长,A、C和L 3种基质配方可作为青海省非耕地设施番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基质配方 番茄 生育期 生长特性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提和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蛋白比较研究

中国油脂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榨春油菜菜籽粕为原料,研究了碱提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两种方法对菜籽蛋白的提取效果,比较了两种方法提取的菜籽蛋白的性质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好,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菜籽蛋白吸水性、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相对碱提法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酸性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菜籽蛋白仍然具有较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籽蛋白,不仅提取效果好,而且对菜籽蛋白起到了改性作用,提高了其部分功能性质。

关键词: 菜籽蛋白 碱提 超声波辅助提取 功能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小麦空间诱变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用系谱法对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SP 1株群、SP 2系群以及SP 2显著突变系和疑似突变系后代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它在SP1出现了2个显著的株高突变体D16和D38,其中D38在SP 2表现株高和主穗长度的分离,D 16在SP 2的株高与原品种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它在SP 3出现了株高和穗长的显著变异。SP 2疑似突变系D 69在SP 3出现了籽粒形态的显著突变。经单株选择,D 38的部分后代在SP 3或SP 4性状就已基本稳定。表明航天诱变小麦种子,可引起后代株高、穗长、穗形、籽粒形态等性状的变异;突变体可能出现在SP 1,也可能出现在SP 2或以后世代;这些突变体经过2~3个世代的单株选择,部分后代的性状就能基本稳定,小麦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的变异符合诱变育种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小麦 航天诱变 性状 变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水分下黑果枸杞生理特点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盆栽的2a生黑果枸杞采用土壤人工控水方式进行干旱生理试验,通过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黑果枸杞对土壤干旱的相对适应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5%时,对黑果枸杞叶片生理作用形成胁迫;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黑果枸杞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因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线型;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9、0.917和0.904,土壤含水量与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变化的趋势为二次三项式,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变化的趋势为三次四项式;最适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叶片水分利用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2%、18.0%和17.6%;土壤水合补偿点为3.81%,从而证明黑果枸杞为较耐旱树种。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方程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种质资源清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DS-PAGE对101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清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蛋白带2625条。除共有带外,迁移率不同的谱带类型36种,其中相对分子量为92kD、75kD、62kD、40kD、34kD、17kD、13kD的谱带在检测的种质材料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92.08%、90.10%、99.01%、95.05%、95.05%、98.02%、95.05%。其余29种谱带类型具有较强的多态性,多态性谱带平均为16.09条,多态性比例为44.69%。每份种质材料的清蛋白谱带数介于21~31条之间,平均25.99条;供试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0.6111~0.9722,平均0.7122。3个地理类群内多样性指数0.9879,类群间多样性指数0.0121,表明蚕豆清蛋白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类群内。聚类分析将参试种质分为6类,与以往蚕豆种质分类研究结果类似,表明清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蚕豆蛋白质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蚕豆 清蛋白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遗传相似系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标记对青海省66份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0对扩增谱带稳定的引物,共检测出8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出的等位基因为4.05个,变异范围2~8个,引物xgwm133-6B和xgwm3-3D的等位位点最多,均为8个;其次是xgwm2-3A和xgwm107-4B,均为6个。66份小麦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30 9~0.975 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86 5,用popgene算出Shannon’sInformation index为0.367 2,Nei’s gene diversity为0.237 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6份材料聚为4大类群,部分材料在聚类时从亲缘关系上没有被明显区分,说明这些材料的生长习性与所研究的SSR引物位点相关性状存在独立性,但总体上基于SSR多态性的聚类与材料来源地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小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蛋白质亚基分析与特异种质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S-PAGE方法,对112份不同基因型蚕豆的清蛋白和球蛋白亚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亚基的有效等位变异分别为1.750 0±0.452 3、1.545 5±0.522 2,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5.00%、54.55%,清蛋白的亚基遗传多样性指数较球蛋白亚基高。(2)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分别含有在不同基因型蚕豆中构成不同的12和10个亚基,其中清蛋白含有9个基本亚基,116kD、96kD、45kD为清蛋白的3个特异亚基;球蛋白含有8个基本亚基,58kD、35kD为球蛋白的2个特异亚基;研究共鉴定筛选出42个含有清蛋白特异亚基和21个含有球蛋白亚基的种质资源。(3)清蛋白的97kD、63kD基本亚基和球蛋白的97kD、56kD、47kD基本亚基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共鉴定出19个清蛋白亚基和21个球蛋白亚基缺失的优异种质。研究表明,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亚基构成在不同种质之间具有差异性,除基本亚基外,部分种质还含有特异亚基或缺失亚基。

关键词: 蚕豆 蛋白亚基 多样性 种质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比较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主栽品种阿勃、互助红、互麦11号、通麦1号、通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0%PEG-6000渗透胁迫对春小麦萌芽期形态、质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PEG-6000胁迫处理后,5个参试小麦品种的出芽率、胚芽鞘长度、主根长、根毛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通麦2号的下降幅度最小;处理组的失水率低于对照组(水),其中通麦2号的失水率最低,互麦11号的失水率最高;处理组的相对外渗电导率高于对照组,其中通麦2号的渗电导率最高,互麦11号最低。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麦2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关键词: 小麦 萌芽期 PEG胁迫 抗旱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国内外28份青稞品种材料幼苗第一片展开叶,分别测定其相对含水量和失水率,并选择其中对水分胁迫敏感与不敏感的材料各1份,研究不同浓度(5%~30%)聚乙二醇(PEG)预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短期水分胁迫对青稞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28个青稞材料中‘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最高(60.16%)、‘大麻青稞’最低(38.98%),而离体失水率‘旱地紫青稞’最低(8.80%)、‘大麻青稞’最高(20.20%)。说明‘大麻青稞’对水分胁迫最敏感,而‘旱地紫青稞’最不敏感。(2)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青稞种子的萌发率和生根率,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旱地紫青稞’和‘大麻青稞’种子分别在15%和10%PEG处理下发芽和生根最佳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两品种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重均在10%PEG处理下表现最佳,但‘大麻青稞’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旱地紫青稞’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逐渐降低,并在30%PEG处理下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大麻青稞’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随PEG处理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在20%PEG处理下最佳。研究表明,短时间低浓度PEG处理对青稞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可溶性蛋白、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PEG处理却具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PEG胁迫条件下,耐旱性强比耐旱性弱品种的自我调控能力更强。

关键词: 青稞 聚乙二醇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