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肥力橡胶园土壤中养分的垂直分异规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园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到橡胶树的生长和割胶质量,近些年来在刺激割胶体制下,橡胶园土壤肥力下降.研究对不同肥力的橡胶园土壤主要养分的垂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剖面深度的增加,不同肥力的土壤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显著下降;P和K在剖面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高肥力土壤剖面下层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中低肥力土壤.结论认为N素是当前制约橡胶生产的主要因素,土壤中有机质、全N和碱解N在剖面中下层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潜在肥力.


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生态适应性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磷效率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的生态适应性情况,以中性土壤上筛选获得的45份耐低磷水稻品种和5份低磷敏感水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中性土壤为对照,在酸性和碱性土壤上进行了水稻苗期生态适应性鉴定,结果表明,3种土壤相对分蘖数均值表现为中性土>酸性土>碱性土,相对株高均值表现却相反,分别为碱性土>酸性土>中性土,但不同土壤变化不大;部分中性土壤上筛选的耐低磷水稻品种存在对不同酸度土壤的生态适应性差异。可见,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酸度土壤上表现出对低磷的耐受能力不同,存在着耐低磷特性对不同酸度土壤的基因型差异。


捻转血矛线虫Hc38保守结构域所在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动物医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产物(登录号AY749124)保守结构域所在核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该引物包含Kozak序列、HindⅢ酶切位点、XbaⅠ酶切位点。以含有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片段的pMD19-T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片段,用HindⅢ、XbaⅠ双酶切该片段,回收后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相同酶切回收后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Hc38。经酶切分析、序列测定和PCR鉴定,证实了重组质粒的正确性。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Hc38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Kozak序列


磷铝协同作用对玉米苗期生物学性状和营养学特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酸、磷处理下玉米自交系苗期生物学及营养学特性.结果表明,低磷和酸铝严重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低磷胁迫下植株干重受影响较大,酸铝对下部叶叶色和干重影响显著.低磷处理抑制玉米植株对K、Ca的吸收,酸铝胁迫使各自交系P、K、Ca、Mg含量显著下降,加磷可缓解酸铝对玉米生长的毒害作用.不同自交系之间存在耐低磷和耐酸铝基因型差异,并且耐低磷和耐酸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自交系M12属于酸铝低磷双敏感类型;耐酸铝自交系,如M02和M08同样耐低磷,耐低磷自交系M01也较耐酸铝,为双耐基因型.


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高产106/长白9号的200个F2:3株系为作图群体,在0.15%Na2CO3溶液碱胁迫下,进行了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的鉴定评价,并以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结果表明,在F3株系群中水稻发芽率及其相对碱害率均呈单峰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共检测到碱胁迫下与水稻发芽率相关的QTL 7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4.05%~12.61%,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RM225-RM204区间的qGC-6和位于第9染色体RM219-RM3700区间的qGC-9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2.61%和10.85%。共检测到与水稻发芽率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 6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82%~28.07%,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RM29-RM221区间的qRGC-2、位于第6染色体RM225-RM204区间的qRGC-6-1、位于第9染色体RM219-RM3700区间的qRGC-9和位于第12染色体RM260-RM3226区间的qRGC-12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8.07%、15.35%、15.61%和18.91%,为主效QTL,但其相应的区间距离均较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所检测的QTL增效等位基因主要表现为部分显性和超显性。
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保守结构域所在片段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照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核酸序列(登录号:AY749124)的保守结构域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雌性成虫中扩增出约429 bp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9-T中,经酶切鉴定证实,并进行序列测定。与AY749124序列同源性为99%。进一步将克隆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PRO EX HT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能在DH5a细菌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17 000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捻转血矛线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肉桂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肉桂C innam omum cassia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酸乙酯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ZJR)、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肉桂酸和肉桂酸乙酯.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0 7、0.020 2和0.049 6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828、0.847和1.225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290 0、0.063 5和2.290 0 mg.mL-1.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33 3、0.033 3和0.100 0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50、2.500和2.500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500 mg.mL-1.
关键词: 肉桂 活性成分 芒果炭疽病菌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BTH处理对菜心耐贮性的影响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心采后易于发生切口腐烂和叶片黄化等现象,货架期很短。探讨了采前6 h用新型抗病诱导剂苯并噻重氮(BTH)喷施对常温贮藏菜心的保鲜效果。与对照相比,BTH处理降低了茎部切口腐烂指数、黄叶率、失重率和细胞膜透性,提高了茎部的硬度。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TH处理后提高了菜心的抗病性和新鲜度,BTH浓度为1、5、50 mg/L时,以5mg/L处理增强菜心耐贮性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菜心 苯并噻重氮(BTH) 耐贮性 抗病性 新鲜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