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筛选

中国西部科技 2014

摘要:对360份野生大豆的抗旱性进行初步筛选,选出30份抗旱性不同的野生大豆资源,并调查、记载与抗旱性相关的性状,采用抗旱系数法对30份材料进行分级,研究野生大豆抗旱性潜力,为大豆抗旱性育种储备资源。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抗旱性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温对甜瓜砧木再生根生长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札木合、壮力一号和光典二号3种南瓜类型的甜瓜砧木为供试材料,当砧木在子叶展平刚露新叶时进行断根扦插,研究不同地温(15、20、25℃)对甜瓜砧木再生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再生根的根系活力与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呈正相关;随着再生根的生长,其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迅速增加;根系活力随着再生根的生长而逐渐上升。在同一测定时间时,3种砧木的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地温20℃时达到最高值;其中砧木光典二号在20℃时根系发育最好。

关键词: 根系再生 甜瓜 砧木 地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大豆的生物固氮潜力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瘤菌与大豆共生结瘤固氮是大豆的重要氮素来源之一,而我国在大豆生产中普遍过量使用化学氮肥,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严重抑制了大豆的生物固氮效率。因此在生产中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是我国发展大豆产业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国大豆主产区生物固氮潜力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不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大豆产区生物固氮的最大供氮能力,为大豆的合理施肥和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5N自然丰度法,在2011年和2012年测定了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我国4个大豆主产区包括黑河、大庆、长春、铁岭、济宁、延安、南宁等7个试验点在内的大豆生物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其对产量的贡献。15N自然丰度法的原理是利用非固氮参照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15N丰度高于固氮植物,根据两者的15N自然丰度差异估算出固氮植物的生物固氮率。所选的非固氮参照作物必须同大豆生长季一致,并且各试验点选用同一种非固氮植物以保证各地数据的可比性。通过查阅文献,有研究使用玉米作为参照作物,并且符合上述要求,因此本研究选择玉米作为非固氮参照作物。【结果】在不施氮肥条件下,我国大豆在正常降水年份的生物固氮效率为47%70%,其中铁岭最高为60%70%,黑河最低为47%54%;大豆的生物固氮量在N 92150 kg/hm2之间变化,其中籽粒中的生物固氮量占总固氮量的65%81%,生物固氮量最高的试验点为长春,最低的试验点为延安;生物固氮对产量的贡献在1039 1867 kg/hm2之间,其中最高的试验点为长春,最低的试验点为延安;在延安试验点苗期开花期极度干旱的2011年,大豆缺水严重抑制了根瘤菌的数量和固氮酶的活性,其生物固氮效率、固氮量及对产量的贡献均达极低水平,分别为15%和N 24 kg/hm2和245 kg/hm2。【结论】我国大豆不同主产区的生物固氮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生物固氮效率以温带的铁岭为最高,向北至寒温带的黑河、向南到亚热带的南宁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受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生物固氮量及其对产量贡献的分布规律与生物固氮效率不完全一致,其中东北地区最高,其次是济宁和南宁,延安最低。

关键词: 大豆 15N自然丰度法 生物固氮效率 生物固氮量

不同叶面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探索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黄瓜叶面肥的施用效果,以黄瓜品种中农6号为试材,设4个叶面肥处理,分别施用利果美、金牌、凯丰和巨尔,研究了同种浓度不同功效的叶面肥对大田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均有提高黄瓜产量、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作用,其中1 000倍液巨尔叶面肥处理的黄瓜产量和品质与对照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叶面肥 黄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国内外桤叶唐棣研究现状

农学学报 2014

摘要:从桤叶唐棣的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栽培技术、营养保健功能、加工利用、水土保持功能和园林绿化等7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桤叶唐棣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提出了研究的发展方向,对桤叶唐棣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桤叶唐棣 种质资源 栽培技术 加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仓储害虫物理及化学防治技术

农业灾害研究 2014

摘要:介绍了仓储害虫的物理防治方法,如高温防治法、低温防治法,及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雾法、挂条法和熏蒸法。为控制并消除仓储害虫,确保粮食贮藏安全,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仓储害虫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明确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480g·L-1毒死蜱乳油和Bt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对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88%、92.51%和88.2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是9.52%、9.30%和8.48%,3种药剂均可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氯虫·噻虫嗪 毒死蜱 Bt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种除草剂对野黍的防治效果

杂草科学 2014

摘要:为筛选出有效防除大豆、玉米田野黍的除草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烟嘧磺隆悬浮剂、69 g/L精唑禾草灵水乳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等15种除草剂对野黍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室盆栽条件下,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9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48%异草松乳油在有效剂量1 620、1 125、1 100.25 g/hm2(推荐药量的平均药量)时,施药后40 d,对野黍的株数防效及鲜重防效均为100%。4种茎叶处理剂69 g/L精唑禾草灵水乳剂(含安全剂喷雾量3%~5%)、50 g/L精喹禾灵乳油、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及12.5%烯禾啶乳油在56.93、48.75、60.75、450 g/hm2(推荐药量的平均药量)时,施药后30 d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100%。

关键词: 除草剂 野黍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OS/MODIS数据的抚远县水稻面积提取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获取黑龙江省大范围的水稻种植空间分布及面积等信息,指导水稻生产,以抚远县为研究区域,利用EOS/MODIS数据进行水稻面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抚远县水稻面积309 513.32hm2。水稻种植区域精度较高的图框区域集中在抚远县中部及南部地区,这些地区水稻种植比较集中,且所占比例很高,其它作物较少,对混合像元的精度影响小;精度较低的图框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水稻种植较零散且其它混种作物种类及荒草类别比较复杂,混合像元分类精度较低。

关键词: 水稻面积 EOS/MODIS SPOT 提取技术 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低菌发酵秸秆)和试验Ⅱ组(高菌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菌体蛋白浓度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在6~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水杨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后,有利于维持瘤胃功能的健康,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

关键词: 发酵 玉米秸秆 奶牛 瘤胃 菌体蛋白 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