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玉米新品种松玉410

中国种业 2014

摘要:松玉410是吉林省松花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S43为母本、Y103为父本通过杂交方法选育而成。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3017。特征特性在适应区从出苗到成熟生育日数为121d,需≥10℃活动积温2430℃。该品种幼苗期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龙粳4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 2014

摘要:龙粳43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2005年以龙粳38为母本,龙花00-23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抗稻瘟病,耐冷性较强,分蘖力强,活秆成熟等特点。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龙粳43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多糖对环磷酰胺抗肿瘤作用的减毒增效机制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大豆多糖能否减轻环磷酰胺对机体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影响。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腋下接种S180肉瘤,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mg/kg·d以及大豆多糖50、100、200mg/kg·d。测定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变化。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环磷酰胺相比,大豆多糖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水平。随大豆多糖给药剂量的升高,CD+4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CD+8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升高。故大豆多糖能够通过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而增强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并减轻其毒副作用。

关键词: 大豆多糖 环磷酰胺 减毒增效作用 免疫增强作用 CD+4/CD+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寒地奶牛超数排卵现状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所谓奶牛超数排卵就是利用激素等使母牛排出比自然状况下更多的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简称超排。笔者通过对北方寒地奶牛超排常用方法统计和不同超排方法效果比较分析,阐明不同超排方法应用要点及目前北方寒地奶牛在超排技术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北方寒地奶牛超排常用方法1.1 FSH+PGF2α法生产中通常都是在母牛发情后,递减剂量肌肉注射促卵泡素(FSH),然后再肌肉注射前列腺素F2α(PGF2α)。FSH注射时间是母牛发情后8~12 d,保持连续4~5 d注射FSH,剂量为15~20 mg,逐天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需肥特点及施肥要点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摘要:1大豆需肥特点大豆的一生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其次是钙、镁、硫等。同时也需要少量微量元素,如钼、硼、锰、铜等。当大豆所需的必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都会导致大豆的异常和不良生长,导致大豆营养平衡失调赢钱生理病害二减产。了解大豆的需肥特点,科学施肥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1.1大豆对氮的吸收大豆是需氮较多的作物。因为种子内蛋白质含量很高,而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产酶工艺优化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

摘要:从富含腐烂玉米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K01,经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美洲爱文氏菌。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种龄24 h,培养液初始pH值7,接种量3%,培养时间48 h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1.58 IU/mL。该菌株对玉米秸秆降解效果较好,优化条件下7 d降解率达56.1%。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降解菌 16S rRNA 产酶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4

摘要:为了达到良好的还田效果,应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通过秸秆还田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翻地处理比较,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心土还田、秸秆焚烧处理在大豆植株株高、单株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公顷产量上均得到增加,秸秆心土还田处理的大豆单株节数、荚数、粒数和产量表现最好,与普通翻地处理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并且与普通翻地比较秸秆心土还田增产32.31%,秸秆覆盖还田增产22.50%,秸秆焚烧增产13.65%,由于秸秆心土还田腐熟效果最好,促进土壤肥力增加,大豆吸收的土壤养分比较充分,所以大豆的产量较高。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e肥施用方式和施用时期对水稻含Se量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摘要:在田间小区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硒(Se)肥的施用方法及施用时期对水稻植株和籽粒中Se的吸收与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稻在生长前期和旺盛时期对Se的吸收和积累有很大差异。与对照相比,苗床施Se、土壤施Se和叶面喷Se 3种方式均能明显提高各生育期水稻植株和籽粒中Se的含量,富Se效果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从稻米富Se效果看,富Se含量在0.163~0.207 mg·kg-1之间,Se含量增加了5.8~7.6倍,且都在安全范围内。从水稻富Se的方式上,不同施Se方式富Se效果依次为水稻扬花期喷Se>土壤施Se>育苗期喷Se>对照。从叶面喷施Se的时间上,稻米富Se效果依次是扬花期喷Se>育苗期喷Se>灌浆期喷Se>齐穗期喷Se>对照。从水稻富Se类型上看,外源无机Se和有机Se都能明显促进水稻对Se的积累。水稻育苗期和扬花期叶面喷Se在提高水稻稻米中含Se量的同时,并没有降低水稻产量。因此水稻叶面喷Se是一条安全、简单、易操作的途径。

关键词: Se 水稻 生育时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性诱剂法连续5年对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的成虫羽化期进行调查,并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大豆食心虫进行防控。2013年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效果最好,防控效果达到84.4%。生物防治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相对稳定,可有效降低虫食率,防治效果达到71.28%。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贮藏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探究马铃薯有效贮藏方法,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总结归纳了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贮藏温度、时间和光照,化学抑芽剂的使用以及贮藏方式等,并分析了其对马铃薯的品质、生理特性、有效成分含量和脱毒种薯活力等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马铃薯贮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为实现科学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贮藏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