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试验于2010—2012年利用性诱剂诱捕法在田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始见期在7月末,高峰期在8月初至8月中旬,结束于8月末,发生期历时1个月左右;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大豆食心虫的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适量的降水会造成空气湿度大,这有利于蛾量的增加,而强降水的出现不利于食心虫的化蛹和成虫出土;在牡丹江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1~24℃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适温,而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成虫的发生。说明温度与降水量均为影响大豆食心虫发生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牡丹江 丘陵区 气象因子 大豆食心虫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气象因子对蓝莓花芽分化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半高丛蓝莓品种"北陆"为试材,在掌握蓝莓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对"北陆"蓝莓花芽分化的影响,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所需温度、湿度、光周期的阈值及最佳条件,为蓝莓种植特别是设施反季节栽培熟期控制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北陆"蓝莓花芽分化初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20℃、湿度6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花序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萼片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花冠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2℃、湿度7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雄蕊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心皮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20℃、湿度6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

关键词: 蓝莓 花芽分化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研究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摘要:二十多年来,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在管理会计界中最为著名的创新。如今ABC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的发达企业,也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但是我国对作业成本法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投入实施的情况差强人意。对此,笔者将首先简述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及背景,然后比较其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对应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企业 作业成本法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应激和吡虫啉对大豆蚜hsp70和hsc70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节,为大豆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不同热激时间和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及不同吡虫啉浓度对大豆蚜4龄若虫hsp70和hsc70的表达影响。【结果】37℃热激后,大豆蚜4龄若虫中hsp70表达量先上调,1 h时升至对照组的10.36倍(P<0.05),然后逐渐下降。同样热激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对大豆蚜若蚜中hsp70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热激处理后,大豆蚜若蚜中hsp70立即大量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8.78倍(P<0.05),随后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而hsc70的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大豆蚜若蚜受吡虫啉的胁迫时,其hsp70和hsc70的表达量受吡虫啉的浓度及胁迫的时间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结论】吡虫啉诱导大豆蚜hsp70和hsc70表达量的上调;而热胁迫对hsp70和hsc70 mRNA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高温可以诱导hsp70的表达,但对hsc70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关键词: 大豆蚜 热休克蛋白 吡虫啉 热激 mRNA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疫霉根腐病菌毒素对大豆不同组织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总多酚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 7 mg·mL-1)处理后,抗病品种根、茎和叶中总多酚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升高;而感病品种在整个病程中虽然在某些阶段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他阶段总多酚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说明适宜浓度的大豆疫霉菌毒素可以起到激发子作用。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毒素 总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4

摘要:目的: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如何确立最佳实验方案,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主要从血清药理学方法中的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剂量、方案、采血时间、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随着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细化和完善,使中药及其复方这种复杂药物的研究具备更强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但是该方法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尚待规范,同时,其在注重研究药效的基础上也应该对血清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在抗肿瘤、心血管、免疫、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应用,如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定能为中药研究的发展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血清 体外实验 中药复方 实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STAT5b)及其STAT5b基因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STAT5b)是STAT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中发挥关键的作用。STAT5b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动物生长、繁殖、泌乳和代谢。为了对STAT5b及其STAT5b基因有一全面、深入的了解,综述了STAT5b基因的定位、STAT5b基因的结构、STAT5b的生物学功能以及STAT5b的表达、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该基因在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5b基因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优异大豆育种价值评价

农学学报 2014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问题,利用572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最后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株高变异幅度为40.2~137.2 cm;平均值为88.54 cm。分枝数变异幅度为0~9个;平均值为3.61个。单株荚数变异幅度为11.2~220个;平均值为76.64个。单株粒重变异幅度为1.03~86.1 g;平均值为29.01 g。百粒重变异幅度为4.87~30.31 g;平均值为18.87 g。倒伏性变异幅度为0~3级;平均值为0.51级。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3.28%~23.47%;平均值为20.56%。油分含量变异幅度为34.41%~49.94%;平均值为40.71%。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72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关键词: 大豆 优异种质 育种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霉菌毒素对家畜的危害

饲料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部分霉菌毒素是具高毒性、诱变性和致癌性的化合物,导致动物脏器和组织损伤、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和免疫抑制等,因而会诱导或增强动物疫情的传播,对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并且通过肉、蛋和奶等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关键词: 霉菌毒素 家畜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引春小麦脂肪氧化酶活性基因的标记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改良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加强其种质创新,利用与脂肪氧化酶基因(LOX)活性有关的2个遗传位点相连锁的3对分子标记,对247份俄罗斯引进的春小麦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SR标记Xwmc312,142份品种扩增出247bp特异条带,即Xwmc312-247基因型比例为57.49%,85份品种扩增出235bp特异条带,Xwmc312-235基因型比例为34.41%,20份品种扩增出227bp特异条带,Xwmc312-227基因型比例为8.10%。TaLOX-B1位点上,16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6的特异条带,即高活性等位基因型TaLoxB1a分布比例是6.48%,230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8特异条带,即低活性的等位基因型TaLOX-B1b分布比例是93.12%,有一个品种在此位点表现杂合。表明以TaLox-B1b基因型为主。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6种,Xwmc312-247/TaLOX-B1b分布比例最高(53.85%),Xwmc312-22 7/TaLOX-B1a分布比例最低(0.41%),高活性组合Xwmc312-235/TaLOX-B1a(分布比例2.43%)等其它4种组合型介于二者之间,表明俄罗斯引进小麦品种以LOX低活性组合型为主。

关键词: 俄罗斯春小麦 脂肪氧化酶基因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