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宣薯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马铃薯宣薯2号在贵州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宣薯2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宣薯2号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结薯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叶重、根重、茎重、单株薯重、单薯重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宣薯2号商品薯生产的最佳密度为3 000~3 300穴/667m2,产量达1 759.2kg/667m2,平均单薯重104g;种薯繁育的最佳密度为4 200~4 500穴/667m2,产量达1 276.5kg/667m2,平均单薯重53.8g。


黔油29号育苗移栽栽培模式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品种综合生产水平,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9号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移栽密度及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过磷酸钙与氯化钾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当移栽密度在9 000株/667m2,施用尿素40kg/667m2、过磷酸钙70kg/667m2、氯化钾30kg/667m2左右时,黔油29号的产量达280kg/667m2左右。
关键词: 黔油29号 移栽密度 尿素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施用量


同一切口完成生长猪十二指肠“T”型瘘管和回-直肠吻合手术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采用活动尼龙袋法测定单一饲料养分(尤其是氨基酸)在生长猪回肠末端的生物学效价,需在其十二指肠距胃约10 cm处安装"T"型瘘管,并施以辨前端回-直肠吻合术(EE—IRA)。在同一生长猪体内同时完成这两个手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 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 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益油1号(NR168) 选育


艳红桃芽变品系彩虹的RAPD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确认芽变性状的可遗传性,对桃品种艳红自然变异原株的变异枝(YC0)及其无性系第一代(YC1)、艳红自然变异原株的正常枝(YY)2个品种(系)3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随机引物,其中,共扩增出条带11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8.5条,其中引物LC17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可用作鉴定这2个品种(系)的RAPD标记。YC0(或YC1)与YY的遗传距离(GD)为0.018 3。艳红与彩虹存在DNA水平的遗传差异,而特异多态性带较少与供试的2个品种性状差异较小一致。


《贵州农业科学》载文情况比较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贵州农业科学》2008—2010年载文情况,为该刊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贵州农业科学》2008—2010年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用统计结果与前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刊2008—2010年共出版30期,刊载论文2185篇,平均年刊载量为728篇,平均每期载文73篇;高校稿件的刊载率从2008年的37.83%上升到2010年的65.71%;基金论文比平均为76.52%;篇均引文数为10篇,各项统计数据均较之前的研究结果有大幅度的提高。认为,该刊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还不够广泛,需要从自身质量抓起,并加强多渠道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 《贵州农业科学》 2008—2010年 载文情况 文献计量法 比较分析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8年春以R 06(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种中双4号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湘油15(从湖南省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湘油15中的1个选系)进行有性人工杂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程序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4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958 R(又简称58 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1.2~25.2μmol/g,含油量42.6%~43.6%,种子蛋白质23.5%~25.6%。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且组配的绝大多数组合均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在生产上比较受欢迎。是一份难得的具有优良、特异农艺性状和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都很强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的骨干恢复系。现已用该恢复系组配选育成功翔油1号、益油1号两个综述性状表现均很突出杂交油菜新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