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水分条件对马铃薯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马铃薯高产栽培提供参考资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50%~60%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薯块形成和膨大期是费乌瑞它产量形成的需水关键时期。


红水河长臀鮠的形态生物学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长臀鮠形态种质标准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资料,对红水河长臀鮠外部形态特征和框架特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红水河长臀鮠可数性状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遗传性状较为稳定;可量性状全长为体长的1.10~1.23倍,体长为体高的3.63~4.54倍,为头长的3.87~4.75倍,为尾柄长的7.74~15.43倍,为尾柄高的8.0~13.2倍,头长为吻长的2.11~3.0倍,为眼径的9.0~15.5倍,为眼间距的1.78~2.38倍,为口裂宽的3.07~4.80倍,体高为体宽的0.64~1.45倍,肠长为体长的1.19~1.87倍。体重与体长相关的关系式W=0.091 L2.461。肥满度系数K为1.37~2.43,平均2.10±0.38。体长与肠长的线性回归方程y=1.471 2x-0.259 6。


4个苜蓿品种生长特性研究
《草业与畜牧 》 2011
摘要:利用4个苜蓿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通过测定产量、鲜比、茎叶比,并分别分析叶和茎中粗蛋白、钙、磷含量,结果表明:WL525越冬能力最强,三得利的越夏能力强;叶/茎最高是三得利,并且三得利的叶和茎中粗蛋白、钙和磷含量比其他3个品种含量高,鲜草总产量最高为WL525,因此三得利是首选的优质牧草品种,产量最高为WL525。


不同饲料饲革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研究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文中探讨了不同饲料饲草在山羊瘤胃的降解特性,旨在解决贵州省山羊饲料缺乏营养价值参数的问题.试验以2只安装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瘤胃尼龙袋法对蛋白饲料、能量饲料、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混合牧草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有机物(OM)的瘤胃降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DM有效降解率(%)值依次为67.46、59.27、74.69、52.72、62.91;CP有效降解率(%)值依次为66.31、58.66、78.17、59.84、62.75;OM有效降解率(%)值依次为69.07、67.14、78.75、62.50、63.44.各类饲料的DM、CP、OM的瘤胃有效降解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不同类型饲料的瘤胃降解特性是不同的,豆科牧草DM、CP、OM的有效降解率最高,营养价值最佳.


双测交法选配桑蚕品种781、7532优良组合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方法]用中系品种781与9个日系品种,日系品种7532与9个中系品种分别进行正反交,找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春秋兼用蚕品种。[结果]各蚕品种间结茧率、健蛹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蚕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分析及目标组合选配奠定基础。


贵州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贵州珍贵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通过实地踏勘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对贵州药用金线莲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生境观察分析、标本采集、活体保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观察记录以及分类鉴定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贵州药用金线莲主要有2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与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主要种类是金线兰,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为贵州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种。金线兰与台湾银线兰的野生资源量均稀少,处于濒危状态。


贵州4个延退玉米杂交种的真实性和一致性DNA指纹鉴定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品种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鉴定对玉米种子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对贵州2010年申请延迟退出管理,但审定时没有进行DNA指纹鉴定的4个供试品种进行真实性和一致性DNA指纹鉴定。结果显示,4份供试品种至少在8对引物位点上有差异,差异位点数>2,4份供试品种之间互不相同,并构建SSR-DNA指纹数据库;黔单11和筑糯5号一致性级别为三级,筑糯2号和黔玉1号为二级,一致性均达到1~3级,根据真实性和一致性鉴定结果可按正常程序审报延迟退出管理。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和绿肥对提高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通过2009-2010年设置地膜覆盖和绿肥的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土壤耕层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耕层土壤(0~20cm)日平均温度提高3.6℃和2.9℃。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cm)平均含水率提高了12.93%、6.3%和10.88%;封行后,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平均含水率低6.35%和6.4%。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和施绿肥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增加25.6%和2.3%。因此,地膜覆盖且施绿肥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温度、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