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玉米“黔单23号”高产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 2011
摘要:通过几年的试验,生产示范以及对黔单23号的特征特性的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更好的发挥黔单23号的增产潜力,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撑。


多年生饲草玉米品种SAUMZ1号引种栽培试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多年生饲草玉米品种SAUMZ1号在贵州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从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引进玉米品种SAUMZ1,并在绿茵畜牧有限公司的坝地进行了播期、密度、播种深度、施肥和采收茬数对饲草玉米品种SAUMZ1号生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播种深度为15~20 cm,播种密度为2.5万株/hm2,生长期间施尿素450~600kg/hm2作追肥,刈割鲜草3次,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6515A与恢复系6373R为亲本组配育成了高效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油07-4。该组合在2008—2010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53kg/667m2,较对照增产3.99%;平均产油量为74.76kg/667m2,比对照增产21.82%;平均生育期为214.2d,比对照早熟2.8d;含油量45.72%,芥酸0.1%,硫甙28.2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16%;抗倒性和抗寒性强,耐菌核病。于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油科1号。


贵州龙里县牲畜布鲁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的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多生活在畜主细胞内,对外界的抵抗力强,污染面广。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羊、牛、猪、鹿、骆驼、马、狗、猫、狐、


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早熟马铃薯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Os5p调制荧光仪分别测定了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和不同生育期内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SPAD值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间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Yield、Fv/Fo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内差异水平不一致;块茎膨大期的Fv/Fm值在0.80~0.85,表明此时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大期;通过比较费乌瑞它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实际光化学效率得出,光化学效率变化的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基本一致。


宽厢宽幅种植模式不同种植规格对果蔗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平坝蔗地的经济效益,尝试以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规格设计,进行果蔗种植和在果蔗行间间作生育期短的矮秆作物,研究宽厢宽幅种植模式不同种植规格对果蔗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1 a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种植规格的果蔗产量均高于CK,在宽行间种植间作物后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较常规种植增加40.3%~79.4%。其中,采用行距为200 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果蔗的农艺性状较常规种植表现好,果蔗增产率为35.54%,在宽行间种植作物的产投比为5.14,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到了83 452.5元/hm2;采用行距为150 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次之,纯收入为70 230.0元/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